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丰收悦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油灯明亮温暖,将简朴的堂屋照得通明。

这盏新买的铜油灯是上月庙会上张有田特意为妻子挑选的,灯座雕刻着缠枝莲纹,灯芯用的是上好的棉线,燃烧时明亮又不冒黑烟。

灯芯偶尔爆出欢快的灯花,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映照着桌上那瓮新收的黄米,金灿灿的颗粒在灯光下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张有田握着妻子王翠兰的手,两人相视一笑。

王翠兰手上新戴的银镯子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是张有田用去年卖菜的钱给她打的寿礼。

她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满足:"当家的,你看这米多饱满。

今年官家减免了赋税,咱家的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不止。

"堂屋的墙上挂着新裱的《耕织图》,是里正上月送来的。

靠墙摆着一张崭新的榆木方桌,桌上放着太医院分发的防疫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墙角的多宝格里整齐地码放着几个青花瓷罐,里面装着今年新腌的酱菜和蜜饯。

张有田点点头,起身将米瓮小心地放在厨房的架子上。

这架子是村里木匠新打的,用的是上好的松木,刷了桐油,防虫又防潮。

"明日我去城里,给慈济院送些去。

"他拍了拍瓮身,发出沉闷的声响,"听说新来了几个孤儿,正长身体的时候。

"厨房里,王翠兰系上崭新的蓝布围裙,开始准备晚饭。

这围裙是李婶用自家织的布做的,边缘还绣了几朵小花。

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新砌的省柴灶火旺烟少。

铁锅里炖着早上从集市买来的鲜鱼,鱼肉雪白,汤色奶白,上面飘着几片嫩绿的葱花和姜丝,香气西溢。

"李婶今儿个送来一篮新摘的荠菜,"王翠兰一边和面一边说,白净的面粉在案板上堆成小山,"我包了饺子,待会儿给保长家送些去。

他家小子前几日帮着修了咱家的篱笆。

"她和面的动作娴熟有力,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悦耳的声响。

院外传来孩童嬉戏的声音,原来是隔壁的孩子们在玩蹴鞠。

一个小男孩探头进来,圆脸上沾着几点泥星子:"张爷爷,我娘让我来问问,您家菜园子的菠菜能摘了吗?

我奶奶想熬个汤。

""能摘能摘!

"张有田笑着起身,从门后取下崭新的竹编菜篮,"走,爷爷带你去摘最新鲜的。

"他领着孩子往后院走去,穿过新铺的石板小径。

后院用整齐的竹篱笆围着,篱笆上爬着几株刚开花的牵牛。

菜畦里的菠菜青翠欲滴,叶片肥厚,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暮色渐浓,万家灯火次第点亮。

张有田站在院子里新搭的葡萄架下,望着远处汴河上画舫的灯火。

那些装饰华丽的船只张灯结彩,隐约传来悠扬的琴声和歌声。

他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花香的晚风,满足地叹了口气。

王翠兰收拾完碗筷,走到丈夫身边,递上一件厚实的棉袄:"虽是春日,夜里还是凉。

"这棉袄是去年冬天用官仓发放的新棉花做的,里子是杭州来的细布,又轻又暖。

"今年收成好,"张有田握着妻子的手,指着东边的厢房,"等开了春,咱把东厢房翻新一下,给你辟间绣房。

你不是一首想给慈济院的孩子们做新衣裳吗?

"厢房的窗户上新糊了明纸,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白色。

王翠兰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院角的桃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粉白的花瓣飘落在新铺的石板路上,宛如铺了一层锦绣。

这棵桃树是去年知府大人来村里巡视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己经开满了花。

屋内,油灯明亮温暖,将新添的家具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墙上除了《耕织图》,还挂着一幅《五谷丰登》的年画,是今年元宵节时从城里买回来的。

灶膛里的余烬微微发红,保持着屋内的温暖。

桌上摆着明日要送去慈济院的青菜,青翠欲滴,透着勃勃生机。

厨房的架子上,除了那瓮黄米,还有几个青花瓷罐,分别装着新磨的面粉、晒干的香菇和自家酿的米酒。

窗台上摆着一盆刚开的兰花,是保长夫人送的,淡雅的花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张有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支银簪子。

"今儿在城里看到的,"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想着你那个木簪用了好些年了......"王翠兰接过簪子,在灯下端详。

簪头是一朵精致的梅花,花蕊处还嵌着一颗小小的珍珠。

她的手有些发抖,眼中泛起泪光:"这得花多少钱啊......""不多不多,"张有田连忙说,"今年菜价好,咱家有余钱。

再说了,"他帮妻子把银簪插在发髻上,"你现在可是村里绣工最好的,戴这个正合适。

"远处传来更夫悠长的梆子声,在宁静的春夜里回荡。

这声音不再凄凉,而是带着一种安稳的韵律,如同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乐章,诉说着普通百姓的安康喜乐。

王翠兰摸了摸发间的银簪,走到织机前坐下。

这是去年官府扶持农户时发放的,用的是上好的枣木,结实又光滑。

她熟练地理着丝线,准备为慈济院的孩子们织一匹细布。

张有田坐在一旁,用新买的刨子修理明天要用的扁担,木花的清香混合着兰花的幽香,在温暖的屋子里缓缓流淌。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满院落。

葡萄架下的石桌上,放着明天要送去慈济院的包袱,里面除了青菜,还有王翠兰亲手做的几双布鞋。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汴河上隐约的笙箫声,和着近处田野里的蛙鸣虫唱,奏响了这个太平盛世最平凡的夜曲。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