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们不是一类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京都大学建筑系馆的长廊里,总弥漫着模型材料、咖啡和淡淡墨水混合的气味。

十八岁的乔南枝抱着厚厚的《中国建筑史》快步走过,试图将那个被簇拥在人群中心的身影隔绝在视线之外。

顾砚舟。

这个名字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如雷贯耳。

京都土著,世家子弟,高考状元,简首风靡学校。

甚至还有一张被同寝室女生私下热议“堪称人间绝色”的脸。

他像一颗自带光环的恒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吸引无数小行星环绕。

而乔南枝,来自南方小城,靠着拼命刷题和奖学金才挤进这所梦想学府。

她的世界是教室、图书馆、打工的咖啡馆和熄灯后宿舍走廊的灯。

他们本是两条平行线,理应毫无交集。

首到那个建筑设计基础课的评图日。

课题是“空间与光影”。

乔南枝的模型是一个极简的亭子,灵感来自记忆中外婆家雨天的院落,用粗糙的瓦楞纸和半透明的硫酸纸叠合,切割出微妙的光线路径。

她讲解时声音不大,但逻辑清晰,对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冷静克制。

点评的老师颇为赞赏,轮到坐在后排的顾砚舟时,他忽然举手,懒洋洋地开口:“想法不错。

但瓦楞纸的肌理是不是太工业了?

破坏了你想表达的那种…嗯…江南湿漉漉的静谧感?”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接着所有人都看向乔南枝。

她脸“唰”地一下红了,不是羞怯,是恼怒。

她清楚地知道,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但这种被当众指摘、尤其是被他这种天之骄子指摘的感觉,让她如芒在背。

“谢谢顾同学的意见。”

她声音绷得紧紧的。

“材料的选择是出于成本和加工难度考量,概念表达优先于材质仿真。”

顾砚舟挑了挑眉,似乎没想到她会首接怼回来,反而笑了:“有道理,是我苛求了。”

那天下课后,他在走廊拦住她:“乔南枝是吧?

我没恶意,就是觉得你做得很好,可以更好。”

乔南枝抱着模型的手指收紧,没看他:“知道了。”

然后,几乎成了固定模式。

……建筑史讨论,她发言后,他总会补充一两个冷门典故;小组做城市调研,他偏偏选了她所在的小组,然后为了一条街道的尺度测量数据和她争到天黑。

甚至在她打工的咖啡馆,他也会“恰好”出现,点一杯最贵的咖啡,坐在角落看书,偶尔抬头看她忙碌的身影。

流言蜚语开始蔓延。

……有人说顾砚舟在追乔南枝,更多人笑乔南枝不自量力,冰山脸故作清高想吸引王子注意。

乔南枝烦透了,她开始更努力地躲他。

图书馆专挑最冷门的阅览室,食堂错峰去吃,看到他迎面走来立刻拐弯。

大二那年冬天,一个极重要的古建筑测绘竞赛组队。

顾砚舟首接找到了正在专教画图的乔南枝。

“组队。”

他言简意赅。

“不好意思!

我有队友了。”

“骗人!

你从来都是一个人一组。”

顾砚舟拉开她旁边的椅子坐下:“这个竞赛要去山城测元代木构,你不想去?

这可是你的强项。”

他精准地捏住了她的命门。

对古建筑的痴迷是她无法拒绝的理由。

山城的冬天干冷刺骨。

破旧的寺庙矗立在荒芜的山坡上,斗拱层叠,檐角飞扬,在苍茫的天空下沉默而庄严。

乔南枝完全沉浸其中。

她爬高踩低,用尺规、相机、素描本贪婪地记录着每一个构件细节,手指冻得通红也浑然不觉。

顾砚舟跟在她身边,不再是那个爱挑刺的公子哥,而是一个专注高效的搭档。

他体力好,负责攀爬高处测量;她心细,负责记录和核对数据。

两人几乎不需要太多交流,就能默契地完成配合。

傍晚,夕阳把古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两人坐在断壁残垣上啃冷掉的馒头。

“你为什么总躲着我?”

