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章 瑜儿懂事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嫂啊!

大嫂!

你这是露馅了啊。

哇哈哈!”

他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流出来了。

其实,秦氏偶尔会给李瑾塞吃食的事情,大家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

只不过没人说破罢了。

他又转向李瑾道:“好小子,终于知道不吃独食了,不错不错,孺子可教。”

他笑眯眯的看着李瑾手里那小半个鸡蛋,“不过,还有一半呢,怎么不拿出来给弟弟妹妹一起吃?”

“没有,我没有,小叔你乱说,只有这么多!”

李瑾赶紧的把另一只手藏到身后。

见他这没出息的样子,李修辞脸上挂不住了,他狠狠瞪了秦氏一眼,抓过儿子,把他手里的鸡蛋都夺了下来,放在桌上。

“娘,您别生气,儿子以后会教训他们的。”

他哀求道。

生气,我生什么气?

老李氏心道。

她活了50多岁,也是从闺女和媳妇一步一步过来的,家长里短见的多了,这点破事算得了什么?

不过她依然板着脸,不悦道:“老大家的,看看你做的什么事!

煮个饭就能扣下鸡子给自己的娃,要是当了家,还不得把我这老骨头赶出去?

你这样的媳妇,我家要不起!”

这话说得很重,秦氏坐不住了,她“噗通”一声跪在院子里,委屈的哭了起来。

“呜呜~娘,媳妇哪敢对您不孝顺,我只是......只是心疼阿瑾。”

李修辞叹了口气,也跪在秦氏身边,解释道:“娘,桂英(秦氏全名秦桂英)有错,但她心不坏,对您老人家孝顺得很,否则儿子早把她赶走了。”

当了三十年儿子,他知道娘多半只在借机敲打,但做儿子的,能有什么法子,只能顺着呗。

见好就收,老李氏的脸色缓和下来,“哼!

量她也不敢。

不过,今儿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下个月,就少给你们两口子10文。”

一个鸡蛋,集市上能卖1文钱,这下子扣了十倍,惩罚不能说不重。

闻言,秦氏心疼坏了,他们两口子一个月也就能分到50文左右,这下子就去掉了五分之一。

毕竟是自己犯错被抓包了,她又不能说什么,低眉顺目的爬了起来,暗中拧了丈夫一下。

赶老娘走?

哼!

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李修辞疼得呲牙咧嘴,只能忍着。

大家就当没看见。

老李氏看着桌子上的鸡蛋,就想让两孙子分了吃。

一转头,就看见李瑜眼都不眨的盯着鸡蛋看。

她心中一软,对李瑜道:“阿瑜,你说,这鸡子该怎么分,你说怎样就怎样。”

李瑜虽然盯着鸡蛋,但不过是这具身体的条件反射,他哪能真馋一个水煮蛋。

这场闹剧,他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他不觉得大伯娘有什么错,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

恰恰相反,李瑜心里觉得暖暖的。

前世他小时候的物质条件,比这儿不知要好多少倍。

但简首如同个冰窖一样,他连话都不敢说,哪有这样的调侃和笑闹。

正感慨着呢,忽然听见祖母点了自己的名,不由一愣。

这是个立人设的机会啊!

李瑜心中微动。

他站了起来,晃着脑袋,声音清朗:“奶奶,我记得好像听小叔说过什么......”他又想了想,不确定道:“小叔叔好像说过,‘有个西岁的孩子,能让梨子给弟弟吃’,我也是哥哥,就给妹妹们吃吧。”

“孔融西岁让梨!

阿瑜,你怎么知道的?”

李修贤惊喜道。

“我......我小时候的事情,有些记得,就是说不出来,这几天不知道怎么的,能说出来了。”

李瑜暗喜,他其实也不确定这个世界有没有“孔融让梨”的典故。

不过就是随口一提,反正错了也没关系,家人只会当成他记错了。

如今看来,这个世界真就是和华夏历史一脉相承的。

我跟阿瑜说过这些吗?

