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那碗简陋却香气霸道的油泼面,如同在林小娘冰冷的异世开局里,猛地凿开了一道透着暖光和希望的缝隙。

三文钱一碗的价格,对于码头力夫、脚店伙计这类底层劳力来说,是能承受的奢侈。

那力夫最终没能抵挡住油脂与辛麻的双重诱惑,掏出三文铜钱拍在石头上,端起碗就蹲在墙角呼噜起来。

“嘶……哈!

够劲儿!

这麻嗖嗖的,提神!”

他一边被花椒的麻激得首吸气,一边又忍不住大口吞咽,额头很快渗出细汗,在这寒冷的清晨显得格外畅快,“小娘子,再来点葱花!”

第一笔收入!

三枚带着体温的铜钱落入掌心,沉甸甸的,远超过它们本身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钱,是认可,是活下去的凭证!

林小娘(内心坚持自己是林小雨)的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膛。

她强忍着激动,手脚麻利地又煮了一小撮面,淋上热油,撒上最后一点葱花和几粒油渣碎,恭敬地递给那力夫:“大哥,添点,送的!”

这小小的“添头”策略瞬间赢得了好感。

力夫咧嘴一笑,连汤带面吃了个精光,抹着嘴大声道:“痛快!

明儿还来!”

他的声音洪亮,吸引了好几个同样刚下工、饥肠辘辘的汉子围拢过来。

“啥面?

这么香?”

“三文?

真有三文一碗的油泼面?”

“给我也来一碗!

尝尝这麻嗖嗖是啥滋味!”

小小的石头灶旁,第一次排起了小小的队伍。

破瓦罐里的水沸腾着,面团在手中拉扯成型,热油浇在花椒葱花上爆发出令人心安的“滋啦”声,混合着食客们满足的吸溜声和交谈声,构成了一曲最原始也最动人的市井交响。

林小娘忙得像只旋转的陀螺。

汗水浸湿了鬓角,手臂因反复揉面拉面而酸痛,但她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每一次“滋啦”声响起,每一次铜钱落入粗布钱袋,都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价值。

她不再是那个被扫地出门、无依无靠的孤女林小娘,她是能凭自己双手和脑中的“味道”活下去的林小雨!

几天下来,靠着这碗简陋版油泼面,她不仅填饱了肚子,钱袋里也攒下了一小串铜钱。

生存的压力稍缓,脑子便开始活络起来。

油泼面虽好,但局限性也大:需要现煮,食客得蹲着吃或带走,效率不高,且受限于她那口破瓦罐的容量。

更重要的是,花椒粉快见底了!

这来自原主包袱角落的“川魂火种”,眼看就要熄灭。

必须升级!

必须推出更便捷、更有吸引力、更能“走量”的产品!

她脑中飞快闪过无数现代街头小吃的画面:手抓饼、鸡蛋灌饼、煎饼果子……最终,**煎饼果子**以其丰富的口感层次、极强的可定制性和便于携带的特性胜出。

而且,它的核心——面糊和薄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她现有的面粉资源。

说干就干。

她用辛苦攒下的钱,购置了关键原料:绿豆粉(增加面糊柔韧性)、一小罐便宜的饴糖(代替白糖)、一小坛本地豆酱(基础咸鲜味),以及最重要的——一块边缘微微翘起的薄铁片(充当鏊子)。

自制薄脆需要油,她熬猪油的手艺己经炉火纯青。

接下来几天收摊后,她的破屋成了试验场。

面糊的比例是关键。

纯面粉太黏,口感发死;加入绿豆粉后,摊出的饼皮柔韧有嚼劲,颜色也更清亮。

她一遍遍调试着水、面粉、绿豆粉的比例,记录着每一次的黏稠度和摊开效果。

没有竹蜻蜓刮板?

她用一块边缘打磨光滑的薄木片代替,手腕的巧劲成了关键。

“唰!”

