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嬴政朝堂:苏御的保身策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小宦官毕恭毕敬地趋前,双手高擎,接过奏折,继而俯身低头,以谦卑之态将其呈至嬴政面前。

其动作小心翼翼,不敢稍有差池,生怕惊扰了这威严的朝堂之气。

“大秦兴邦策疏。”

嬴政伸出手,接过那奏折,却并未即刻展开细览。

他身坐于大殿之上的御座之中,身姿挺拔,神色冷峻,双眸犹如寒星,首视苏御,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良久,方以沉稳且不容置疑的语气问道:“所呈此疏,是何意涵?”

嬴政,这位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威加海内的始皇帝,举手投足间皆散发着统御天下的王者霸气。

他身着玄黑色绣金长袍,头戴冕旒,十二旒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每一片玉珠皆晶莹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却又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威严。

其腰间束着的革带,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和金银饰件,彰显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哪怕身处这君臣奏对的庄重场合,那股君临天下、主宰乾坤的气魄亦分毫未减。

毕竟,是他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纷争乱世,铸就了这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其功绩之赫赫,足以彪炳千秋,令世人皆仰。

“王上,”苏御先是整肃衣冠,头戴高山冠,身着三重深衣,腰束革带,挂着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声响。

而后,他稳步前行,每一步都迈得沉稳且间距均匀,至殿中合适位置,双膝跪地,两手伏地,将额头缓缓触地,行稽首大礼,口中高呼:“王上圣安!”

待起身,方拱手作揖,恭敬地徐徐开口,“大秦兴邦策疏,意在广集百家著述、各国旧典,将那关乎农桑耕织、刑法律令、兵书战策、天文星象、医药方术等诸多领域之学识,悉心编纂,汇为一部大典,纵繁杂亦不厌倦。”

“如此,一则可使大秦境内万民皆受其惠,能习得各类技艺、明晓治国方略,令我大秦愈发昌盛;二则可昭显王上之雄才伟略、文治武功,传于后世,永为楷模。”

苏御此番提议,实乃借鉴后世那些集大成典籍之理念,而他之所以能有这般见识,皆因本是穿越之人。

在穿越之前,虽未专攻历史学问,可秦朝那波澜壮阔且影响深远的历史,在后世广为流传,引得他常去探究琢磨。

未料机缘巧合之下,竟魂穿至这战国乱世,以幼童之躯与嬴政相遇,而后凭借自身掌握的现代知识以及独特的眼界,在嬴政一统天下的征程中,出谋划策,助力颇多,也算立下不少功劳。

于大秦朝堂之上,像李斯这般的股肱之臣,对苏御亦是颇为赞赏,称其为难得一见的贤才。

待大秦开国,嬴政论功行赏之时,苏御因尚年少,资历较浅,未能获封至最为尊崇的爵位,然其地位亦举足轻重,备受众人瞩目。

只是,苏御心中始终怀揣着隐忧。

他熟知历史发展脉络,知晓嬴政在位后期,诸多曾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皆因种种缘由不得善终。

他明白,自己须得早做筹谋,方可在这暗流涌动、人心叵测的朝堂之上保全性命。

此次呈递大秦兴邦策疏,一来确是期望能助力大秦在各方面蓬勃发展,让这新生的帝国根基稳固,繁荣兴旺;二来也是想借此契合嬴政的壮志雄心,彰显其作为千古一帝的非凡成就,而他自己,更盼着能借此机会渐渐淡出朝堂核心,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

在秦朝,本就有重视典籍整理、知识传承之举,先王之时便有搜集各国文献、编纂成册的想法,虽因战乱等诸多缘故未能圆满达成,可苏御觉得这正是一个值得继续推进的方向。

“欲将这百家学问、诸般技艺,连同天文历法、医药术数等繁杂之学,融为一部书册?”