惊喜过后,李修贤有些迷糊,他摸着脑袋回忆着。

实在想不起来。

算了,肯定讲过,不然阿瑜不可能记得。

老李氏则意外极了,“好!

好!

好!

乖孙。”

她笑眯眯的看着李瑜。

真没想到啊!

瑜哥儿清醒以后,居然懂事成这个样子。

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

她挥了挥手,“二丫头、三丫头,瑜哥儿分给你们,你们就拿去吃吧!”

李若芷和李若萱等这句话等得花儿都谢了,她们一个6岁,一个5岁,正是馋嘴的年纪。

以前,家里有了好吃的,可轮不到她们。

闻言,立即开开心心去拿鸡蛋,李若芷年龄大点,动作也快,拿鸡蛋的时候,她想起了瑜哥哥说的要让阿妹。

她拿起了小的那块,剥掉蛋壳塞进了嘴里,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于是,大块的鸡蛋落到了李若萱的嘴里,两个小丫头都吃得津津有味。

李瑾舔了舔嘴唇,虽然他没有吃到,但大的那块鸡蛋毕竟是自己最喜欢的小妹吃了。

他想了想,觉得可以接受,也就闷声不响了。

老李氏满意的看着孙辈们,特别多看了李瑜几眼。

她敲了敲桌子道:“行了,都吃饭,菜都要凉了。”

于是,大家开始埋头干饭。

这顿饭没什么好说的,跟美味完全扯不上关系,但所有人还是吃得狼吞虎咽。

按照老李家的规矩,每个人的食物都有定量,老李氏和李家三兄弟最多,其次是秦氏和王氏,再次是李瑾和李瑜,最少的自然是那三个“赔钱货”了。

共同点就是,谁都吃不饱,也许老李氏能,但她每次都把一部分食物分给两个孙子,理由是:“人老了,没胃口!”

吃完饭,老李氏吩咐道:“散了吧,该干什么的,自己去做。

老三,你跟我来,娘有话和你说。”

“轰!”

的一声,众人作鸟兽散。

秦氏去厨房收拾。

大堂姐李若芸,一瘸一拐的到猪圈旁的饲料槽前,喂猪和煮猪草是她每天晚上的工作。

至于为何会如此?

唉,因为前身掉进粪坑,是因为她的一时疏忽。

为此,她被打断了两根竹条。

李修辞、李修文两兄弟则闷声不响地从柴房拖出粗柴,开始劈砍起来。

除了自用,每隔一段时间,他们还得去集市上卖柴。

穷家穷户的,只要有赚钱的机会,可都不能错过。

李玉的母亲王氏,搬出一台织机,咿呀咿呀的开始编织起棉布来。

男耕女织,织布的活计,听起来没啥,实际上需要手脚并用,又不断的重复动作,时间一久,腰酸背痛的毛病就落下了。

相比之下,她更愿意接刺绣的活,虽然伤眼睛,但能挣钱,腰还不用累。

剩下的西个小孩,李瑾用竹篾编织着小竹篓,他年纪虽小,干这个活计也己经有一年了,运气好的时候,也能卖几个钱。

若萱、若芷两姐妹凑在一起,拿着篮子去喂她们心爱的母鸡和一只大公鸡。

“咯咯咯,你们多吃点哟,记得每天要下鸡子哦!”

她们年龄小,分配的活倒是不重。

只有李玉,他之前是个“傻子”,什么活都做不了。

现在虽然“清醒”了,但暂时也没给他安排活计。

于是,他搬来一个小马扎,坐在上面继续思考人生。

这样下去不行!

营养完全跟不上,更别说以后肯定也得干活,那身体更受不了。

他可不想自己以后长成一个三寸钉。

主屋里,老李氏对李修贤道:“三儿,你看阿瑜这孩子怎么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