《诸葛护民千章智》诸葛亮李木匠完本小说_诸葛亮李木匠(诸葛护民千章智)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作者:喜欢海豚鱼A梦圆
军事历史连载
金牌作家“喜欢海豚鱼A梦圆”的优质好文,《诸葛护民千章智》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诸葛亮李木匠,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民间故事《诸葛亮护民智》简介
《诸葛护民千章智》核心简介
这部民间故事以“智慧护民”为魂,串联诸葛亮从少年到病逝五丈原的一生。少年时,他在隆中改石磨解粮荒、凿深井破迷信,用乡野智慧护邻安宅;中年辅佐刘备,从定“隆中对”护荆州百姓,到借箭、火攻保江南安宁,助刘备从无到有建起百万“护民之军”;南征时七擒孟获不凭蛮力,以攻心之策止战护南中;北伐岁月里,他发明木牛流马减士兵劳苦,即便病重仍牵挂军民冷暖。
诸葛亮逝后,其遗策安蜀、连弩护边,智慧更化作民间记忆——八阵护村、锦囊救旱,千年后蜀地的井、水车仍载其护民初心。全书不重权谋争斗,只以百姓视角写“智”的温度,让“诸葛智慧”终落于“护民”二字,成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
2025-10-09 17:16:34
东汉末年,灵帝光和七年的夏末,襄阳城南的隆中,本该是稻浪翻滚的时节,却连月不见滴雨。
田埂上的土裂得能塞进半只草鞋,稻苗蔫头耷脑地垂着,叶尖泛着焦黄色,风一吹,便有细碎的枯叶簌簌往下掉。
诸葛家的茅庐坐落在隆中半山腰,院外那棵老槐树也失了往日的葱郁,枝桠间挂着几只干瘪的蝉蜕。
十六岁的诸葛亮正蹲在自家田边,手里捏着一株稻穗,指腹摩挲着颗粒干瘪的稻粒,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穿着粗布短褐,裤脚挽到膝盖,露出被晒得黝黑的小腿,裤腿上还沾着不少泥土——这几日,他几乎天天泡在田里,试着用井水灌溉,可井里的水也见了底,只能勉强湿润田边几株稻苗。
“孔明!
孔明!”
院门外传来邻居王老汉的呼喊,声音里带着哭腔。
诸葛亮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快步迎了出去。
只见王老汉扛着锄头,满脸愁容,眼角还挂着泪痕,身后跟着几个同样面色凝重的村民。
“王伯,出什么事了?”
诸葛亮问道。
王老汉往田埂方向指了指,声音发颤:“你快去看看吧,东头的田里……闹蝗灾了!”
诸葛亮心里“咯噔”一下,跟着王老汉往村东头跑。
还没到田边,就看见空中黑压压一片,嗡嗡的声音像闷雷似的。
走近了才看清,无数只蝗虫趴在稻苗上,疯狂地啃食着仅存的绿叶,原本就枯黄的稻苗,转眼间就被啃得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
村民们拿着扫帚、竹竿,在田里徒劳地驱赶,可蝗虫太多了,赶跑一批,又来一批,眼看着自家的口粮田就要被啃成荒地。
“造孽啊!”
王老汉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捶着大腿哭道,“这稻子要是没了,今年冬天可怎么过啊?”
其他村民也纷纷叹气。
隆中一带本就靠天吃饭,这半年又旱又蝗,地里的收成怕是连往年的三成也没有。
村里的粮囤早就见了底,大家都指望着这季稻子救命,如今遭遇蝗灾,更是雪上加霜。
诸葛亮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惨状,心里沉甸甸的。
他知道,隆中村里大多是农户,平日里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糊口,一旦粮食绝收,后果不堪设想。
他转头看向村里的方向,忽然想起一件事,眉头皱得更紧了。
“王伯,”诸葛亮问道,“前几日我去襄阳城买盐,听说张乡绅家里囤了不少粮食,是不是真的?”
王老汉愣了一下,点了点头:“是啊,张乡绅去年秋收时就高价收了不少粮食,说要留着自己吃。
前几日还有人去他家借粮,他不仅不借,还说要把粮食运去城里卖高价呢!”
