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菌菇焖鸡和鸡汤小馄饨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回到食肆,眼看天色不早,沈黎来到厨房,先将菌菇泡发,又拿起刀将鸡剁成一块一块的。

铁锅烧的冒烟时,她倒了点油,姜片和葱段丢下去,“滋啦”一声,辛香立刻漫开来。

鸡块倒进锅,翻搅间,肉色渐渐变深,边缘泛起焦黄,油脂被逼了出来。

生腥气退去,带着焦香的肉味蔓延开来。

酱料倒下去,肉块在酱色里翻滚,热水“哗啦”一声冲进锅,白雾腾起来,裹着肉香铺在脸上。

沈黎将锅盖盖上,等着鸡块炖透,趁着这点时间,她连忙把饭焖上。

半炷香后,沈黎掀开锅盖,鸡肉己经炖的酥软,她把泡好的菌菇一股脑的倒进去,用铲子轻轻拨开,菌子在浓稠的汤汁里沉浮。

又闷了一刻钟的时间,再次开盖,鲜气猛地涌出来,混着肉香,沈黎撒了把盐,猛火收汁。

“真香啊。”

原是林掌柜闻着香味过来了,“在隔壁就闻着味儿了,这哪里还等得住?”

沈黎笑了笑,将鸡肉盛出来,“姐姐稍等我片刻,还有一道菜。”

林掌柜连忙过去帮她把肉端出去。

沈黎又拿出一旁刚买的豆腐,切成小方块,拿出砂锅握在小火上,倒了半锅水,等水纹开始打旋时,把菌菇倒进去,水沸起来的那一刻,将豆腐一股脑的倒了进去,汤水立马沉寂下来。

她往砂锅里撒了把盐搅了搅,等汤汁慢慢变成白色,最后撒了把葱花,出锅了。

“菜来咯。”

沈黎端着砂锅放在桌上,又回去拿了碗筷盛了饭递给林掌柜。

“妹子,你这手艺真是太棒了。”

林掌柜闻着味都要流口水了。

她先夹起一块香菇往嘴里放,牙一咬,汤汁在嘴里爆开,林掌柜舌尖被烫了一下,却仍‘嘶哈嘶哈’的不肯松嘴。

沈黎则是夹起一块鸡肉,一口下去,混着菌子独有的绵密口感在嘴里化开,鸡肉炖的入味,整块肉都浸满了菌菇的鲜,嚼到最后,连骨头缝里都飘着那股子香。

林掌柜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菌菇豆腐汤,她抿了一口,温热的液体划过喉咙,菌菇的鲜丝丝缕缕的涌上来,混着豆香,在舌尖上打了个转。

她又夹起一块豆腐,送进嘴里一抿,豆腐就在舌尖化了,林掌柜忍不住眯起眼,太鲜了。

一顿饭吃的客主皆欢,林掌柜帮着将碗筷收进厨房,又聊了几句,这才告辞。

沈黎将碗筷洗净,看着还剩下许多菌菇,想了想,不如做个菌菇酱吧,可惜没有瓦罐。

沈黎想着,明日需去定制几个瓦罐才行。

因着早上要做馄饨,沈黎将砂锅放在灶上准备炖高汤。

往里倒了半锅水,把劈开的老母鸡扔进去,又扔了块拍开的生姜。

大火烧开时,面上浮起一层沫子,沈黎取出长柄勺撇去浮沫,首到汤色清亮起来。

转成小火煨,砂锅冒出热气,带着点肉香,等炖到第三柱香燃尽,沈黎将泡发的菌菇扔进去,在汤里再滚半个时辰,空气里飘着肉香。

最后一步是吊清,沈黎取了块纱布,将汤里的料全部过滤出来,只留下澄亮的汤汁。

*寅时三刻,沈黎就起来了,先将昨日炖好的高汤重新加热,再用余火慢慢温着。

今天早晨卖馄饨,肉己经送到,沈黎先将肉剁碎,加了点酱油和盐进行调味,又舀了勺高汤倒在里面拌匀,先放在一边备用。

又从柜子里拿出面粉倒在盆里,往中间扒了个窝,倒进水去,她拿了双筷子搅和,面粉渐渐成团,最后变成个粗糙的面疙瘩。

她往手上抹了点油,开始揉面,面团在案板上转着圈,起初还是个硬邦邦的面团,慢慢变软,变得光溜溜。

沈黎把面团搓成条,切成小剂子,撒上干粉,用手掌一按,再拿擀面杖推着转,面皮边缘薄薄的,中间还有点厚。

用筷子挑起一点肉馅放在中间,随手一捏,一个小馄饨就成型了。

沈黎动作很快,不多时,面团全部用尽,肉馅也都用完。

沈黎去大堂将门打开,街上人群己陆陆续续的拥了起来。

“这里什么时候开了家食肆?”

“你不知道?

就前几日的事儿。”

“不是说这家店风水不好?”

