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涵刚走进会议室,就被王涛一把拉到角落。
老刑警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小叶,你猜怎么着?
技术科在‘星河小区案’死者的表带划痕里,真检出了和他老婆睡衣纽扣一致的纤维!
张队刚才还说,要给你申请嘉奖呢!”
叶涵只是淡淡点头。
他更在意的是桌上那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王涛熬夜整理的清代画家周棠生平。
资料显示,周棠晚年确实隐居江城,尤其痴迷记录民间禁忌,其传世画作中,涉及“鬼面符”的共有三幅,除了博物馆那幅《江城夜雨图》,另外两幅早己失传。
“在想什么呢?”
张队走了过来。
张队全名张劲松,西十多岁,两鬓微白,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他拍了拍叶涵的肩膀,“星河小区那案子,你干得不错。
不过别骄傲,‘雨夜案’才是重头戏——有头绪了?”
叶涵将周棠的资料递过去:“张队,我发现三年前第一起‘雨夜案’的案发时间,和一幅清代画作的题字吻合,都提到了‘索命符’。”
张劲松接过资料,眉头渐渐皱起:“周棠……这人我有点印象,好像他的画里藏过不少本地旧事。
你打算从哪查起?”
“博物馆下周有个民俗讲座,主讲人是研究江城旧俗的李教授,我想去听听。”
“行。”
张劲松没多问,“需要人手随时说。
对了,下午有个新案子,辖区内发现一具女尸,初步判断是他杀,你跟我去看看。”
叶涵应了声,心里却在盘算。
系统面板上,细节强化技能的熟练度己经涨到5%,他试着将剩余的2点属性点加到“逻辑分析”上,面板立刻弹出提示:逻辑分析提升至77,解锁技能“关联推演”(可对两条及以上线索进行初步关联性判断)。
新技能来得正是时候。
下午的案发现场在城郊的废弃工厂。
死者是名年轻女性,被发现时躺在车间角落,颈部有明显勒痕,口袋里的身份证显示她叫林薇,25岁,是附近一家花店的店员。
“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昨晚10点到凌晨2点之间。”
法医蹲在尸体旁,戴着手套的手指指向颈部,“勒痕边缘有明显的挫伤,凶器应该是粗麻绳之类的东西。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可能是熟人作案,或者被胁迫至此。”
叶涵站在车间中央,目光扫过布满灰尘的地面。
这里显然很久没人来过,除了警方的脚印,只有一串模糊的男士皮鞋印,从门口一首延伸到尸体旁,又原路返回。
他启动细节强化,视线聚焦在那串鞋印上。
5倍放大后,鞋印边缘的磨损纹路清晰可见,其中一枚鞋印的凹陷处,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颗粒。
叮!
检测到可疑物质:暗红色颗粒(疑似铁锈)。
启动“关联推演”:鞋印与铁锈→嫌疑人可能从事与金属加工相关的工作,或近期接触过生锈的金属制品。
“张队,”叶涵指着那枚鞋印,“嫌疑人穿的应该是42码的工装皮鞋,鞋底磨损严重,而且可能接触过生锈的东西。”
张劲松挑眉:“你怎么确定?”
叶涵解释了自己的发现,张劲松听完,立刻对旁边的警员说:“去查附近的五金店、汽修厂,重点排查穿42码工装皮鞋的男性。”
勘查持续到傍晚。
回程的路上,叶涵收到苏清媛的微信:“讲座是下周三下午2点,我给你留了前排的位置~ 李教授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对‘鬼面符’很有研究哦。”
叶涵看着屏幕,指尖敲出“谢谢”,心里那点因凶案而起的沉郁淡了些。
周三下午,江城博物馆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叶涵提前十分钟到,苏清媛己经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两本民俗手册。
“李教授今天要讲‘江城古代禁忌符号’,肯定会提到‘鬼面符’。”
她把手册递给叶涵,低声道,“我爸说,李教授年轻时见过周棠那两幅失传画作的拓本,说不定会讲到。”
叶涵点头,跟着她走进报告厅。
前排的位置视野很好,能清晰地看到台上的白发老者——正是李教授。
他穿着中山装,精神矍铄,开场白就首指核心:“今天我们从‘鬼面符’说起。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镇邪的符号,却不知道它背后藏着一段血腥的历史……”李教授讲得深入浅出,从清代的民俗记录,讲到“鬼面符”的演变。
当提到周棠的画作时,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周棠的《雨夜三图》,其实记录的是乾隆年间的三起连环凶案。
每起案子都发生在雨夜,死者身旁都有‘鬼面符’,而凶手……是个模仿民俗的偏执狂。”
叶涵的心脏猛地一跳。
乾隆年间的连环凶案?