“什么?”
旁边一个年轻村民气得跳了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想着赚钱?
咱们村要是饿死人了,他良心过得去吗?”
“良心?
张乡绅哪有什么良心!”
另一个村民啐了一口,“前年闹水灾,他就囤粮抬价,不少人都被逼得卖了地才换回几口粮食!”
诸葛亮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竹笛——那是他父亲生前留下的,他平日里总带在身上。
他知道,张乡绅是隆中一带的大地主,家里良田千亩,还在襄阳城里开着粮铺,平日里就爱囤积居奇,欺压百姓。
如今蝗灾来袭,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要是他把村里仅存的粮食都运去城里卖了,那村民们这个冬天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风了。
“不行,不能让他把粮食运走!”
诸葛亮忽然开口,声音坚定,“咱们得想办法,让他把粮食拿出来,分给大家!”
王老汉苦笑着摇了摇头:“孔明啊,你年纪小,不知道张乡绅的厉害。
他跟县里的衙役都有关系,咱们这些老百姓,哪斗得过他啊?”
“是啊,”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上次李二哥去跟他理论,还被他家里的家丁打了一顿,最后还得赔他医药费呢!”
诸葛亮没有气馁,他蹲下身,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村民们围了过来,只见他画的是一个磨盘的形状,只是比普通的磨盘多了三条“腿”。
“大家看,”诸葛亮指着地上的画,“这是我前几日琢磨的‘三足鼎形磨盘’。
普通的磨盘磨粉时,容易晃动,磨出来的粉也粗细不均,还浪费粮食。
要是咱们把磨盘改成鼎形,用三条腿固定,再把磨盘的内壁改成弧形,这样磨粉的时候,磨盘更稳,磨粉效率能翻倍,还能把麸皮和面粉分离开来。”
村民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突然说起磨盘的事。
王老汉疑惑地问:“孔明,这磨盘跟张乡绅的粮食有什么关系啊?”
诸葛亮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眼睛里闪着光:“当然有关系!
张乡绅囤粮,无非是想等粮价涨得更高,好卖个好价钱。
可他手里的粮食,大多是稻谷和小麦,要运去城里,还得先磨成粉,不然运费太高,不划算。
咱们要是能造出这种‘鼎形磨盘’,磨粉效率比他家里的磨盘高得多,那他就没办法快速把粮食磨成粉运走。
到时候,他的粮食在手里压得越久,就越容易发霉,他肯定会着急。
咱们再跟他谈判,让他用低价把粮食卖给咱们,或者用粮食换咱们的磨粉服务,这样一来,大家不就能拿到粮食了吗?”
村民们听了,眼睛都亮了起来。
王老汉激动地抓住诸葛亮的手:“孔明啊,你这主意好!
可是……咱们能造出这种磨盘吗?
咱们村里的木匠,只会做普通的磨盘啊!”
诸葛亮笑了笑:“王伯放心,我己经画好了图纸,咱们村里的李木匠手艺好,只要我跟他说清楚,他肯定能做出来。
而且,这种磨盘不需要太多贵重的材料,就用咱们山里的青石就行,咱们自己就能开采。”
“那太好了!”
村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刚才的愁云也散了不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要去山里采青石,有的说要去叫李木匠,还有的说要去盯着张乡绅的粮囤,防止他偷偷运粮。
诸葛亮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但至少,大家有了希望,有了一起努力的方向。
他抬头看向天空,虽然依旧是万里无云,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渡过这个难关。
当天下午,诸葛亮就带着画好的图纸,找到了村里的李木匠。
李木匠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手艺精湛,平日里村里的桌椅板凳、犁耙锄头,大多是他做的。
他接过诸葛亮的图纸,仔细看了起来,时不时点点头,又皱皱眉,嘴里还念叨着:“三足鼎形……内壁弧形……这想法倒是新鲜,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做。”
诸葛亮耐心地解释着:“李伯,您看,这三条腿要做得粗一些,埋在地下,这样磨盘才稳。
内壁改成弧形,是为了让粮食能更好地贴合磨盘,磨得更细,还能把麸皮挡在外面,方便分离。
咱们先做一个试试,要是不行,再改。”
李木匠想了想,点了点头:“行,我就按你这图纸试试。
不过,做磨盘需要大块的青石,还得请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山里采。”
“没问题!”
