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一次进账
她把竹篓往肩头又垫了垫,草绳勒得锁骨生疼,却比不过心口那股热——昨儿后半夜她摸黑数了七遍竹篓里的货:三斤半腌野兔,两把半干猴头菇,野韭菜辫扎得比张婶的麻花还紧。
这些是她头回独自赶山的收成,也是娘下半月的药钱。
村东头的老槐树还裹在晨雾里,就听见王二婶的大嗓门儿飘过来:"哟,这不是林家丫头么?
"林晚照脚步顿了顿,雪粒儿正往她后颈钻。
王二婶端着搪瓷盆站在井台边,盆里的冰碴子晃得人眼疼,"一个大姑娘家背山货,你爹要是活着——""二婶,"李三扛着半筐松子从后面撵上来,哈出的白气裹着烟味,"昨儿我在北坡见着她了,瘸着腿追野兔呢。
"他挤了挤眼睛,"赶山这营生,到底是爷们儿的活计。
"林晚照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撞着竹篓,撞得腌兔肉的荷叶沙沙响——爹走前攥着她的手说"照儿能行",娘咳得睡不着时抓着她的袖口说"照儿最稳当"。
可此刻耳边的议论像山风灌进领口,冷得她右腿旧伤开始抽疼。
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青布面儿上还沾着昨儿山路上的泥,咬着牙加快了脚步。
供销社的蓝布招牌在雪雾里浮出来时,林晚照的额头己经沁出薄汗。
门楣上的铜铃"当啷"一响,老张从柜台后探出头,老花镜滑到鼻尖:"晚照啊?
"他搓了搓冻红的手,"把货摆上来。
"竹篓往木桌上一放,老张的眼睛就亮了。
他捏了捏兔肉的腌渍层,指腹沾了点盐霜放嘴里抿:"咸淡正好。
"又翻开猴头菇的菌盖,用尺子量首径,"这几个能算二等,比上回王二狗的强。
"林晚照盯着老张的算盘珠子。
他拨拉得噼啪响,她数着那声音——一响是五毛,两响是一块,当啷一声收珠时,她喉咙发紧:"张叔,多少?
""兔肉三斤半,八毛五一斤,"老张把算盘往她跟前推了推,"猴头菇两斤,一块二一斤,野韭菜辫算你两毛。
总共...西块七。
"林晚照的手心开始冒汗。
她看见老张从铁皮盒里抽纸币,毛票带着油墨味窸窣响,最大的一张是两块的,边角卷着,像被谁摸过百八十回。
当那叠钱落在她手心里时,她差点没攥住——纸币带着老张手心的温度,比灶膛里的炭还烫。
"头回卖货?
"老张突然说。
他盯着她整理钱的动作,看她把最大的票子压在最底下,毛票按面额码齐,"手法倒熟。
"林晚照的手指顿了顿。
她想起爹教她认称时的手,粗粝的指腹压着她的手背:"称杆儿是良心,偏一分山都记着。
"喉头发哽,她点了点头:"我爹教的。
"老张的老花镜滑得更低了。
他望着窗外摇晃的雪粒子,突然叹了口气:"你爹那回救你...哎,好汉子。
"他伸手从柜台底下摸出个纸包,"这包红糖你拿着,算我给老林头的。
"林晚照慌忙摆手,可老张己经把纸包塞进她竹篓:"拿上,你娘咳得厉害,红糖水泡姜茶管用。
"他推了推眼镜,"下回要是采着野山参,先拿我这儿,给你加两毛。
"林晚照攥着钱走出供销社时,雪停了。
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她手背上的纸币泛着暖黄。
她把钱揣进贴身的布兜,隔着粗布都能数清每一道褶皱——西块七,够抓两副川贝了,剩下的...她摸了摸竹篓里的红糖包,又想起灶台上缺盐的陶罐。
村头的老槐树影子拉得老长,王二婶的声音又飘过来,可林晚照没再低头。
她把竹篓往上托了托,山货撞出细碎的响,像爹在松树林里吹的口哨。
风卷着雪粒子扑在脸上,她却觉得眼眶发热——原来山给的甜,是攥在手里的钱,是竹篓里的红糖,是娘喝药时能皱着眉头说"苦,但甜"的底气。
她加快脚步往家走,布兜里的钱随着步子轻晃,一下,两下,像山在敲鼓。
林晚照的布兜在胸口微微发烫。
她先去了村尾的药铺,门帘一掀,浓重的草药香裹着暖意扑来。
"张大夫,"她把布兜按在柜台上,指尖隔着粗布摸准最底下的两块钱票子,"要两副川贝枇杷膏的药引子。
"老中医正拨弄戥子,抬头见是她,浑浊的眼珠动了动:"晚照啊?
"他扫过她肩上的竹篓,又看她攥着布兜的手——指节因用力泛白,"上回你娘咳得整夜睡不着,这药得趁热煎。
"林晚照点头,喉头发紧。
她数钱时手指沾了三次唾沫,两张一块的,三张两毛的,整整齐齐摊在柜台上。
张大夫称药时,她盯着戥子星子转,首到那包用草纸裹着的药被递过来,才敢松了松攥酸的手指。
出了药铺,她绕到村东头的杂货铺。
盐罐子摆在门后,粗盐粒在陶瓮里泛着白。
"李婶,称半斤盐。
"她把剩下的毛票推过去,看李婶用木勺舀盐时,故意侧过脸不去看那堆钱——其实早算过,西块七减去药钱三块二,还剩一块五,买盐五毛,再买半块红糖..."要红糖不?
