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空对峙宇宙纪元2177年5月12日14:32,猎户座旋臂未编号星域。
跃迁引擎的蓝光还在林岚视网膜上留着淡紫色残影,
她抹了把额角的汗——常规跃迁的重力潮汐总让她犯恶心,今天的眩晕感却比往常退得快,
快到她刚抓起桌上的速溶咖啡,就被舷窗外的景象钉在了座椅上。
"精卫号"的舷窗是单向透明天幕,此刻正映着一片沸腾的"星海":不是恒星的光,
是数百艘外星舰船的轮廓——它们像被剥去外壳的节肢动物,
舰身覆盖着泛着虹彩的甲壳质鳞片,缝隙里渗着暗红外的生物荧光,炮管不是金属铸造的,
更像某种骨殖的衍生物,尖端还挂着透明的黏液。最前端的旗舰足有"精卫号"三倍大,
舰首的"眼睛"是两颗搏动的生物晶球,正对着人类飞船缓缓转动,像在嗅探猎物的气味。
"舰长!"林岚的手指已经按在了通讯控制台的紧急按钮上,"跃迁坐标偏差0.7光年,
我们闯进了...闯进了未知文明的军事集群!"张启明的椅子在舰桥中央转过来时,
咖啡杯还攥在手里——深色液体在杯壁晃出细浪,却没洒一滴。
这位45岁的舰长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制服,左胸的勘探勋章已经磨得发亮,
此刻他的眉峰压得很低,目光扫过舷窗的瞬间,
指节在咖啡杯上掐出浅痕:"全舰进入二级战备。林岚,
启动所有通讯波段——电磁波、中微子、引力波,
按《星际接触协议》第一优先级发友好信号。"伊万·诺夫的脚步声像重锤砸在金属地板上。
这位前联合国星际陆战队上尉总是穿黑色战术背心,肌肉把肩带绷得发亮,
此刻他的手已经按在武器系统的红色开关上:"舰长,
对方舰群在收拢阵型——看那艘旗舰的侧舷,那是等离子主炮的充能腔!
"林岚的指尖在控制台的光键上翻飞,
电图:"电磁波频道无响应...中微子束被散射...引力波发射器收到反馈——是噪音,
舰长,纯粹的无序振动!"她抬头时,额前的碎发沾着细汗,"他们在屏蔽通讯?
还是根本不屑回应?"舷窗外的红光突然亮了——不是一颗,
是所有外星舰船的主炮同时泛起血红色。"精卫号"的预警系统尖叫起来,
桥里扫出疯狂的光影:"敌方武器充能至78%...战术机动参数分析:舰群向本舰压缩,
形成包围态势...预估30秒后进入有效射程!
"张启明把咖啡杯"咚"地砸在桌上——陶瓷杯壁裂开一道缝,
褐色液体顺着桌沿流下来:"伊万,武器系统待命,但不许开火。林岚,
继续尝试——用《外星社会学纲要》里的'通用友好信号',
数学逻辑、自然景观、艺术作品,全部试一遍!"林岚的手指在光键上几乎要擦出火花。
首先是数学信号:她启动了舰首的激光发射器,
向敌方旗舰投射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光脉冲——每一道光的间隔对应数列的数值,
这是人类认为最"无歧义"的友好符号。荧光屏上的反馈条纹却纹丝不动,
像沉在深海的石头。
然后是自然景观:她调取了地球数据库里最"治愈"的画面——亚马逊雨林的航拍,
清晨的雾气裹着巨树的冠冕,金刚鹦鹉掠过瀑布时溅起的彩虹;格陵兰冰盖的极光,
绿色光带像绸带缠在星球两极;还有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生物,发光水母像漂浮的星子。
这些画面通过全息投影仪投射在"精卫号"前方,像一片移动的地球橱窗。
外星舰队的充能速度没慢下来。最后是艺术作品。林岚咬着下唇,
打开了古典音乐库——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长笛模拟的鸟鸣从舰桥的音箱里流出来,混着单簧管的牧笛声。
她同时启动了光信号同步:音符转换成彩色光斑,在舷窗外跳成流动的乐谱。14:47,
敌方的警告炮击来了。不是对着"精卫号",是对着前方三公里处的虚空。
等离子束击中真空的瞬间,爆发出刺眼的白亮——那是能量与暗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芒,
冲击波像看不见的巨拳,砸在"精卫号"的护盾上。舰身剧烈摇晃起来,
林岚的额头猛地磕在控制台边缘,一阵刺痛,血珠顺着眉骨滚下来。
伊万的战术背心撞在武器控制台的棱角上,他骂了句俄语,
却没去揉肩膀——他的眼睛死死盯着舷窗外,手指已经扣在了武器发射钮的护盖上。"舰长!
"伊万的声音像淬了冰,"他们已经明确拒绝沟通了!再等下去,
我们连自毁的时间都没有——'精卫号'的护盾撑不过三轮齐射!
"张启明的手按在战术地图上,
指腹擦过"精卫号"的蓝色光点——那是人类在这片星域的唯一坐标。他的皱纹里藏着疲惫,
却还是摇了摇头:"再等两分钟。林岚,还有什么办法?
