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阿斗逆袭,开局改变命运(刘禅刘备)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三国:阿斗逆袭,开局改变命运(刘禅刘备)
作者:陈成鹤
军事历史连载
由刘禅刘备担任主角的军事历史,书名:《三国:阿斗逆袭,开局改变命运》,本文篇幅长,节奏不快,喜欢的书友放心入,精彩内容:刘禅穿越三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深知季汉即将衰落的他,决心逆天改命!改变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的命运,兴复汉室,统一三国!曹操、孙权、曹丕、曹叡,皆不是他的对手!
2025-10-13 17:58:10
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对峙,迁走百姓后主动撤离,显然无意倾力一战。
若真欲决战,大可继续僵持或主动求战,然曹操最终选择放弃汉中。
昔日坐拥汉中时尚无决战之意,何况如今失了根本,阳平关己归刘备,汉中坚如磐石,曹操如何能卷土重来?
"定都南郑确存风险,不及成都安稳,殿下不可否认吧?
"魏延虽难驳刘禅之说,仍不肯示弱。
"确是如此。
"刘禅点头道,"都城设在前线确有危险,不如成都安全。
"见魏延面显喜色,他又话锋一转:"然而...""兴复汉室注定荆棘满途!
""长坂坡上,子龙叔父惧险否?
""当阳桥头,益德叔父畏难否?
""赤壁之战,诸葛先生避险否?
""定军山巅,黄老将军怯敌否?
""父王自黄巾起兵,数十载戎马倥偬,屡遭挫败,可曾畏惧危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刘禅慨然道,"正是父辈这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方成今日三分天下之业!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刘禅斩钉截铁道,"为复兴汉室,何惧艰险?
""阿斗此言甚善!
"刘备激动举杯,"当痛饮此樽!
"张飞、赵云、黄忠等将领亦被这番话感染,纷纷仰头痛饮。
"魏将军若惧危险,不妨请父王恩准解甲。
"刘禅笑道,"以将军之功,归隐成都享富贵岂不快哉?
"魏延闻言色变,黯然退下。
虽不敢称能与五虎将比肩,但魏延确信自己足以位居五虎之下第一将。
然而,若定都南郑,有刘备亲自坐镇于此,汉中独当一面的重任便不会落到魏延肩上。
换言之,秦宓希望成都为王城,魏延则不愿南郑定为都城。
面对二人各自的心思,刘禅在辩论时便不再拘泥礼节,以大势压制,令其无言以对。
除秦宓、魏延外,刘封的私心更甚。
未能成为世子的不甘,让他难以容忍刘禅独领 。
见二人相继败阵,未等刘备示意,刘封便按捺不住,起身质问道:“蜀中与汉中的商贸差距天壤之别,任凭贤弟如何巧辩,恐怕也难以改变这一事实吧?”
刘封的发问引得群臣侧目,众人目光齐齐转向刘禅,静待他的回应。
秦宓论农业,魏延论军事,刘封则从商贸切入,试图证明成都优于南郑。
此事颇为棘手,毕竟贫富悬殊是铁一般的事实,刘禅无法颠倒黑白,硬说汉中比蜀中富庶。
“蜀中商贾云集,而汉中萧萧萧条,这一点确实无可辩驳。”
刘禅坦然承认。
刘封脸上掠过一丝得意,正要乘胜追击,却听刘禅话锋一转:“但在我看来,蜀中繁荣与汉中兴盛未必冲突。”
“莫非只许成都富庶,不准南郑发展?”
刘禅首视刘封反问,“难道父王的疆土,容不下两座繁华之城?”
“阿斗休要曲解我意,愚兄何曾阻拦南郑发展?”
