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吗?
部队的项目要是出了岔子,别说你一个小工人,就是王建军这公司都得扒层皮!”
王建军的脸比纸还白,他拉了拉林沐的衣角,声音发颤:“小林,别... 别瞎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沐却挺首了脊梁,目光落在上校肩上的军衔上:“首长,我知道轻重。
预制板强度不合格,根源在于养护湿度和温度控制不到位。
自然养护受天气影响太大,只要用蒸汽养护法,三个小时保证达标。”
“蒸汽养护?”
张科长突然插话,“那不是大型国营建筑公司才有的工艺吗?
咱们这小工地哪有那设备?”
“没设备可以造。”
林沐转身指向工地角落的废旧油桶,“找两个油桶改造成蒸汽发生器,用煤炉加热,再用塑料布搭个简易养护棚,成本不超过五十块。”
他说得轻描淡写,赵磊却眼睛一亮:“对呀!
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是水化反应,温度和湿度达标了,强度自然就上来了!
我在课本上见过类似的理论!”
上校看了看赵磊,又看了看林沐笃定的眼神,突然一挥手:“好!
我就信你一回!
给你三个小时,要是搞不定,军法处置!”
最后西个字他咬得很重,带着军人特有的威严。
王建军吓得腿一软,林沐却己经招呼起工人:“李组长,麻烦你带人把那两个油桶洗干净,在底部钻三排小孔。
赵磊,你去仓库找塑料布和温度计,越多越好。”
李大海愣了一下,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刚才钢筋绑扎的事让他见识了林沐的本事,犹豫片刻还是应道:“行!”
工地上瞬间忙碌起来。
林沐指挥着工人用砖坯砌了两个简易煤炉,又让铁匠铺的师傅临时打了几个铁支架。
赵磊捧着一摞温度计跑回来时,额头上全是汗:“林哥,找着了!
一共十五个!”
“不够,再去借十个。”
林沐一边在油桶上画刻度线一边说,“每个养护棚至少要三个测温点,保证温度稳定在 60 到 80 摄氏度之间。”
张科长和上校站在一旁,看着林沐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工作,眼神渐渐从怀疑变成了惊讶。
这个年轻人不仅懂技术,还很会统筹安排,指挥起几十号工人来丝毫不乱,比王建军这个项目经理还像回事。
两个小时后,两个用塑料布搭成的拱形养护棚出现在预制板堆放区。
油桶改造的蒸汽发生器咕嘟咕嘟冒着白汽,通过铁管输送到棚内,温度计的指针稳稳地指在 75 摄氏度。
“现在开始计时。”
林沐看了看王建军递过来的上海牌手表,“三个小时后拆模检测强度。”
上校看了看表:“我就在这儿等着。”
王建军坐立不安,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着:“老天爷保佑,可千万别出岔子...”张科长倒是显得很平静,他走到林沐身边,递过去一支大生产香烟:“小林同志,你这技术是在哪儿学的?
我在建委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么高效的养护方法。”
林沐笑着摆摆手:“自学的,平时喜欢看些建筑方面的书。”
他总不能说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成熟工艺。
赵磊凑过来说:“林哥,你太厉害了!
这方法要是推广开来,咱们市的建筑工期至少能缩短一半!”
林沐拍了拍他的肩膀:“光有方法还不行,得有规范。
回头咱们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形成一套标准流程。”
就在这时,工地门口传来一阵自行车***。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中山装的老者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走进来,车后座上捆着一卷图纸。
“李老?
您怎么来了?”
张科长赶紧迎上去,态度恭敬得不得了。
上校也愣了一下,随即立正敬礼:“李教授好!”
林沐心里一动,能让市建委科长和部队上校都如此尊敬的老者,会是谁?
“听说红旗公司在争百货大楼的项目,我过来看看。”
老者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他目光扫过工地,最后落在那两个冒着白汽的养护棚上,“这是在搞什么?”
“李老,这是我们工地上的小林同志想出的蒸汽养护法,说能三个小时让预制板强度达标。”
张科长连忙解释。
老者眼睛一亮,走到养护棚前仔细观察起来。
他伸手摸了摸塑料布的温度,又看了看温度计的读数,突然问道:“蒸汽压力控制在多少?
湿度呢?”
林沐没想到这老者如此专业,连忙回答:“压力控制在 0.3 Mpa左右,湿度保持在 90% 以上,每半小时通风一次,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裂缝。”
老者猛地转过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你叫什么名字?
这些参数是谁教你的?”
“我叫林沐,自己琢磨的。”
林沐坦然回答。
“自己琢磨的?”
老者笑了,“小伙子,你知道这蒸汽养护的最佳温度曲线吗?
60 到 80 度虽然可行,但不是最优方案。
如果采用阶梯式升温,先在 40 度保持一小时,再升到 60 度两小时,最后在 80 度恒温一小时,强度还能再提高 15%。”
林沐彻底震惊了!
这老者说的,竟然和他导师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要知道,这个优化方案在 2025 年也才刚发表没多久。
“您... 您怎么知道?”
林沐结结巴巴地问。
老者捋了捋胡须:“因为这是我三十年前研究的课题。”
他指了指自己,“我叫李霖风,以前在清华大学教过几年书。”
李霖风!
林沐的脑子 “嗡” 的一声,差点站立不稳。
他在博士阶段读过无数次这个名字,这可是新中国建筑行业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 “现代土木工程之父”!
没想到竟然会在 1983 年的工地上遇到年轻时的他!
“原... 原来是李大师!”
林沐激动得语无伦次,前世能和这种级别的大师见一面都难如登天,现在竟然能和他面对面讨论技术问题。
李霖风笑着摆摆手:“什么大师,就是个教书匠。”
他看着林沐,眼神越发欣赏,“小伙子,你这思路很清晰,对混凝土特性的理解很到位。
有没有兴趣跟我做研究?”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谁都知道李霖风脾气古怪,收徒更是挑剔得不得了,没想到竟然主动邀请一个工地小工!
王建军的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现在才明白,自己工地上竟然藏着这么个宝贝。
上校也恍然大悟:“难怪你这么有信心,原来是得到了李教授的真传!”
林沐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认真地说:“李老,我现在还在红旗公司工作,手头还有项目要做。
等忙完这阵,我一定去向您请教。”
他没有贸然答应,一来是想先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二来也是不想显得太急切。
李霖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有分寸。
这是我的地址,随时可以来找我。”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来。
就在这时,赵磊激动地大喊:“林哥!
时间到了!”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养护棚上。
林沐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揭开塑料布。
阳光照射下,预制板的表面光滑如镜,看不到一丝裂缝。
李霖风拿起一把小锤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悦耳。
“取芯检测。”
李霖风沉声说。
检测员很快取了芯样,用压力试验机测试。
当指针指向 25MPa 时,芯样才被压碎。
“达标了!
完全达标了!”
检测员激动地大喊,“而且强度比标准值还高出 3MPa!”
上校哈哈大笑:“好!
太好了!
林同志,我代表部队感谢你!
这预制板我们全要了!”
王建军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林沐的手说:“小林,不,林工程师!
你真是我们公司的福星啊!”
张科长也笑着说:“我看百货大楼的项目,就该交给你们红旗公司。
有林同志这样的人才,我们放心!”
李霖风看着被众人簇拥的林沐,捋着胡须微微一笑。
他有种预感,这个年轻人将来的成就,恐怕会远超自己的想象。
林沐站在阳光下,感受着众人敬佩的目光,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属于他的土木帝国,才刚刚奠基。
而得到李霖风的赏识,无疑为他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将自己的理念变成现实,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