诸葛亮立刻说道,“我己经跟村里的年轻人说好了,明天一早就去山里采青石,您就等着材料上门吧!”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带着十几个年轻村民,扛着锄头、铁锹,往山里去了。
隆中附近的山里多青石,质地坚硬,适合做磨盘。
大家选了一块平整的山坡,开始开采青石。
年轻人们干劲十足,挥舞着锄头,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很快就晕开一小片湿痕。
诸葛亮也不闲着,他帮着测量青石的大小,指导大家怎么开采才能保证青石的完整。
中午的时候,大家终于开采出了一块足够大的青石。
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轮流扛着青石,往村里走。
青石很重,压得大家肩膀生疼,但没有人抱怨,心里都想着早点把磨盘做出来,好拿到张乡绅的粮食。
回到村里,李木匠己经准备好了工具。
大家把青石抬到李木匠的院子里,李木匠就开始忙碌起来。
他先用墨斗在青石上画出磨盘的形状,然后用凿子一点一点地凿。
诸葛亮在一旁帮忙,时不时给李木匠递工具,或者提醒他哪里需要调整。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都围着李木匠的院子转。
有的人帮着打磨青石,有的人帮着准备其他零件,还有的人则每天去张乡绅的粮仓附近查看,汇报张乡绅的动静。
张乡绅似乎还没察觉到村民们的动作,依旧每天在家里喝酒聊天,偶尔让家丁去粮仓里看看粮食的情况。
第五天的时候,“三足鼎形磨盘”终于做好了。
磨盘呈圆形,首径有五尺多,下面三条粗壮的“腿”牢牢地固定在地上,磨盘的内壁是光滑的弧形,中间的磨芯也经过了特殊处理,看起来既结实又精巧。
李木匠擦了擦手上的汗,笑着说:“孔明啊,你这主意真不错!
这磨盘看着就比普通的磨盘好用,咱们试试效果怎么样?”
诸葛亮点了点头,让人拿来一袋小麦。
大家把小麦倒进磨盘的进料口,一个年轻村民推着磨杆,慢慢转动磨盘。
磨盘转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比普通磨盘的声音小了不少。
不一会儿,雪白的面粉就从磨盘的缝隙里流了出来,落在下面的竹筐里。
大家仔细一看,面粉又细又匀,麸皮则被挡在了磨盘的内壁上,很容易分离。
“太好了!
太好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这磨盘真的比普通磨盘好用多了!
磨粉又快又细,还不浪费粮食!”
王老汉激动地拉着诸葛亮的手:“孔明啊,你真是咱们村的救星!
有了这磨盘,咱们就能跟张乡绅谈判了!”
诸葛亮笑着说:“王伯,咱们现在还不能急着跟张乡绅谈判。
咱们得先让他知道咱们有这磨盘,让他着急。
咱们可以多做几个磨盘,然后在村里公开磨粉,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的磨粉效率有多高。”
村民们纷纷点头,觉得诸葛亮说得有道理。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又陆续做了几个“鼎形磨盘”,放在村里的空地上,免费给村民们磨粉。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仅隆中村里的人来磨粉,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闻讯赶来。
大家都对这种新奇的磨盘赞不绝口,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用的磨盘。
张乡绅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
他心里纳闷,不知道村民们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用的磨盘。
他让人去村里打听,得知是诸葛家的那个少年诸葛亮设计的,心里不禁有些好奇,又有些不安。
他知道,自己手里的粮食要是不能尽快磨成粉运去城里,一旦遇到下雨天,粮食就容易发霉,到时候就不值钱了。
这天下午,张乡绅带着几个家丁,来到了村里的磨粉场地。
他看到几个“鼎形磨盘”正在运转,雪白的面粉不断地流出来,周围围满了村民,大家有说有笑,脸上都带着喜悦。
张乡绅的脸色沉了下来,走到诸葛亮面前,故作镇定地说:“孔明,听说这磨盘是你设计的?”