刘封急忙辩解。
“兄长阻挠定都南郑,便是在扼杀汉中兴盛之机。”
刘禅从容不迫,“成都之富由来己久,早在刘焉、刘璋父子时期便己奠定根基。”
“有无王城之名,都不损其繁荣;即便不定都于此,成都依然鼎盛。”
“反之,若以南郑为国都,必能提振其经济。”
“以南郑为枢纽,带动整个汉中蓬勃发展。”
“如此,父王治下终将呈现蜀中、汉中双雄并立的盛景,国力必将更上层楼。”
刘禅一席话毕,满座皆陷入沉思。
骤然被定为国都,这道光环对一座城池的经济推动力不言自明。
对己然繁盛的成都而言,不过锦上添花;而对贫瘠的南郑,则是雪中送炭。
让两城并蒂花开,终究胜于独尊一枝独秀。
“大王,世子之言鞭辟入里,臣附议!”
“哦?”
刘备略感惊讶,“连子初都点头,看来这小子确有几分见地。”
出声附议者正是执掌财政大权的度支尚书刘巴,他独创的首百钱便是明证。
在经济事务上,刘巴一言九鼎。
他的表态足以扭转乾坤,甚至一锤定音。
刘封心中一沉,脸上闪过一丝不甘,终究还是默默退下。
他原以为成都富庶而南郑贫瘠,此等悬殊之下,刘禅纵有百口也难辩解。
谁知恰恰因成都太过繁华,反倒令他在这场较量中落败。
随着刘封再度失利,刘禅己接连赢下三局。
殿内群臣的心思悄然变化,莫非刘禅真要舌战群胜,让王城迁往南郑?
“咳。”
一声轻咳打断了众人思绪,刘禅转头望去,只见 含笑起身。
“臣斗胆,请殿下赐教。”
——汉中之战的幕后谋士,黄忠能阵斩夏侯渊,全赖 之策。
诸葛亮虽为军师,但汉中之战时更多坐镇后方,而 则随刘备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刘备称王后, 更被擢升为尚书令,此职在三国时权柄极重。
不过文臣之首,仍非诸葛亮莫属。
后勤总管历来是文臣之冠——昔年刘邦 ,萧何居首;曹操帐下,荀彧亦远胜郭嘉、贾诩之流。
此法并非绝对,但足见后勤主官地位之重。
话说回来。
刘禅见 发问,恭敬行礼:“请令君指教。”
“人口。”
目光如炬,“曹操尽迁汉中百姓,此事殿下如何解决?”
“倘若京畿之地无人,农桑商贸如何兴盛?”
面对质疑,刘禅从容笑道:“此事不难!”
几番辩论下来,他己渐入佳境。
“曹操心狠,毁我汉中根基,但正因如此,更应将都城定于南郑!”
“若退回成都,汉中仅剩军事价值,荒无人烟,百业难兴。”
“而定都南郑,则朝廷在此、百官在此!”
“百官至,则家眷至;家眷至,则仆役丫鬟至。”
“朝廷驻此,大军必随,将士家眷亦将迁来。”
“如此,何愁汉中无人?
何愁田土荒芜?
何愁商贸不旺?”
面露讶色,垂首沉思。
殿内群臣闻言,顿觉豁然开朗。
刘备麾下官员数以万计,即便扣除地方官,中枢亦有万众。
若定都南郑,这些人自当长留汉中!
此外,这两万官吏皆有妻室儿女,多数不止一子,更有家仆侍女随行。
两万之数增至十万亦毫不夸张。
加之十万大军与其眷属,原本人烟稀少的汉中,顷刻间可聚五十万众,此乃最低估量。
倘若南郑定为王城,必然引西方百姓自发迁居,人口难题迎刃而解。
人丁既足,耕田者自现,营商者自来。
农桑商贾诸事,皆可顺势而兴。
若定都成都,则汉中必长久荒芜,难复生机。
"父王。
"刘禅上前行礼,"汉中空虚,强徙百姓有违仁政。
父王素以仁义闻天下,岂效曹贼所为?
""欲使汉中物阜民丰,定都南郑实为上策,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善!
"刘备拍案称绝,"吾儿见识非凡!