"林岚的视线模糊了一瞬——不是因为疼痛,是控制台的荧光太刺眼。
她伸手抹了把额头的血,
指尖却碰到了个人终端的屏幕——那是她设置的屏保:一只黑白相间的熊猫正抱着竹子打滚,
圆滚滚的肚皮朝上,耳朵因为蹭到草地沾着草屑。团圆。
她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成都熊猫基地的冬天。那时她刚结束外星社会学的博士答辩,
却因为论文里"外星文明的幼态亲和本能"假说被评审团嘲笑,躲在基地的玻璃房里哭。
团圆是刚断奶的幼崽,隔着玻璃用粉色的爪子拍她的手背,毛茸茸的脑袋蹭着玻璃,
像在说"不要哭啦"。后来她收养了它,带它去了月球基地,再后来跟着"精卫号"出发时,
团圆留在了地球的星际动物园——但她把它的所有视频都存进了个人终端,
从打滚到爬树摔屁墩儿,从啃竹子时沾得满脸都是到抱着她的手腕睡觉。"幼态特征。
"林岚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惊讶的颤音,"舰长,
外星文明可能有不同的'友好'定义,
但生物本能的亲和性是共通的——比如圆润的轮廓、柔软的质感、缓慢的动作,
这些幼态特征会触发保护欲,不管是碳基还是硅基文明。"她抓起个人终端,
把团圆的视频投在舰桥的主屏幕上,"你看团圆——它的体型是圆的,
毛色对比强烈但不刺眼,动作慢而笨拙,完全符合'无威胁的幼态'特征。
如果我们把它放大,用全息投影投射出去...说不定能触发他们的本能反应!
"伊万嗤笑一声:"林岚,你是通讯官还是动物园管理员?现在不是玩宠物视频的时候!
""伊万,"张启明的声音打断了他,
"她的假说在《外星社会学》里被引用过——去年半人马座α星的'水晶文明',
就是因为人类投射了幼年海豚的影像,才停止了攻击。"他转向林岚,
目光里是孤注一掷的狠劲,"需要什么?""所有工程无人机。
"林岚的手指已经在操作台上翻飞,"我们有120台MK-4型工程无人机,
每台搭载全息投影模块——把它们释放到舰首1公里处,拼成一个3D投影阵列,
然后把团圆的视频优化成...更大、更清晰的影像。"她顿了顿,补充道,
"要突出它的圆润感——把分辨率调到最高,去掉所有背景,只留它的轮廓。还有,
动作要放慢30%,让每一个打滚、啃竹子的细节都更明显。"14:55,
"精卫号"的舱门打开了。120台工程无人机像一群银色的蜂群,从舱口涌出去,
在"精卫号"前方1.2公里处开始编队。它们的机械臂互相连接,
形成一个直径50米的球形框架——每台无人机的投影模块亮起,像无数颗小灯,
拼成了一个巨大的全息画布。林岚的手指悬在"启动"按钮上。
她抬头看了眼张舰长——他点了点头,咖啡杯里的液体已经凉透,在杯底凝出深色的渍。
伊万抱着胳膊站在旁边,嘴角抿成一条线,但没再反对。"启动投影。"林岚说。
14:57,宇宙里出现了一只熊猫。不,不是熊猫——是一台熊猫形状的机甲?或者说,
是团圆的影像被放大了一千倍,被赋予了金属的质感,
但保留了所有憨态:圆滚滚的身体覆盖着黑白相间的"装甲",但装甲的边缘是圆润的,
没有棱角;耳朵是半圆形的,像两片沾了雪的棉花;眼睛是巨大的黑色透镜,
反射着远处恒星的光,像两颗会发光的葡萄;前爪的"指节"是软乎乎的肉垫形状,
虽然是金属质感,却带着点想让人伸手去摸的温度。它开始动作了。
先是打滚——像团圆在草地上那样,把肚皮朝上,四肢乱蹬,
被全息模块转换成了轻微的"咕噜"声;然后是啃竹子——虚拟的竹子从它脚边"长"出来,
它抱着竹子咬,嘴角沾着虚拟的竹屑,脑袋一点一点的,
像在品尝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最后是爬树——虚拟的树干从投影底部升起来,
它笨拙地往上爬,爪子扒不住树皮,"啪嗒"一声摔在地上,四脚朝天,耳朵耷拉下来,
像在撒娇。整个宇宙都安静了。外星舰队的主炮充能红光瞬间熄灭。
那些像节肢动物的舰船停止了移动,舰首的生物晶球齐齐转向全息投影的方向。
"精卫号"的预警系统突然沉默下来,红色警报灯慢慢暗下去,只剩下应急灯的淡蓝色光晕,
裹着舰桥里的三个人。林岚的心跳声像鼓点。
她盯着通讯控制台的反馈屏——之前的无序噪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断断续续的脉冲信号,
像有人在遥远的地方敲着一面破铜盆。15:11,信号破译完成。林岚的手指开始发抖。
她按下了语音播放键,舰桥的音箱里传来一串扭曲的、像金属摩擦的声音,
但语义却清晰得可怕:"交出...这个'神圣的圆球生物'的资料...否则...开火。
"张启明的手按在了林岚的手腕上——他的手心全是汗,却比任何时候都稳:"别慌。
先回复他们:'这是地球的生物,名为熊猫。我们可以分享资料,但需要你们停止敌对行为。
'"林岚的手指按在回复键上,却突然顿住了。
她抬头看向舷窗外的全息投影——那只巨大的熊猫还在打滚,虚拟的竹屑飘在它身边,
像一场温柔的雪。而外星舰队的舰群已经散开,旗舰的生物晶球正对着"精卫号",
像在等待回答。她突然想起团圆在地球时的样子。那时她加班到凌晨,团圆会爬上她的膝盖,
用毛茸茸的脑袋蹭她的手背,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那时她以为,
那是只有地球才有的温暖。但此刻,在猎户座旋臂的冷寂星空中,一只虚拟的熊猫,
正在让一个陌生的文明,停下了武器。林岚按下了回复键。
通讯控制台的光信号射向外星旗舰。
她的声音通过翻译模块转换成了对方的脉冲频率:"我们愿意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