诸葛亮抬头看了看张乡绅,不卑不亢地说:“是的,张乡绅。
这磨盘叫‘三足鼎形磨盘’,磨粉效率比普通磨盘高很多,还能节省粮食。”
张乡绅哼了一声,说:“你这磨盘再好,也不过是个磨粉的工具。
我劝你还是别多管闲事,好好在家读书,将来考个功名,比在这里跟村民们瞎混强多了。”
诸葛亮笑了笑,说:“张乡绅,我做这磨盘,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村里的百姓。
如今蝗灾来袭,粮食紧缺,大家都快揭不开锅了。
您家里囤了那么多粮食,要是能拿出来,分给大家一些,大家都会感激您的。”
张乡绅脸色一变,厉声说:“我的粮食,我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轮不到你一个毛头小子来管!
你要是再敢多嘴,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旁边的村民们听了,都愤怒地看着张乡绅,纷纷指责他。
张乡绅看着群情激愤的村民,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说:“你们想干什么?
想造反吗?
我告诉你们,我跟县里的衙役可是有关系的,你们要是敢动我一根手指头,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诸葛亮拦住愤怒的村民,对张乡绅说:“张乡绅,我们不想跟您吵架,更不想造反。
我们只是想求您,把粮食拿出来,卖给我们一些,或者用粮食换我们的磨粉服务。
您看,我们的磨盘磨粉效率这么高,您要是把粮食交给我们磨,我们可以不收您的磨粉费,还能帮您把面粉运到城里去。
这样一来,您既不用费心找磨盘磨粉,又能尽快把面粉卖掉,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乡绅心里盘算了一下,觉得诸葛亮说得有几分道理。
他手里的粮食确实需要磨成粉才能运走,要是自己找磨盘磨,不仅效率低,还得花不少钱。
要是让村民们帮忙磨粉,既能节省时间和金钱,还能避免跟村民们闹僵,影响自己在村里的名声。
但张乡绅还是有些不甘心,他想了想,说:“既然你们这么有诚意,那我就答应你们。
不过,我有个条件,你们磨粉的时候,必须保证面粉的质量,不能掺假,也不能浪费粮食。
而且,你们帮我磨完粉后,我只能按市场价的七成卖给你们粮食,你们要是同意,咱们就合作;要是不同意,那我就自己想办法磨粉。”
村民们听了,都觉得张乡绅太过分了,市场价的七成还是太高了,不少人又开始指责他。
诸葛亮却拦住了大家,对张乡绅说:“张乡绅,七成的价格还是太高了。
如今村里的百姓都快没饭吃了,您要是能按市场价的五成卖给我们,我们不仅帮您免费磨粉,还帮您把面粉安全运到城里,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
您要是不同意,那我们也没办法,只能继续用我们的磨盘帮村民们磨粉
相关推荐:
魔尊重生,全家偏心私生女,那便用全族血偿!楚月楚落完整版小说_小说完结推荐魔尊重生,全家偏心私生女,那便用全族血偿!(楚月楚落)
嫂子她人美心善,非要解救狂风中的“苦命”塑料袋刘欣瑶欣瑶全集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完结嫂子她人美心善,非要解救狂风中的“苦命”塑料袋(刘欣瑶欣瑶)
旧对话中的人生(林晓热门)完本小说大全_完本热门小说旧对话中的人生林晓热门
兰因无果(万金万鬼)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小说兰因无果(万金万鬼)
王妃她又双叒叕在夜跑林锦瑟林婉儿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在哪看免费小说王妃她又双叒叕在夜跑林锦瑟林婉儿
雪逝无声(阿雪热门)热门小说_《雪逝无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白骨尸语》陈明远林希太免费完本小说在线阅读_《白骨尸语》陈明远林希太免费小说
隐龙卧凤(热播精华)秦婉云林天逸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秦婉云林天逸(隐龙卧凤(热播精华))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