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闭嘴,能省很多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提起沈秀才夫妇,几个儿子情绪都不高,就连平日里最欢脱的三虎,此时也耷拉着脑袋。

沈昭宁有些烦躁,她是真不擅长哄孩子。

压下情绪,耐着性子道:“还有三虎,爹娘也说你了,你自小不好学业,偏爱舞刀弄枪,只是拜师难了些,待日后有机会,给你寻个师父,你好好学。”

三虎闻言,眼眸瞬间亮起,重重点头:“我都听阿姐的。”

二柱也想问问爹娘有没有提到自己,但看沈昭宁没有说话的意思,悻悻然收回心思。

苏含巧沉默半晌,若有所思道:“爹娘不让卖粮,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瞧她说的,又是送西宝上学堂,又是给三虎寻师父,这哪一样不要银子?

爹娘就是偏心小的,沈二柱没出息,只能两手在地里刨食!

想到这,她又后悔起来,早知这样,昨日还不如分家呢!

正想着,沈昭宁视线己经落在她身上,道:“你既然好奇,不如亲自去问问?”

这话说的一点没客气,苏含巧只觉得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

但终究是没敢应声,沈昭宁管她吃喝,她不敢。

次日。

沈昭宁起了个大早,凭记忆一路寻到村正家。

村正一家也在忙着装粮食,准备运到镇上卖了换银子。

沈昭宁犹豫了片刻,没有开口提醒。

一则,她的预感准不准还不一定,再则,旁人凭什么相信她空口白牙一句话。

若是一个不小心,被人知道她的来历,她就活不成了。

村正姓杨,家中三个儿子,从前沈秀才在时,村正婶子就有意把沈昭宁说给家中老二,奈何沈秀才一首不同意。

后来沈秀才夫妻双双病死,这事就不提了。

今日见了沈昭宁,村正婶子自是欢喜的很,快步迎上来,道:“小满啊!

这么早过来,有啥事啊?”

“婶子,如今田里空着可惜,我想问问,镇上可有卖种子的地方?

我想种些菜,过冬吃。”

这是她昨夜临时起意,想起前世收了稻子、麦子,农民会在田里种上抗寒蔬菜,萝卜白菜之类的,冬日卖或者做酸菜都好。

杨婶儿闻言,道:“有倒是有,你去镇上杂货铺里问问。”

说罢又提醒道:“不过,咱们这里不像南面,一年能种两季,这冬日说来就来,婶子怕你白忙活一场。”

沈昭宁笑道:“我在爹爹留下的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秋日里种菘菜、莱菔这些抗冻的,赶在冬季来,能有收成,不多买,我就试试。”

顿了顿,又道:“家里人口多,若是侥幸种成,寒冬腊月的,也能有个嚼头。”

沈昭宁说着胡话,脸不红,心不跳,这就是有个秀才爹的好处。

闻言,杨婶子也有些心动,道:“那你若能买到种子,给婶子带些,你爹说的,准没错。”

“哎!”

沈昭宁应下。

瞧着眼前水灵的姑娘,杨婶子越发喜欢,想到家里驴车要去镇上,道:“你走着去少说得一个多时辰,正好二娃要去镇上卖粮,叫他捎你一程。”

杨二娃远远瞧着沈昭宁,耳根有些红,听自家老娘这般说,也道:“我娘说的是,你就同我们一道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杨家三个儿子,老大杨晨、老二杨文、老三杨武,方才说话的,便是老二。

沈昭宁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婉拒道:“婶子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三虎、西宝也许久未去镇上了,我带他们逛逛去,哑爷的牛车在村口候着,就不劳烦杨二哥了。”

哑爷原姓张,无儿无女,早些年死了婆娘,从那以后,便落下了不能说话的毛病,村里人哑爷哑爷喊着,时间久了,便忘了他原本的名字。

哑爷不善种田,如今做着赶牛车的营生,充当村里的交通工具,好歹能糊口。

杨婶子闻言,不免觉得有些可惜,但人家姑娘没那个意思,勉强也勉强不来,道:“也好,你等等,婶子拿银子给你。”

“不了,能不能买到还两说,回来再给不迟。”

说罢,沈昭宁便告辞回家。

苏含巧听闻沈昭宁要去镇上,心痒的不行,凑到跟前,讨好道:“阿姐,你能不能捎上我?”

沈昭宁道:“能是能,但坐牛车的钱,你自己出。”

他们成亲时,沈昭宁给了她银子做私房,没道理这会还要从公中出。

苏含巧撇了下嘴,心里不满,终究是不把她当自己人,又怕沈昭宁反悔,没反驳。

“三虎,西宝,你们拾掇拾掇,等会坐哑爷的牛车去镇上。”

“哎!”

两人齐齐应下,高兴的不知怎么才好,那可是镇上,有好多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就是不能买,瞧瞧也是好的。

二柱在院里,一边劈柴,一边侧耳听着沈昭宁说话,看大伙儿都要去镇上,有些羡慕。

沈昭宁见状,不忍心,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心软,道:“二柱,过两天我还要去,到时你再同我一起。”

二柱闻言,心里那一丢丢委屈便消散的无影无踪,憨笑道:“阿姐,你们尽管去,我留着看家。”

沈昭宁道:“你今日怕是不能得闲,锅里有窝头,还有昨日剩的野菜,稍后你吃过饭,还去田里锄地。”

二柱应下,没多问。

说话间,三虎、西宝,还有苏含笑己经收拾妥当。

沈昭宁打量了下,便带着三人一起出了门。

苏含笑一首惦记着去镇上扯几尺布料,做身新衣裳,心里哪儿还有自己夫君。

二柱看看着她欢快的迈着步子,有一瞬失落,随后又觉得自己没给巧儿好日子,心里愧疚,手中斧子挥的越发用力。

几人走到村口,牛车上己经坐了两个妇人,见沈昭宁姐弟几人来,一妇人便打招呼道:“小满啊!

你们去镇上作甚?”

“婶子好,我们去转转。”

沈昭宁笑着应付了一句,便不再说话。

多说多错,有时候学会闭嘴,能省事的多。

那妇人见沈昭宁无意搭话,便又同旁边同伴闲话家常。

村里几十户人,来来***,不过是张家长,李家短,你家狗咬了我家鸡,他家熊孩子偷了她家的鸡蛋。

沈昭宁听着,也觉得有趣。

三虎、西宝贴着沈昭宁坐,低声议论着镇上的热闹,倒是苏含巧耐不住性子,同那两妇人聊得火热。

女人家,嘴里闲话本就多,有不怕惹事的道:“二柱媳妇儿,今年收成好,粮食能卖不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