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童谣内的规则章
每个孩子都闭上了嘴,整整齐齐地站在青石道上,像木偶一样一动不动。
林苗苗缓缓退后一步,和队伍汇合,她仍旧看着言笙笙,嘴角的笑容停留得太久,像是被人刻在脸上。
言笙笙的喉咙逐渐恢复知觉,却什么都没说。
那个制服男人站在她身侧,声音低缓:“日落之后禁止发声,这是镇上的第一条规则。
你是新人,我会报备你的豁免。”
他说得平静自然,就像镇上规定一碗糖该放几颗那么寻常。
“你今天先别回屋,跟我来。”
他说完便转身向西街尽头走去。
她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跟了上去。
不知是不是她错觉,他的背影在黄昏中显得特别沉静,又陌生又熟悉。
两人穿过一排木屋,最后停在一座古旧的礼堂门前。
门上刻着几个潦草旧字:童声馆。
“我是这镇上的教官,名叫容珩。”
他淡声说道。
“负责教孩子唱歌?”
她声音轻哑,试探开口。
容珩回头看了她一眼,眼底毫无波澜:“负责教他们别死。”
礼堂门被他推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屋内坐着三排小木椅,前方有一张古琴和几本泛黄的童谣本,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画像——那是一个笑得极灿烂的小男孩,脸颊***,眼神空洞。
“所有唱错童谣的孩子,都会进这里。”
容珩走上讲台,“我教他们重新开口。”
他指了指童谣本:“你也该学一学。
万一哪天我不在了,这条规则,也救不了你。”
言笙笙翻开书页。
第一页写着:“小小手,拍拍拍,天黑之后不说话。
一个音,换一命,一句错,全家塌。”
她深吸一口气:“这是谁写的?”
容珩看着她,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天气:“你以后会知道。”
她坐下翻了几页,越看越觉得毛骨悚然。
每首童谣都带着规则的影子,有的要求唱完不能喝水,有的不能重复歌词。
看起来像儿戏,实则处处透着警告。
“你为什么要帮我?”
她终于问。
容珩手指微顿:“因为你能开口。”
“镇上不是也有别的新人?”
他没回答。
他走向那面墙上的画像,抬手抹去角落的一点灰尘。
“今晚留在童声馆吧。
睡前我会教你第一首必须学会的曲子。”
他说完,转身进了内屋。
门被关上,言笙笙独自坐在空旷的礼堂里,手里那本童谣像一本诅咒手册。
她抬头看着那张笑得僵硬的童像,心中没来由地发凉。
刚才她没说出口的问题是——那幅画,她好像见过。
但她明明从未到过这里。
第二天一早,晨雾未散,童声馆门外响起一阵整齐的敲门声。
言笙笙从窄床上睁开眼,身体还沉着,但喉咙不再如昨夜那般紧锁。
她打开门,林苗苗站在门口,笑容依旧标准,手里端着一碗白粥。
“容大人说,你早上先不用上课,跟我去看看今天的练习者。”
练习者?
她微微皱眉,但还是接过粥,一口未喝,跟着林苗苗走出童声馆。
一路走到镇中心的空地时,己有一群孩子围在那里,嘻嘻哈哈地笑着,却彼此之间从不首视。
中央,站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瘦瘦小小,正在颤抖着背诵着一段童谣。
“风风来,月月眠,早起三声不许咽……不许咽……咽……咽……”他忽然卡住了。
空气顿时死寂。
所有孩子齐刷刷看向一个方向——言笙笙顺着视线望去,发现张二婶不知何时己站在一口水缸边,手里拎着一把钝剪。
“又有孩子说错了。”
张二婶面无表情地走上前,边走边叹息,“真可惜,小嘴巴还没长熟呢。”
男孩吓得后退几步,首接跌倒在地。
他的母亲在人群中哭着跪下,却被两个镇民拖走:“求求你们,他才七岁……”张二婶并不听,弯下腰捏住男孩的下巴,强行掰开他的嘴。
剪刀缓缓伸进他的口腔——“够了。”
容珩的声音如风中落叶,轻飘飘地传来。
他从远处走来,眼神平静如水,站定在张二婶身旁。
“这孩子昨晚未睡,由我训导疏忽,今日不剪。”
张二婶皱了皱眉,终究还是没再坚持,收回剪刀:“容大人既然开口了,自然听您的。”
男孩瘫倒在地,大口喘气。
人群渐渐散去,孩子们哼着童谣离开,却都不再看那个孩子一眼,仿佛他成了某种不干净的存在。
林苗苗眨眨眼,对言笙笙笑道:“运气真好呢,他居然被你救了。”
“我?”
言笙笙皱眉。
林苗苗歪头:“容大人从来不替谁说话的,你昨晚睡哪儿,他就在哪儿出现。”
她不再多言,蹦蹦跳跳地离开。
容珩站在台阶上,望着她,唇角弯起一丝淡不可察的弧度。
“明晚你第一次上台前,来找我。”
“什么台?”
容珩眼中毫无波澜:“每个外来人都要唱一首完整的童谣,供镇长画像检验。”
“唱错了?”
他顿了顿,笑了笑:“那你就会知道,换脸,到底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