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隔墙有“妹”
六岁的萧景珩的生活似乎也回到了原有的轨道。
每日卯时起身,晨练半个时辰,然后便是雷打不动的进学时辰。
西席先生是父王特意从翰林院请来的老学士,学问渊博,要求也极为严格。
萧景珩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课业从未让先生和父王失望过。
只是相较于同龄孩童,他显得过于沉静了些,那双清澈却总带着几分疏离的眼眸,常常让人忘记他也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书房窗明几净,紫檀木书案上宣纸铺展,墨香淡淡。
萧景珩腰背挺得笔首,手握毛笔,正凝神静气地临摹着字帖。
笔尖行走于纸上的沙沙声,是书房里最主要的韵律。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段固有的韵律里,掺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杂音”。
那日,他正默诵《论语》中的篇章,窗外忽然飘来一阵极其细微,却又无比清晰的咿呀声。
软软的,糯糯的,像刚出壳的小雀试探着鸣叫,带着一种不谙世事的纯粹欢欣。
萧景珩的笔尖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他知道那声音来自何处。
靖王府与吏部尚书林府仅一墙之隔。
而能发出这样声音的,除了林家那个刚满月不久,在宴席上抓着他衣角不放的小娃娃,不会有别人。
他微微蹙了蹙眉,试图将注意力重新拉回书本上。
他是世子,课业为重,不应为外界声响所扰。
可是,那咿呀声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时而断续,时而绵长,总能精准地穿透高墙,钻入他的耳中。
偶尔,还会夹杂着乳母柔声的哄逗,以及林夫人——那位总是带着温柔笑意的苏姨姨——轻柔的说话声。
起初,萧景珩只觉得有些…吵闹。
他习惯了绝对的安静,这突如其来的声响让他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集中精神。
他甚至有些不解,为何一个小娃娃能发出这么多声音?
她都不累的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隔墙有妹”的情形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两家母亲往来频繁而愈演愈烈。
靖王妃周婉清与林夫人苏静仪是未出阁时便十分要好的手帕交,情同姐妹。
如今闺蜜得了如此玉雪可爱的女儿,靖王妃自是喜爱非常,时常邀苏静仪过府说话解闷。
苏静仪也乐得带着女儿来串门,让闺蜜沾沾这“小福星”的喜气。
于是,萧景珩发现,自己读书习字时,听到隔壁动静的频率越来越高。
有时是咯咯的清脆笑声,像是发现了什么极有趣的事物,能感染得听到的人心情也无端明亮几分。
有时是哼哼唧唧似乎不太满意的嘟囔,大概是被乳母换了不舒服的襁褓。
更多的时候,是那种无意义的、却充满探索世界的活力的咿咿呀呀。
奇怪的是,萧景珩发现自己似乎…渐渐习惯了。
他依旧能专注地完成课业,只是在那声音响起时,唇角或许会连自己都未曾察觉地放松一丝紧绷的线条。
那声音成了他规律生活中的一个背景音,一个……并不令人讨厌的背景音。
他甚至开始无意识地通过声音来判断那个小娃娃的状态。
若是笑声不断,大抵是睡饱吃足,正玩得开心。
若是带着哭腔的哼唧,许是饿了或是困了。
若是长时间的安静……嗯,那定是睡着了。
有一次,他正临完一篇大字,搁下笔,习惯性地侧耳倾听。
墙那边却异常安静,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
只有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仆役打扫庭院的细微声响。
那种过于彻底的安静,反而让萧景珩感到一丝……不习惯。
他望着窗外邻院的方向,小小的眉头微微拧起。
是睡着了吗?
还是今日林姨姨没有带她过来?
老学士注意到他瞬间的走神,轻咳一声:“世子?”
萧景珩蓦然回神,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刻端正坐姿,重新执笔:“先生,学生方才在想‘温故而知新’一句的深意,一时出神,请先生见谅。”
他面上一派镇定,耳根却微微发热。
老学士抚须,眼中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并未深究。
首到下午,他练字间歇,再次听到那熟悉的、软糯的咿呀声穿透午后微醺的空气传来时,心中那一点点莫名的、连自己都未曾清晰感知的悬空感,才悄然落地。
他低下头,看着宣纸上自己工整有力的字迹,忽然想起满月宴那天,那个小娃娃紧紧抓着他衣角时的触感,那么小,那么软,带着奶香和毫无保留的依赖。
还有她睡着时,砸吧着小嘴的无辜模样。
“暖暖……”他无意识地低声念出她的乳名。
这是那天宴席上,他听林姨姨和母亲叫了无数次的名字。
真是个…奇怪的小麻烦。
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但却是一个,会让他的书斋生活,似乎不那么一成不变了的“小麻烦”。
窗外阳光正好,隔着一道院墙,另一个小生命正用她自己的方式,热闹而鲜活地成长着。
而墙这边的萧景珩,在严谨的课业之余,他的世界裡,也悄然多了一份来自墙外的、细微却持续的挂念。
他知道,那个叫做“暖暖”的小娃娃,或许会成为他生活中一个长期的存在。
而这个认知,此刻的他并未觉得排斥,反而隐隐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新鲜而微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