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镇上风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 · 镇上风波(完整版)鸡叫三遍,天边微亮。

江池起得比谁都早。

他悄悄起床,把母亲留在灶台边的破铁壶重新加热,倒进一只带缺口的搪瓷杯,慢慢走进妹妹房里。

江玉还烧着,脸颊滚烫,小嘴发干,眉头紧皱。

他用毛巾轻轻擦了擦她的额头,耳边响起镜神α平稳的提示:> “体温38.4°C,轻度发热,建议补水,暂不需送医。”

江池点头,动作轻柔。

对于江玉,他的感情始终很深。

前世他一首是家中最让人操心的“累赘”,却是这个小他五岁的妹妹,哪怕年纪小小,也会半夜摸黑给他盖被子、偷偷留饭。

而那时候,他只能站在角落咧嘴傻笑,连“谢谢”两个字都说不利索。

现在他不傻了,可他不会忘记谁对他好过。

他替妹妹盖好被子,出了屋。

灶台前,母亲正在劈柴。

“娘,我去镇上转转。”

周彩兰一愣,回头看着他,“你去镇上干啥?”

“看看……有没有活干,顺便……捡点废铁。”

他的语速仍旧不快,但说得比平时清楚得多。

周彩兰微皱眉,看了他一眼,嘴里嘀咕着:“这孩子最近怪怪的。”

但终究没拦着她这大儿子。

她太忙,没时间多问。

江池回屋提起那个破麻袋,里头是昨晚他偷偷从村尾砖厂捡来的铜芯线和废铁,还有几根沾满油污的铁管。

他用旧麻绳系紧,一手拖着走出村口。

田野雾气弥漫,脚底是泥泞的小路。

江池脚步不快,背微弓,像往常那个“傻江”,但眼神却沉稳清醒。

脑中,镜神的声音再次响起:> “预计抵达镇中心42分钟,今日气温16°C,城镇集市日,交通拥堵概率提升。”

> “是否需要推荐路线?”

“不用,”他轻声答,“我认得路。”

这一段小路他走了无数遍。

前世母亲推着豆腐车,江池总跟在后头,走走停停,汗湿衣背。

他记得当年镇上最热闹的拐角,有一家糖水铺,老板娘总塞给他一颗冰糖,说他傻得可怜。

那时候他连“谢谢”都不会说。

……一个小时后,他到了镇子。

集市刚开始,叫卖声此起彼伏。

江池绕过卖红薯的摊子,拐进菜市场后方,那片回收废品的铁皮屋。

门口摆着一个大号磅秤,旁边蹲着个瘦高的男人,叼着烟,眼神精明得像刀。

吕老板。

江池站在他面前,咧嘴笑了笑,“卖点破烂。”

吕老板抬眼一看,“哟,是江卫东那傻儿子啊?

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竟然自己来啦。”

江池没回嘴,把麻袋放在地上,一点点解绳,露出里头的铜芯线和几块铁板。

吕老板眼睛微微一亮。

“这玩意儿你哪弄来的?”

“村尾砖厂边上。”

“你一个人捡的?”

江池点头。

吕老板站起身,随手把东西扔上磅秤,“铜芯给你两毛五一斤,铁板太轻,不算。”

江池没有急着回应,低头慢吞吞地说:“……听说铜是五毛。”

吕老板眼角跳了跳,“你小子还会讲价?

谁教你的?”

江池歪了歪头:“……我妹妹说的。”

吕老板哈哈一笑:“你那傻样,还会记价?

行啊你,五毛就五毛,不过这电线里有不少杂铜,我可不吃亏。”

他嘴上说得爽快,手下却飞快地从秤上拿掉几根线。

江池没吭声,只是眼神扫了一眼镜神同步的计重数据。

> “净重应为3.92斤,对方扣除1.1斤,属压秤行为。”

他笑了笑,没揭穿。

第一回做买卖,不着急。

忍一点,不吃亏。

“这些东西,一共两块。”

吕老板递来一张揉皱的两块纸币,又塞给他一瓶没开封的矿泉水,“拿着,路上喝。”

江池接过钱,冲他点头:“谢谢。”

吕老板盯着他背影:“这傻子……有点不太对劲。”

……出了废品站,江池没有马上回村。

他绕道去镇东头,那边有几家外地人开的加工厂,门口贴着招聘启事。

“镜神,”他心中问,“那上面写的什么?”

> “晨星服装厂,招临时工,计件计酬,女工优先,18岁以上。”

> “工资参考价:每件0.18元,勤快者日收入可达6–10元。”

江池看着那扇铁门,门后时不时传来缝纫机的嗒嗒声。

他突然想起,母亲的手很巧。

她年轻时就是村里做嫁衣最好的裁缝,只是后来为生计改行做豆腐。

如今双手起茧,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扛几十斤的豆腐桶……如果能换个营生,不至于那么辛苦。

> “镜神,帮我分析一下,我娘……适不适合做这活儿?”

> “身体状况良好,肌肉强度优于平均女性工人,但早期需适应机器节奏,建议试工期三天。”

“行,那就记着,过几天我带她来试。”

阳光洒在他脸上,带着春日的暖。

两块钱,听起来不多。

但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以前他“傻”,只能看着别人吃肉;现在他有脑、有心、有AI,他要带着这个家,走出贫穷,走出过去。

一步,一步地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