舀一勺调好的面糊倒在烧热的薄铁片上,手腕迅捷而平稳地转动木片,面糊在热力作用下迅速凝结成一张薄薄的、均匀的圆饼。

打入一个鸡蛋,木片刮匀,让金黄的蛋液覆盖整张面皮。

待蛋液半凝固,手腕一抖,铁片一颠,整张饼皮利落地翻面!

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这手翻面的绝活,是她对着破水缸水面倒影练习了无数次的成果。

酱料是灵魂。

豆酱太咸太齁,她加入饴糖和水,小火慢熬成咸甜适口的甜面酱。

没有辣椒酱?

她想起包袱里那包所剩无几的花椒粉,还有从集市角落发现的、一种味道辛辣微苦的野生茱萸果晒干磨成的粉末(当地人称“辣子”)。

她试着将茱萸粉用热油泼过,加入一点饴糖和盐,调成一种带着独特辛香和微苦回甘的“甜辣酱”。

虽然离记忆中的甜辣酱差距甚远,但这己经是她在古代能找到的最接近“辣”的替代品了。

薄脆是点睛之笔。

醒好的面团擀成极薄的面片,切成小方块,投入滚烫的猪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捞起沥油。

那“咔嚓”的脆响,光是听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一切准备就绪。

新的一天,她的“移动摊位”升级了。

石头灶旁多了一个小火炉,上面架着那块宝贝薄铁片。

旁边的小木板上,整齐摆放着调好的面糊盆、一碗打好的鸡蛋、一罐甜面酱、一罐自制的“甜辣酱”、一大盆炸好的薄脆、还有洗净的葱花和一种本地类似香草的野菜末。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街角,林小娘深吸一口气,点燃了炉火。

薄铁片烧热,她舀起一勺面糊,手腕转动,“唰啦”一声,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在鏊子上完美成型。

打入鸡蛋,刮匀,翻面!

动作流畅得如同演练了千百遍。

诱人的蛋香和面香瞬间飘散。

她用小木刷熟练地在饼皮上刷一层甜面酱,再薄薄地刷一层“甜辣酱”(茱萸的辛香隐隐透出),撒上翠绿的葱花和野菜末,放上两片金灿灿、一看就酥脆无比的薄脆。

最后,木片一卷,一折,一个圆筒状的、热气腾腾、散发着复合诱人香气的煎饼果子就完成了!

“煎饼果子!

热乎的煎饼果子!

五文钱一个!

外酥里嫩,酱香浓郁!”

林小娘清脆的嗓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川音上扬,充满了活力。

这新奇的食物、干净利落的操作、尤其是那难以形容的香气组合(面香、蛋香、酱香、油炸薄脆的脂香、以及那若隐若现的茱萸辛香),立刻成了街角最亮眼的风景线。

比油泼面更首观的视觉冲击力,更方便的食用方式,立刻吸引了大量目光。

“哎?

这是啥新鲜吃食?”

“看着就好吃!

给我来一个尝尝!”

“小娘子,多刷点那个红乎乎的酱!”

小小的摊位前,迅速围拢了人。

林小娘双手翻飞,鏊子上“滋滋”作响,一个接一个金黄的煎饼果子在她手中诞生,递到一个个好奇而期待的食客手中。

咬下去的“咔嚓”声、满足的咀嚼声、对那独特“甜辣酱”滋味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唔!

这脆皮!

香!”

“这酱……有点怪,但又有点上瘾?

再来点!”

“小娘子手真巧!”

林小娘忙碌着,脸上终于露出了穿越以来第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成就感的笑容。

鏊子上的面糊如同开出的金色花朵,承载着她新的希望。

而隔壁那个卖野菜的朴实少女春妮,正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神奇的一幕,看着林小娘如同变魔术般将面糊变成诱人的食物,眼中充满了单纯的惊叹和向往。

一缕带着茱萸辛香的气息,悄然飘向春妮的摊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