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赵刚的手指轻轻地在苏制СВ-12磁控管的表面摩挲着,仿佛在感受着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尽管他戴着厚厚的棉手套,但钨丝残留的温度还是透过手套传递到了他的指尖,让他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这台磁控管曾经的炽热。

研究所的仓库里,堆满了日军遗留下来的九八式雷达零件,空气中弥漫着绝缘漆老化所特有的酸味。

这些零件虽然己经有些年头了,但在赵刚和他的团队眼中,它们仍然是宝贵的资源。

“频率稳定性还是不够啊。”

林曼云看着示波器上的波形,皱起了眉头,一边记录着数据,一边喃喃自语道。

她的左臂上戴着一条黑纱,那是为了纪念她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雷达兵父亲。

赵刚突然一把抢过林曼云手中的计算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他迅速地将日军的磁控管与苏制的调制器强行耦合在一起,然后说道:“试试交叉相位调制!”

三天后,当美制P2V侦察机再次侵入辽东湾时,经过改装的雷达终于首次成功地捕捉到了它的轨迹。

这个消息让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起来,人们纷纷为这一突破而欢呼雀跃。

然而,在庆功宴上,赵刚却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兴奋。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食堂的铝制饭盒上,仿佛这些平凡的容器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些饭盒的厚度刚好是1.2毫米……”赵刚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

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普通的铝制饭盒,也许正是现代波导管的理想替代品。

深夜的实验室里,灯光依旧明亮,仿佛时间在这里被定格。

赵刚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紧张而又期待的神情。

他们面前摆放着一堆五颜六色的饭盒,这些饭盒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在赵刚眼中,它们却是实现一个大胆想法的关键工具。

赵刚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个饭盒,仔细端详着。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用螺丝刀拧开饭盒的盖子,将里面的饭菜倒出来。

接着,他用一把小锤子轻轻敲打饭盒的盒体,将其敲成了一个矩形波导。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因为稍有不慎,饭盒就会被敲坏。

赵刚的手微微颤抖着,但他的眼神却异常专注,每一下敲击都精准无比。

其他团队成员也纷纷效仿,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拆解着饭盒,将它们变成了一个个矩形波导。

整个实验室里只有轻微的敲击声和偶尔的低语声,气氛异常凝重。

当所有的饭盒都被拆解完毕后,赵刚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这些波导进行最后的加工。

他们用修钟表的镊子仔细地调整波导的形状和尺寸,确保它们能够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为了保证密封性,他们还在波导的接缝处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胶水,并在上面缠绕了几圈自行车内胎。

这样一来,即使在高强度的信号传输过程中,也能确保波导不会漏气。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工作,终于,第一组清晰的目标信号出现在了П-3雷达屏上。

赵刚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赵刚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他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闪电,紧接着,1953年的第一声春雷在夜空中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