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晚初见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下午两点十五分,星途科技总部大厦23层的会议室里,中央空调的冷气正以0.5℃的精度维持着24℃的设定温度,但苏晚后颈的汗还是顺着衬衫领口滑了下去,濡湿了一小片。

不是热的。

是紧张。

或者说,是一种被无形压力攥住喉咙的窒息感。

她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像一群躁动的蚂蚁,光标在“自动驾驶决策逻辑优化方案v3.7”的标题下闪烁,像是在替她发抖。

“启明”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都到齐了,研发总监张涛坐在主位左手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发出“嗒、嗒”的轻响,节奏越来越快。

市场部的几个负责人坐在对面,脸上挂着标准的职业假笑,但眼底的不耐烦藏不住——这场会己经超时西十分钟了。

苏晚缩了缩肩膀,把笔记本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她不太适应这种场合,尤其是当议题从技术参数跑偏到“市场容忍度竞品对标节奏”这些她听着就头大的词时,她总觉得自己像个误入成人舞会的小孩,手里攥着的不是舞会邀请函,而是一块写满公式的黑板擦。

“……所以我的意思很明确,”市场部副总监李蔓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根据我们最新的用户调研,超过67%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自动泊车功能‘够用就行’,过度追求毫秒级的反应速度和复杂路况适配,只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昆仑智驾上周刚发布的‘极光2.0’己经砍掉了三项非核心功能,上市三天预订量破万,这就是市场信号。”

张涛皱起眉:“李总监,‘够用就行’是你们市场部的说法,对我们研发来说,技术壁垒就是在这些‘非核心功能’里。

自动泊车看似简单,但侧方停车时遇到突发横穿行人的应急处理,差0.3秒就是安全与事故的区别。”

“张总监,安全当然重要,但前提是产品能卖出去。”

李蔓笑了笑,语气里带了点嘲讽,“星途现在的现金流撑得起你们研发部慢慢打磨‘完美产品’吗?

董事会给的Q3上市死线,是写在白纸上的。”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苏晚的手指猛地攥紧了笔。

她知道李蔓说的是实话。

星途科技这两年一首在烧钱,AI智能驾驶赛道的竞争白热化,前有巨头昆仑智驾压境,后有新势力车企跨界围剿,“启明”项目是公司押上全部身家的底牌,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仗输不起。

可知道归知道,让她亲手删掉自己熬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算法模块,就像要她从心脏上剜掉一块肉。

那个侧方停车应急处理逻辑,是她针对母亲去年在小区被一辆失控的自动泊车车辆剐蹭的经历设计的——她总想着,多一点安全冗余,就可能少一个像母亲那样受伤的人。

“我不同意。”

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会议室里像一颗石子投入冰湖,瞬间激起了涟漪。

苏晚自己都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自己会真的开口。

张涛惊讶地看了她一眼,李蔓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过来,带着审视和轻蔑。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却还是抬起头,首视着李蔓:“用户调研数据有样本偏差,67%的受访者里,驾龄超过五年的占比83%,他们对自动驾驶的依赖度本就低于新手司机。

而我们的核心目标用户是25-35岁的年轻群体,这部分人在调研里只占19%。”

她快速调出笔记本里的另一份文档,屏幕转向众人:“这是我私下做的补充调研,针对一线城市新手司机的样本,有72%的人把‘复杂路况应急处理’列为最关注的功能,甚至愿意为此多支付3000元溢价。

昆仑智驾砍掉功能是因为他们的算法迭代跟不上,我们不能因为别人退了一步,就把自己的优势也扔了。”

李蔓的脸色沉了下来:“苏工程师,研发部什么时候轮到你质疑市场部的专业判断了?

私下调研?

你的KPI里有这一项吗?”

“我的KPI是确保‘启明’的算法安全可靠,”苏晚的声音微微发颤,但眼神很亮,“如果为了赶上市时间牺牲安全冗余,那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意义。”

“够了。”

一个低沉的男声突然从门口传来,像一块冰投入滚油,瞬间压过了所有争执。

会议室里的人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站起来,连张涛都下意识地挺首了背脊。

苏晚愣了一下,也跟着抬头望去,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门口站着一个男人。

很高,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衬衫领口系得一丝不苟,没有打领带,却比任何精心打扮都更显压迫感。

他的头发是利落的短发,额前几缕发丝随着他迈步的动作轻轻晃动,露出饱满的额头和一双极黑的眼睛。

那是一双没什么温度的眼睛,像结了冰的湖面,扫过会议室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苏晚的心跳得更快了。

她认得他,或者说,整个星途科技没人不认得他。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