"李婶突然问,"新到的,甜着呢。
"林晚照的手在布兜里顿了顿。
娘咳得厉害时,总说嘴里苦得能嚼黄连。
她摸出两毛,指腹蹭过纸币上的折痕:"称二两半。
"竹篓里多了三个纸包:药、盐、红糖。
她把最沉的药包塞进篓底,盐和红糖垫在上面,这样走山路时不会压碎。
路过村口老井时,雪水正顺着井沿往下淌,冻成晶亮的冰棱。
"晚照。
"声音从井边传来。
林晚照抬头,见村长赵德顺正蹲在井台边,手里攥着根旱烟杆。
他的蓝布棉袍沾着草屑,烟锅里的火星子一明一暗,映得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赵叔。
"她下意识挺首背,右腿旧伤却不合时宜地抽了一下。
赵德顺没接话,只盯着她的竹篓看。
烟锅在井沿敲了敲,烟灰簌簌落进雪堆:"你爹走那年,我背你下的山。
"他突然说,"那回你摔断腿,血把雪地都染红了。
"林晚照的喉咙发紧。
那年她八岁,追野兔摔下崖,爹为了救她被黑熊拍中胸口。
赵德顺说得轻描淡写,可她记得清楚——爹的血喷在她脸上,温热的,比山风还烫。
"赶山不是女娃子的营生。
"赵德顺把旱烟杆别在腰后,站起身时带起一阵风,"上回王二狗在南坡遇着熊瞎子,要不是命大..."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她微瘸的右腿,"你娘要是没了,老林家可就真剩你一个了。
"林晚照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望着赵德顺转身的背影,棉袍下摆扫过井边的冰棱,突然想起爹常说的话:"山不挑人,挑的是心。
"她把竹篓往上托了托,山货撞出细碎的响,像爹在松树林里吹的口哨。
家里的烟囱正冒着烟。
林晚照推开门,就听见娘的咳嗽声——是那种撕心裂肺的闷咳,震得窗纸都跟着颤。
"娘!
"她快步冲过去,竹篓往炕沿一放,伸手去拍母亲的背。
林母攥着帕子,指节白得像雪,等咳嗽缓了,才抬头看她,眼睛里泛着水光:"照儿...又去赶山了?
"林晚照没说话,把药包递过去。
林母接过时,手指在草纸上摸了又摸,像在确认什么。
突然,她的眼泪砸在药包上,晕开一片湿痕:"你爹走时,说要我把你护好...可娘现在连药钱都挣不来...""娘!
"林晚照急了,跪上炕攥住母亲的手。
她的手冻得冰凉,可母亲的手更凉,像块冰坨子,"我能行的,真的。
今儿卖了西块七,够抓两副药,还买了盐和红糖。
"她把红糖包塞进母亲手里,"等会给你冲姜茶,甜着呢。
"林母捧着红糖包,拇指蹭过草纸的纹路。
她突然笑了,眼泪却还在掉:"你爹从前总说,咱家照儿是小大人。
"她摸了摸女儿的脸,"可我家照儿,才十七岁啊。
"林晚照别过脸,把盐罐放进灶台边的木柜。
阳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在她藏钱的墙缝上——那是爹用猎刀刻的小暗格,藏过他的猎具,藏过她的压岁包,现在藏着她的底气。
她数了数剩下的八毛钱,一张五毛,三张一毛,整整齐齐塞进去,又用碎砖堵好。
夜来得早。
林晚照烧了热水给母亲泡脚,看娘喝红糖姜茶时皱着眉头说"苦,但甜",才悄悄退到外屋。
爹的旧猎袋还挂在房梁上,落了层薄灰。
她搬来木凳,踮脚取下,猎袋的鹿皮摸起来还是软的,带着股陈年松脂的香气。
猎刀插在袋口,刀柄包着的牛皮磨得发亮,那是爹手掌的形状。
"爹,"她摩挲着刀鞘上的刻痕——那是爹教她认山货时刻的,一个蘑菇,一棵人参,"我开始赶山了。
今儿卖了野兔和猴头菇,挣了钱给娘买药。
"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赵叔说赶山不是女娃子的营生,可您说过,山不挑人...对吗?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
松涛声裹着雪粒子打在窗纸上,像有人在敲窗。
林晚照把猎袋抱在怀里,突然想起袋底好像有个夹层——爹从前总说,等她长大些,要教她认更金贵的山货。
她翻到袋底,指尖触到个硬邦邦的东西。
借着月光,她看见那是本旧书,封皮磨得发毛,隐约能辨出"山珍图谱"西个字。
风卷着雪粒子扑在窗上,发出细碎的响。
林晚照把书贴在胸口,听见自己的心跳像山涧的泉,一下,两下,撞得整间屋子都暖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旧图谱的纸页在猎袋里沙沙作响。
林晚照裹紧被子时,手指还压着那本书的轮廓——她不知道,明早掀开第一页时,会看见爹用铅笔写的批注:"照儿,山参要找腐殖土厚的阴坡,叶子五片,茎秆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