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大秦公子扶苏
“大秦兴邦策疏。”
“苏御这小子,胆子可真不小!”
在自家府邸的书房内,赵高坐在案前,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透露出一丝阴鸷。
那案上摆放着的精致青铜灯具,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他略显阴沉的面容。
赵高身着一袭黑色锦袍,腰间束着的革带镶嵌着一块色泽暗沉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他隐藏在心底的野心。
他凭借着在嬴政身边多年的侍奉,深得嬴政的信任,在宫廷中也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苏御的出现,让他察觉到了一丝危机。
苏御不仅才思敏捷,深得嬴政的赏识,还与公子扶苏关系匪浅,这让赵高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中车府令大人。”
一位身着黑衣的侍从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听闻那苏御在朝堂上提出要编纂大秦兴邦策疏,这事儿如今在咸阳城内己经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在议论纷纷。”
赵高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哼,他以为编纂一部策疏就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这大秦的水,深着呢!”
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能穿透这寂静的书房,让人不寒而栗。
赵高抬手轻抚着衣袖上的精致花纹,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苏御的崛起,那眼神中闪烁着的算计之光,让人胆寒。
与此同时,在丞相李斯的府上,李斯正与几位门客商讨着局势。
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气息,书架上摆满了各类竹简和帛书,彰显着主人的学识渊博。
“大人,苏御此举,您怎么看?”
一位门客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双手不自觉地交握在一起。
李斯抚了抚胡须,神色凝重:“苏御此举,看似是为大秦的发展谋划,但其背后的深意,恐怕不止如此。
这编纂之事,耗费巨大,且需时日长久,若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诸多问题。”
李斯的话语缓慢而沉稳,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大秦的未来走向。
他深知朝堂之事错综复杂,犹如一盘棋局,每一步都需谨慎思量。
他一方面对苏御的才华有所认可,但另一方面,也担心苏御的崛起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毕竟,在这大秦的朝堂上,权力的争斗从未停歇,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门客们纷纷问道,他们的脸上满是期待,希望从李斯这里得到一些应对之策。
李斯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暂且观望,看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英明神武,自会有决断。
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可轻举妄动。”
李斯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他明白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唯有谨慎行事,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而在公子扶苏的府邸,扶苏听闻了苏御在朝堂上的提议后,也陷入了沉思。
他身着一袭白色深衣,腰间佩着的长剑彰显着他的英武之气。
他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的绿树,思绪万千。
“苏御为何要提出编纂这大秦兴邦策疏呢?”
扶苏心中暗自思忖。
扶苏与苏御自幼相识,一同长大,二人情谊深厚,经常一起探讨学问、交流治国之道。
他知道苏御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但此次的举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殿下,苏御求见。”
侍从的通报声打断了扶苏的思绪。
“快让他进来。”
扶苏连忙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欣喜之色。
苏御走进府邸,见到扶苏后,拱手行礼:“臣,参见公子。”
他的动作规范而恭敬,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疲惫。
“苏兄,不必多礼。”
扶苏起身相迎,拉着苏御的手说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见外。
今日你在朝堂上的提议,我己听闻,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苏御微微一笑,说道:“公子,如今大秦虽己统一六国,但根基未稳,内有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外有边疆隐患。
这大秦兴邦策疏,若能编纂成功,一则可整合天下知识,为我大秦培养人才,遵循法家之严谨、儒家之仁德、兵家之谋略等百家之长,培育出能为大秦所用的贤才;二则可彰显陛下的文治武功,稳定民心,以文化之繁荣稳固大秦之根基。”
苏御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大秦的忧虑和期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秦的未来。
扶苏微微皱眉,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可知,这编纂之事,耗费巨大,且需时日长久。
如今大秦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方都需要资源和人力。
这其中的困难,你可曾考虑过?”
扶苏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关心着大秦的民生疾苦,深知此时大兴土木或耗费巨资进行文化工程,可能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苏御点了点头,说道:“公子所言,臣自然知晓。
但此事若能成功,对大秦的长远发展有利。
况且,陛下己经准奏,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苏御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愿意为了大秦的未来冒险一试。
扶苏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我便与你一同想想办法。
这大秦的未来,我们都肩负着责任。”
扶苏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当,他明白自己作为大秦的公子,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人又商讨了一番细节后,苏御便告辞离开了。
而在咸阳宫的深处,嬴政独自坐在书房内,手中拿着苏御的奏章,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书房内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墙壁上挂着的大秦地图,展示着帝国的广袤疆域。
嬴政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帝王的威严。
他既对苏御的提议充满期待,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担忧。
“这苏御,到底是真心为大秦,还是另有打算呢?”
嬴政喃喃自语道。
身为大秦的皇帝,嬴政深知自己肩负着整个帝国的命运。
他需要在各方势力之间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大秦的决策。
而苏御的出现,无疑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变数。
他回想起苏御在朝堂上的表现,那自信而沉稳的神态,让他既欣赏又有些疑虑。
嬴政站起身来,在书房内踱步,思考着如何利用苏御的才华,同时又能掌控局势,确保大秦的稳定和繁荣。
此时的咸阳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苏御的提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各方势力都在关注着此事的发展,而苏御也深知,自己的命运己经与大秦的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他能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保住自己的性命,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街道上,百姓们来来往往,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驻足交谈,谈论着朝堂上的新鲜事儿。
街边的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商品,有陶器、丝绸、粮食等,摊主们吆喝着招揽顾客。
远处的工坊里,传来阵阵打铁声和织布声,展现出大秦初建时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权力的斗争、利益的博弈和人性的复杂,一场关于大秦未来走向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