“害,总有人不信邪呗。”

“要不去看看?”

抱着试试的心态,零零散散的有几个人走了进来。

“小二!”

“来了来了。”

沈黎从后厨走到前面,“今天早上只有馄饨,几位客官要不要试试?”

“只有馄饨?”

几个百姓面面相觑,开这么大个食肆,结果只卖一种?

有几人有些失望的走了出去,剩下三人不信邪,让沈黎一人上一碗尝尝。

沈黎很快就端了三碗馄饨出来放在三人面前。

闻着这个香味,几人食欲大开。

曾绍就是这三人之一,他是个老饕,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今日看到这新开的食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来。

他看着这碗馄饨,面上浮着几缕翠绿的葱花,几只馄饨鼓鼓囊囊的握着,透着些粉红。

他舀起一只馄饨放入嘴里,滚烫的汤汁涌出来,鲜的舌尖发麻,赶紧吸溜着把汤咽下去,再把馄饨塞入嘴里,嚼到最后,连舌尖都沾着鲜。

一碗下肚,摸了摸肚子,他叫来沈黎,“再来一碗。”

“曾主簿。”

门口走进来几个穿着差役服的人,看见曾绍,连忙见礼。

曾绍摆了摆手,“随便坐。”

这临州城内,谁人不知曾绍是个老饕,见他又来了一碗,便知这馄饨是真好吃,几人连忙也点了几碗。

又吃了一碗,曾绍这才觉得吃饱,要不是实在吃不下,他还想再来一碗。

他走到柜台前,敲了敲桌子,沈黎的头从一旁传菜口探出来,“一碗馄饨8文钱,两碗16文。”

16文钱,倒也算在接受范围内,曾绍掏出16文放在桌上,“不知今天中午有些什么菜?”

沈黎笑了笑,“您也看到了,这店里就我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午时不营业,待晚上再开门。”

听到中午不开门的消息,曾绍大失所望,又听到晚上开门,脸色才好转,他朝沈黎点了点头,这才离开前往衙门当值。

“曾主簿。”

见他来,同知迎上来。

曾绍以前是他的老师,虽然现在他的官位较高,但对曾绍仍持有敬意,毕竟没有曾绍就没有现在的他。

“孟同知。”

曾绍行了个礼,孟瓒连忙将他扶起来。

“老师折煞我了。”

“哎,”曾绍摆手,“你官职比我高,礼不可废。”

孟瓒苦笑一声,也不再跟他辩驳,“明日知府就要到任了,老师可知这知府是何人?”

“何人?”

“谢回舟。”

“嘶。”

曾绍倒吸一口凉气,“是长公主殿下的……”见孟瓒点头,曾绍开始思考起来。

谢回舟是长公主唯一的儿子,也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侄子,圣上对其极为信任,之前任职于大理寺,现如今怎么会来一个小小的临州当知府?

*早上生意不错,馄饨很快就卖光了,沈黎关上门,她准备去找汪婶子,还是得有个人在前面帮衬着才行。

汪婶子就住在翠柳巷,离这很近,沈黎边走边逛,倒也不急。

很快就来到翠柳巷,汪家门前大开,汪婶子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婶婶。”

沈黎叫她。

汪婶子睁开眼,见是沈黎,连忙迎了上来,“东家怎么来了?”

沈黎说明来意,汪婶子热心肠,出门做工认识的人不少,连连应承下来,“东家可有何要求?”

沈黎沉吟片刻,说道,“最好能识字。”

汪婶子应下,“若有合适的,便带来与你相看。”

“对了,我还想要定制几个瓦罐,不知婶婶可有认识的人?”

“这好说。”

汪婶子带着她出门来到隔壁,敲了敲门。

门很快就打开,“是汪婶子,有什么事?”

汪婶子侧身露出身后的沈黎,介绍道,“这位是沈东家,她想要做几个瓦罐。”

陶工将门大开,将两人迎进来,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瓦罐,“不知东家想要怎样的样式?”

沈黎蹲下来看了看这些罐子,没有看到想要的,不免有些失望。

陶工看到她的样子,想了想,从屋内拿出一个瓦罐来,“东家可看看这个,这是前些日子新烧的样式。”

沈黎起身接过,眼前登时一亮,瓦罐不大,正好合适,罐身还刻着一些花纹,看样子是竹子。

“这个是一套西个,分别刻有梅兰竹菊,东家可要?”

“就要这个,帮我做两套。”

沈黎点头,“不知可否在角落刻字?”

“自然是可以的,东家想要刻什么字?”

“就刻上清欢食肆西个字。”

她的食肆叫清欢食肆,这些瓦罐上自然要刻店名,好让别人知道是从她店里出去的。

陶工应下,“最快后日便可做出来。”

沈黎将店的地址留下,“到时帮我送到这个位置即可。”

解决了一心头大事,沈黎放松下来,她回到食肆,想着晚上该做什么菜?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