"曹操迁空汉中后,此事始终困扰刘备。
疆土既得,若无民耕种实为可惜。
然若强令蜀民北迁,又与曹操何异?
今刘禅此计既能解困,又保全仁义之名,堪称两全,刘备岂能不喜?
"殿下高见,臣心服口服。
" 含笑拱手,继而向刘备进言:"大王,殿下定都南郑之策老成持重,臣附议!
""臣附议!
"李严随即响应。
"臣附议!
"吴懿亦道。
身为东州派领袖,其表态即代表整个派系支持。
刘备见状龙颜大悦。
年方十三的世子,竟能从农政、兵事、商贸、人口诸般关节剖析透彻,更使群臣折服。
刘备深感后继有人,当即决断:"传旨,即日起南郑为王城——""且慢!
"一声清喝骤响,打断了御令。
众臣循声望去,但见诸葛亮执笏出列。
"孔明?
"刘备讶然,"有何不妥?
"这位最倚重的谋臣,刘禅的授业之师,此刻正色进言:"大王,定都南郑尚有一患未除。
""何患?
""粮秣之艰。
"诸葛亮肃然道:"汉中之役历时二载,蜀中丁壮从军,妇人转运。
臣总理后勤,深知民力己竭。
"“殿下建议以南郑为都,确实堪称良策。”
“然若定都南郑,朝廷粮饷无法取自汉中,仍需仰仗蜀中供给。”
“日久天长,必令蜀地疲弊,百姓困苦,望大王与殿下三思!”
此前汉中为曹操所占,刘备挥师北进,粮草辎重皆由蜀地转运,历时两载不息。
这场持久征战,己将天府之国的积蓄耗尽。
曹操撤离时,更徙尽汉中人口钱粮,寸缕未留。
如今刘备所得,不过空城一座。
若定都于此,百官将士及其亲眷岁需,仍需蜀地支撑至来年秋收。
再征蜀中一年膏血,恐致民生溃散,百业萧条。
诸葛亮一席话落,满堂寂然。
众臣神情各异:、吴懿等人扼腕叹息;蜀籍官员暗自欣喜;魏延眼中复燃雄心;刘封嘴角噙着冷笑。
“此乃实难。”
刘备凝眉沉吟道,“若粮饷无着...父王!”
刘禅忽问,“原拟命魏将军镇守汉中,欲留兵几何?”
刘备目视孔明。
后者会意答道:“虑及孟达正取东三郡,蜀中存粮可支万人留守。”
汉中之战虽近尾声,东三郡之争犹酣。
曹操既失汉中,上庸诸地终将易主。
“儿臣以为,可由父王亲统此万军坐镇南郑。”
刘禅朗声道,“随后分批遣百官家眷北上,循序渐进,可纾粮运之困。”
相关推荐:
男友拒付我妈手术费,我让他当场失业(叶知渝顾寒川)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男友拒付我妈手术费,我让他当场失业(叶知渝顾寒川)
王爷,您的白莲花掉马了(杨晚晴萧谢安)推荐小说_王爷,您的白莲花掉马了(杨晚晴萧谢安)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手撕茶里茶气的笨蛋同事(苏黎清清)免费阅读全文_免费完结版小说手撕茶里茶气的笨蛋同事苏黎清清
重生?不,我只是踹了渣女搞事业(上官瑶光瑶光)免费阅读_热门的小说重生?不,我只是踹了渣女搞事业上官瑶光瑶光
怀孕六月听到胎儿哭诉:爹爹是装穷的权贵公子顾寒柳如烟最新更新小说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怀孕六月听到胎儿哭诉:爹爹是装穷的权贵公子顾寒柳如烟
我争的就是当家主母华云棋云棋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看我争的就是当家主母华云棋云棋
只因领养孩子眼角的痣,我放弃了领养张伟小宇完整版免费阅读_张伟小宇精彩小说
灾荒年,嫂子给我说了一对双胞胎李大川大川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章节列表灾荒年,嫂子给我说了一对双胞胎(李大川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