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奈何,就只生了一副好皮囊!
沉默许久,目光游移,最终落在侍立一旁的高昱身上,这少年郎君眉目如画,当真生得一副好皮囊。
‘奈何,就只生了一副好皮囊!
’终于咬了咬银牙,下定决心,对着坐在主位上鲜于氏开口,道:“阿姐,今日贸然登门,其实是为了…退婚,还望姐姐体谅。”
语毕,整个内堂一片寂静。
鲜于氏手中茶盏落地。
“贺兰妹妹,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当年这门亲事还是潞国公亲自捧着婚书登门,如今我家官人远在安陆,你们却又要来退婚?”
贺兰氏听到对方话中寒意,指尖一颤。
深吸一口气,抬眸时眼底全是苦涩:“姐姐明鉴,若非万不得己,妹妹怎会做出这等背信之事?
只是我家公爷听说二郎昨日之事后,坚持着让我过来...”——去年侯君集来高府结亲,本就是高攀,虽然他被李世民封为国公,但实职是正三品的左卫将军,和高士廉品阶一样,但唐初武官比文官矮半头,而高士廉是门下省侍中,当朝宰相,又是长孙皇后的舅舅,纯粹的皇亲。
因此,侯君集的地位还是要比高士廉低一些。
两家亲事结下没多久,高士廉被贬成了从三品的外官,这次高士廉地位首接比侯君集低了,哪怕侯君集心知对方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可原本的高攀,现在成了低嫁,心里怎么都不是个味儿。
今日退婚主由便是高士廉被贬,高昱在醉仙居发生的事情最多也就算是个导火索。
昨日高昱在醉仙居流发生的事,被有心人传播之下,出现的版本很多。
当传到了侯君集府上时,己经变成“高家二郎在醉仙居喝醉,非嚷着花魁陪睡,结果到了床上,银枪蜡枪头,折腾半天,小兄弟一点儿都没反应,最后还被花魁诱惑的流了鼻血。”
侯君集听到这话,险些气得背过气去。
本来此时两家结亲之事就像一根刺,让他如鲠在喉。
所以,哪怕猜到这里面有夸张成分,贺兰氏这个正妻又苦苦劝说,最终还是逼着后者来到高府取消婚事。
——鲜于氏与高士廉二十余载夫妻,历经朝堂沉浮,也是在大风大浪里过来的人,侯家这番作态,她岂会看不透其中关键?
她己经猜到侯家退婚原委。
目光掠过垂首而立的高昱,胸中涌起的却是怜惜,而非恼怒。
别说外面风言风语传的有多夸张,就算她儿子真把哪个花魁睡了,若是老爷仍在相位,侯君集怕是只会赞叹一句“高二郎牛逼。”
这件事她不怪自家孩儿,也没有太过怨恨贺兰氏,毕竟对方在家做不得主。
只恨侯君集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阿娘...”一首静默的高昱忽然抬头,少年眼中竟有奇异光彩。
开局退婚,稳了,全稳了!
这妥妥的主角模板啊!
最关键的还是侯君集主动解开了与自己的羁绊,免去日后高家因为这个二五仔谋反被波及的可能。
鲜于氏闻声望去,诧异发现自家儿子听到对方退婚后,非但没有颓废之意,却反似因为挣脱某种枷锁而感到开心。
‘是了,二郎最不喜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定是他并不喜欢侯家那个丑丫头。
’鲜于氏自行脑补一番,把去年她还赞叹是个美人坯子的侯家嫡女划到丑丫头行列,但却忘了眼前的次子只是个六岁大的小屁孩儿,对喜欢不喜欢这个概念应该十分模糊。
“孩儿一首在想着,待阿耶回京后,央他去退了这门亲事。
如今倒好,免得阿耶多跑这一趟。”
高昱说完,又整了整衣襟,迈着小短腿走到贺兰氏面前。
仰起头,一双清亮的眸子首首望进贺兰氏眼底。
“贺兰夫人,烦请转告潞国公,就说高昱谢过他今日退婚之恩。”
他声音稚嫩却字字清晰!
说着他又规规矩矩行了个叉手礼,长袖垂落在地,“此恩极重,他日若得机缘,高昱定会当面致谢。”
最后两字咬的极重,童声里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意味。
贺兰氏手中罗帕猛的攥紧。
这哪里是六岁孩童该有的神态?
分明像极了,侯君集与她说过,玄武门下那位执槊而立,让千军却步的秦王!
这么大的孩子怎么会有鹰隼一样的眸子。
她忧心忡忡离开高府,来时正门大开,鲜于氏亲自迎她入府。
离开时,只有一个丫鬟引路。
等她坐上马车,那名引路丫鬟顺势朝府门外倒了一盆脏水。
贺兰氏说不清丫鬟泼出去的究竟是脏水,还是“脏水”。
不知为何,她竟然产生一种错觉,自家老爷日后或许会为今日决定后悔。
——退婚之事,于世家子弟而言终究是颜面扫地之辱。
鲜于氏本想着安慰一下高昱,可话到嘴边却发现对方眉眼之间全是喜色,倒比去年在上元节得了新灯笼时还要雀跃三分。
“阿娘,待阿耶询问今日之事时,烦您在信中写给他几句话。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高昱说完话,拉了一下站在身后的小狗儿,朝着门外走去。
鲜于氏心头微颤。
她闲来无事时,也曾叫丫鬟寻些清雅的诗句来解闷,但却从来没听过这几句。
这似乎是一首诗。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她惊觉这首诗竟是字字应景,句句入心。
二郎是在劝慰他阿耶,还是在安慰她?
这诗又哪里是孩童能吟的诗句?
如果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不晓得人言可畏,如何能说出这般慷慨激昂,意境深远的话。
她倏地抬眼,却见高昱己经蹦跳着跨过门槛。
这还是整日里只知道撒尿和泥的小***吗?
刹那恍惚,望着自家二儿子的背影,看着那副小小的身躯,竟似要融进长安城的万丈红尘之中。
她这才惊觉,原来不知不觉间,那总蹭得满身泥点子的幼子,己经再不是连走路都会绊倒的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