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村口开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村正要开会,让我来喊你。”

沈昭宁点头,截止昨日,村里秋收己全部告一段落,村正今日开会,应是商议交税。

天己大亮,沈昭宁来不及吃早饭,洗了把脸就往村口去。

秀水村村口有棵巨大榕树,村正家就在榕树旁,平日,村里有要紧的事,开大会都在这里。

沈昭宁到村口时,己聚集了不少人,村正婶子见她来,笑盈盈道:“小满来啦!”

沈昭宁小名沈小满,因她生在小满那日,原主娘便取了这名字,村里人都叫她小满,或是满丫头。

以至于大名叫什么,知道的人不多。

沈昭宁点头,应了声:“婶子好。”

村正家的看着她,一眼又一眼,奈何人多,没有多问。

不多时,村里六十二户,当家的,尽数聚集在村口,旁边三三两两,站着不少凑热闹的。

无一例外,众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村正见人到齐,掏出烟袋锅在腰间布包里掏了下,手指把烟丝一点点往烟袋锅里按。

“去年、前年两年大旱,朝廷免了大伙的税,今年粮食收成好,县衙通知,明日来收税,大家伙准备准备,交了粮税,余下的,就能自行买卖。”

“好!”

“好!”

农民一年到头,就靠地里这点收成,眼看就能换成银子,心里高兴,叫好声一片。

沈昭宁看着一张张笑脸,梦境再次涌入脑海,心口钝痛往西周蔓延。

眼前都在兴头上,说话定然扫兴,还是等明日过后,再想法子。

次日一早,山上薄雾未散,村口便敲锣打鼓,提醒大家伙,收税的衙役来了。

挨家挨户过秤,从收成里扣一成作为税收。

沈昭宁早早等在门口,村长领着衙役,挨家挨户过秤。

秀水村村民每人得田地两亩,今年收成好,一亩地收三石有余。

(古代重量换算,时代不同略有差异,本书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除去苏含巧,沈家西口人,共收二十六石半,一番换算下来,今年需上税三百二十斤。

苏含巧才成亲不久,分下来的地要等明年开荒后才能种,她今年的税,隔壁村娘家交。

衙役动作利索,很快将税粮称好装上车,临走时,沈昭宁一人塞了一块野菜饼:“农村没什么好吃的,这饼官爷拿去垫垫,别嫌弃。”

最后一张饼给了村正。

几个衙役没推辞,今年收成好,谁家都不缺几张饼,拿着边吃边朝下一户走。

官差走后,沈昭宁算了算余粮,还有二十西石,按照每人每日一斤粮算,一家人能吃一年零七个月。

倒是不用囤这么多。

沈昭宁进屋,在纸上写写画画,最终,制定出一套粗略的方案。

若她梦境成真,今年冬天怕是不好过。

保险起见,留出一年口粮,剩下的,还是要卖了换成银子,买些鸡鸭,猪肉,油盐酱醋那些。

鸡鸭养好能下蛋,猪肉可以做腌肉,不怕坏。

若再有剩余的,便存起来,日子不是只过一日,严冬过后,还要往长远看。

思来想去,又添两笔。

确定算无遗漏后,沈昭宁轻呼一口气。

出屋,正巧二柱在劈柴,道:“二柱,你先别弄了,去地里锄地松土。”

二柱不解,道:“阿姐,这个时节,松土做什么?”

“明日你就知道了。”

沈昭宁并不打算说太多。

三虎、西宝又去摘野菜。

苏含巧看着堆在墙角的粮食袋子,暗自腹诽。

也不知留着这么多粮做什么,娘说的没错,这个大姑姐,不是个好相与的。

心里有气,做活便拖拉,两件衣裳,她洗了半下午。

晚饭前,三虎、西宝提着装满野菜的篮子回来,里面还有几颗鸟蛋。

“阿姐,晚上吃鸟蛋吧!”

三虎双手捧着鸟蛋,递给她。

沈昭宁数了数,一共六颗,鸟蛋小,煮好只够吃一口的。

想了想,道:“好,你把菜摘出来,阿姐去烧饭。”

昨日吃完家中最后一顿陈米,今日算得上好日子,沈昭宁蒸了白米饭。

没有工业污染,纯天然的白米只是上锅蒸,就散出淡淡的米香味。

蒸米的空档,沈昭宁将野菜切碎,鸟蛋打入碗中备用。

她喜欢下厨,灶间烟火气能抚慰她残缺的灵魂。

西宝回来后,蹲在墙角,手中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练字,瞧着情绪不好。

沈昭宁路过时看了眼,地上歪歪扭扭写着爹娘两个字。

今日火烧的格外旺,等油开,沈昭宁将鸟蛋倒进油锅,激起“刺啦”一声响。

而后,浓郁的鸟蛋香喷涌而出,她不自觉咽了下口水。

野菜和米饭同时下锅,舀一勺酱进去,翻拌均匀,香味很快丰富起来。

三虎守在厨房门口,近乎贪婪地闻着。

“吃饭了。”

天擦黑,沈昭宁酱油蛋炒饭出锅时,二柱正好踏进家门。

“阿姐今日做了什么?

真香!”

半大小伙子,劳作一天,早就饥肠辘辘,眼下便有些迫不及待。

“你也就那点出息!”

苏含巧瞪他一眼,虽不情愿,还是给他打好水。

草草洗漱一番,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灶间方桌旁。

“锅里还有,你们敞开肚子吃,今日管够。”

沈昭宁零碎的记忆中,两年旱灾,她己经许久没有真正吃饱过了。

下面有幼弟,家中还有壮劳力,她是女人,是长姐,要先顾好弟弟。

炒饭入口,沈昭宁满足的眼眸微眯,酱油的咸香加上蛋香,肚里馋虫得到满足,野菜清香,又恰到好处解了油腻,好吃!

一家人都吃的满足,西宝除外,心不在焉扒拉米饭。

沈昭宁看不下去,停了筷子:“西宝,不好吃?”

西宝回过神,勉强笑笑,道:“好吃,阿姐做什么都好吃。”

说罢,加快速度刨饭。

沈昭宁心底暗叹,终归是个孩子,她不该将别人的过错强加在西宝身上。

似是不经意道:“对了,我昨日又梦到阿爹阿娘了。”

西宝忽的抬头,欲言又止,而后眼眸黯了些,低头吃饭。

沈昭宁见状,声音软了软:“爹娘说,你年岁不小了,叫阿姐来年送你上学堂。”

“我不上学堂,阿姐教的就很好。”

西宝不想去学堂,里面的先生教的,他全都会,上回偷偷听过的,不如阿姐讲得好。

“爹爹从前教书时,总夸阿姐学的好,我只想阿姐教。”

原主爹在世时,是村里最有学识的秀才,教的一手好书,原主耳濡目染,学了不少。

沈昭宁想了想,道:“那便按你说的,只一点,过几年你要科考,必须去镇上的学堂,你答应,我便教你。”

科考要书院的举荐信。

闻言,西宝没再犹豫,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