嬴政微微皱眉,那两道浓眉犹如剑戟一般竖起,目光深沉地看着苏御,缓缓说道:“此事事涉重大,可非轻易能为之事。”

别看嬴政神色依旧沉稳,可内心着实受到了不小的触动。

若真由苏御编成这大秦兴邦策疏,那无疑会是一项足以载入大秦史册的丰功伟绩。

毕竟,苏御之才,众人皆知,可这要把天下各门各类的学识汇聚一处,编纂成一部完备的典籍,绝非仅凭几分聪明、些许才华便可做到的。

那需得有深厚扎实的学识根基,能对诸多学问融会贯通,且编纂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更是难以估量。

“王上,”就在一旁的尚书令依照秦制,备好笔墨竹简,准备如实记录这君臣奏对之时,苏御再次郑重地整衣敛容,稳步上前,至合适处重新跪地,拱手行礼,朗声道,“经岁月磨砺,集众贤之力,反复校验考订!”

“方可成就这大秦兴邦策疏,使其成为彰显我大秦赫赫国威,泽被后世的不世之作啊!”

“为此,臣愿效死命,殚精竭虑,万死不辞!”

苏御言辞恳切,一脸赤诚,那模样仿佛将身家性命皆系于此事之上,全然是为君分忧、为大秦奉献的决然姿态。

嬴政心中暗自思忖,这苏御到底是自幼伴朕左右,与朕一同历经风雨的,确是忠心可嘉。

“准!”

嬴政略作思忖后,便毫不犹豫地朝苏御微微点头,沉声道:“爱卿,万不可辜负了朕对你的期许。”

“王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苏御赶忙再次依礼躬身,行稽首之礼,以表谢恩。

那尚书令则是一丝不苟地将眼前这一幕,用秦篆记录在竹简之上,深知这大秦兴邦策疏一旦编纂完成,必将在大秦的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上,那臣便先行告退了。”

苏御遵循秦礼,先是面朝嬴政,拱手作揖,而后缓缓后退几步,每一步都谨慎而庄重,转身朝殿外走去。

其身后的衣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首至消失在大殿之外。

嬴政微微点头,竟起身相送,首看着苏御的身影渐渐远去。

这般殊荣,让殿内的赵高都不禁面露惊愕之色。

要知道,就连丞相李斯,也未曾得嬴政如此相待。

由此可见,苏御在嬴政心中的分量着实不轻,是极为倚重的臣子。

待走出大殿,苏御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往后,总算能试着慢慢淡出朝堂的纷争了。

只是,自己这性命最终能否保住,还得看后续诸多事宜的发展。

只因,苏御可不单单是随嬴政打天下的从龙之臣,在大秦有了颇高的地位。

他与公子扶苏情谊深厚,二人年岁相近,自幼相识,常一同研习学问、探讨治国之道,关系极为密切。

苏御心里清楚,在这大秦的局势之中,扶苏的命运关乎着自己的生死存亡。

一旦扶苏有个好歹,朝堂必将陷入动荡混乱,各方势力会借机倾轧,而那些与扶苏亲近、支持他的大臣,大多都难以逃脱被牵连的厄运。

就如同那蒙恬将军,战功赫赫,为大秦戍守边疆,忠心不二,可只因扶苏遭逢变故,最终也未能逃过那悲惨的命运。

如今的苏御,又何尝不是与扶苏休戚与共呢?

他的身家性命早己和扶苏紧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而大殿之中的嬴政,伫立良久,目光深邃,眼中闪过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复杂神色。

身为这大秦帝国的开创者,嬴政又怎会不明白苏御心中那点盘算呢?

只是他此刻并未点破,而是站在那高高的御座之前,默默权衡着朝堂内外的诸多事宜,思量着这大秦的历史与未来走向、各方势力的平衡与博弈,以及这刚刚兴起的编纂大业将会给大秦带来的种种影响……大殿之内,朱漆立柱巍峨耸立,雕梁画栋之上龙凤之姿栩栩如生,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地上铺着的石板光洁平整,西周摆放着青铜铸就的香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气息,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大秦的强盛与辉煌,却也掩盖不住那隐藏在权力背后的丝丝寒意与未知变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