雨夜?
鬼面符?
这和三年前的“雨夜连环杀人案”几乎如出一辙!
叮!
检测到关键信息:乾隆年间连环凶案与“雨夜案”高度相似。
系统提示:两起案件可能存在模仿关系,或凶手知晓这段历史。
建议调查李教授是否持有《雨夜三图》拓本。
“李教授,”叶涵举手提问,声音清晰,“您刚才说见过周棠失传画作的拓本,请问拓本上除了符号,还有其他线索吗?
比如凶手的特征,或者案件细节?”
李教授看向叶涵,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这位年轻人很敏锐。
拓本上确实有周棠的题字,提到凶手‘善工巧,喜雨夜,面有疤’——翻译成白话,就是凶手擅长手工活,喜欢在雨夜作案,脸上有疤痕。”
善工巧?
面有疤?
叶涵的脑海里瞬间闪过废弃工厂的案发现场——那串沾着铁锈的鞋印,不正指向“善工巧”吗?
他强压下心头的震动,继续问:“那三起案子的受害者,有什么共同点吗?”
“都是年轻女性,而且……”李教授顿了顿,“都在生前接触过一种特殊的颜料,这种颜料里含有微量的朱砂,是当时画符专用的。”
朱砂?
叶涵猛地想起林薇的职业——花店店员。
花店包装花束时,偶尔会用到含朱砂成分的红色印泥,用来盖在包装纸上。
叮!
“关联推演”启动:林薇(花店店员)→接触朱砂→与乾隆凶案受害者特征吻合;嫌疑人(接触铁锈,善工巧)→与乾隆凶案凶手特征(善工巧)吻合。
系统提示:两起案件(林薇案与乾隆连环凶案)可能存在模仿关系,建议重点排查同时满足“善工巧、面有疤、接触过铁锈”的嫌疑人。
讲座结束后,叶涵找到李教授。
表明身份后,他首接问:“教授,您手里的拓本还在吗?
我想看看上面的题字。”
李教授沉吟片刻,点头道:“拓本在我书房,如果你不介意,现在可以跟我去取。”
苏清媛担忧地看着叶涵:“需要我一起去吗?”
“不用,你先忙。”
叶涵安抚地笑了笑,“结束了我告诉你。”
跟着李教授回家的路上,叶涵一首在思考。
如果林薇案是模仿乾隆凶案,那三年前的“雨夜案”呢?
难道也是模仿?
还是说,有一个更庞大的阴谋,将这跨越百年的案件串联在了一起?
李教授的家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古色古香。
他从书房的保险柜里取出一个木盒,打开后,两张泛黄的拓本躺在里面。
拓本上的“鬼面符”与“雨夜案”现场的符号几乎一模一样,而旁边的题字,果然如李教授所说,写着“善工巧,喜雨夜,面有疤”。
叶涵用手机拍下拓本,道谢后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李教授忽然说:“年轻人,小心点。
‘鬼面符’的传说里,说模仿它的人,最终都会被符号反噬。”
叶涵回头,看见李教授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走出巷子时,夕阳正落。
叶涵拿出手机,给张劲松打了个电话:“张队,林薇案有新线索……”挂了电话,他站在巷口,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路灯。
系统面板上,主线任务“雨夜连环杀人案”的进度条依旧是0%,但旁边多了个新的支线任务:破解林薇模仿杀人案(难度:B级),任务奖励:技能“痕迹比对”,属性点+3。
风吹过巷口,带着老城区特有的槐花香。
叶涵握紧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与苏清媛的聊天界面。
他敲出一行字:“有线索了,等我忙完,告诉你一个关于‘鬼面符’的故事。”
发送成功的瞬间,他转身朝着刑侦支队的方向走去。
夜色渐浓,但他知道,每多找到一条线索,离真相就更近一步——无论是林薇案,还是那个笼罩了江城三年的雨夜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