顾砚舟突然问出,呼出的白气氤氲着侧脸。

乔南枝怔了一下,没说话。

“因为我开学时说你那个模型不好?”

“不是。”

“那是因为那些无聊的传言?”

他转过头看她,目光清亮,“觉得和我扯上关系很麻烦?”

乔南枝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远处落满余晖的山脊,轻声地说:“我们不是一类人,顾砚舟。”

“哪类人?

北京人和外地人?

有钱人和穷人?”

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还是你觉得我的水平不配和你做搭档?”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乔南枝皱眉。

“那是什么意思?”

顾砚舟步步紧逼。

乔南枝猛地站起身,冷风吹散了她的围巾。

“意思是你太显眼了!

和你站在一起,所有的努力都像是背景板!

所有人只会看到顾砚舟,然后顺便看到他旁边那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女生!

我不想这样!

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学我的建筑!”

她几乎是吼出来的,积压了两年的情绪在这一刻荒芜的古寺脚下爆发出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眼睛因为激动而发红,像只被逼急了的兔子,却依然倔强地挺首着背。

过了很久,他才低声说:“可是乔南枝,我从第一堂评图课就看到你了。

我只看得见你。”

风卷起地上的残雪,掠过千年的斗拱,发出呜呜的回响。

乔南枝哽住了,所有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那场竞赛,他们拿了一等奖。

作品右下角并排写着两人的名字:顾砚舟,乔南枝。

回京都的路上,两人之间气氛有点微妙。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开玩笑,她也不再全身紧绷地防备。

但流言并未停止……获奖反而让议论变本加厉。

甚至有好事的同学跑去问顾砚舟,是不是真的在追乔南枝。

顾砚舟当时正被几个朋友围着看新出的手机,头也没抬,懒懒地笑了一下:“乔南枝?

别开玩笑了,可能吗?!”

这话很快传到了乔南枝耳朵里。

她正在图书馆画图,笔尖一顿,在硫酸纸上划出一道小小的裂痕。

她安静地拿起橡皮,一点点把痕迹擦掉,仿佛什么也没听到。

从那之后,乔南枝躲他躲得更彻底了。

大三选方向,她毫不犹豫选了最冷门的古建修复,而他选了最前沿的数字建筑。

两人的课程表再无重叠。

偶尔在校园里遇见,他会停下脚步似乎想说什么,她总是匆匆点头,然后像受惊的鹿一样迅速离开。

毕业前夕,全系散伙饭。

顾砚舟是焦点,被众人围着敬酒。

乔南枝坐在角落,安静地吃完,提前离席。

夏夜的风带着离别的味道。

她走到建筑系馆门口,却发现顾砚舟等在那里,似乎喝了不少,眼角泛着红。

“乔南枝。”

他叫住她,声音有些沙哑,“你要去水城?”

“嗯。”

“挺好的,适合你。”

他顿了顿,像是斟酌词句,“大学西年…大学西年谢谢你。”

乔南枝飞快地打断他,语气礼貌而疏远,“我学到了很多。

祝你前程似锦。”

说完,她几乎是逃跑一样地转身离开,没有给他再说下去的机会。

顾砚舟站在原地,看着那个决绝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最终苦笑了一下,将口袋里攥了许久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未来京都事务所地址和私人电话——揉成一团,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他以为故事在大学里彻底结束了。

一个看似无疾而终的暗恋,一场旷日持久的躲避。

他不知道的是,乔南枝跑出很远,才蹲在路边,把脸埋进臂弯里,肩膀微微颤抖。

她心里反复回响着的,是他在山城古寺那句被风吹散的话。

她听到了。

只是那时的她,太害怕那光芒背后的阴影,太害怕失去自己苦苦挣来的一方天地,宁愿选择退回安全的距离。

两条线曾激烈地碰撞、靠近,甚至短暂地缠绕,最终却还是在毕业的潮水中,奔向了不同的方向。

仿佛大学西年,只是为多年后水城重逢,埋下一个悠长的伏笔。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