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证券大厅的汗味
陈默穿着洗褪色的蓝白校服,站在人群边缘,闻到前排大妈手里的韭菜盒子味混着汗气,下意识揉了揉鼻子——这个气味组合,他曾在无数个交易日的清晨闻到过,后来成了刻进记忆的"牛市预警信号"。
"小伙子,第一次来?
"右侧传来沙哑的声音。
穿灰色中山装的大爷蹲在台阶上,用扫帚杆在地上画着波浪线,裤脚沾着星星点点的粉笔灰,"开户要趁早,三点前办完才能赶上今天的交易。
""您怎么知道?
"李浩然挤过来,BP机挂在皮带上晃荡。
"我在这儿扫了三年地。
"大爷抬头,皱纹里嵌着烟灰,"九点半开市前,大厅里全是吃韭菜盒子的,闭市后就只剩骂娘声。
"他忽然用扫帚杆指着陈默的军训服,"你这暗袋缝得结实,比去年那个被偷存折的小子聪明。
"陈默心中一凛。
去年新生丢存折的事,正是他重生前的亲身经历。
他蹲下身,注意到大爷中山装内袋露出半截《上海证券报》,头版标题《PT水仙:A股首只退市股》被红笔圈住。
"大爷看过PT股行情?
"陈默故意问。
"PT股每天只交易一次,涨跌5%,看着安全,实则吃人。
"大爷用扫帚杆敲了敲地面,"99年我邻居倾家荡产买PT红光,以为重组能翻三倍,结果退市了......"玻璃门"哗啦"一声打开,人群瞬间骚动。
张明宇从黑色轿车里钻出来,衬衫领口别着袖扣,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默哥,我爸的司机说贵宾室在二楼,不用跟他们挤......""先办正事。
"陈默跟着人流走进大厅,扑面而来的热浪中夹杂着复印机的油墨味。
墙上挂着的黑板用粉笔写着"今日热门股":中石油、中石化、西川长虹,旁边标着潦草的涨跌幅。
柜台前的长队里,有人拿着BP机报代码,有人用计算器核对交割单,还有大妈用围巾角擦汗。
"开户在左边柜台。
"扫地大爷用扫帚指了指角落,"填表格要用工整字,别学那些小年轻画鬼符。
"陈默刚在填表台坐下,就听见身后两个大妈的对话:"中石油跌破发行价了,我儿子说国家会救市......""救什么市?
我上周割了综艺股份,亏了两万多!
现在就等银行股反弹......""阿姨,您觉得科技股还能涨吗?
"张明宇凑过去,金表在阳光下反光。
"科技股?
"戴老花镜的大妈冷笑,"我侄女在新浪上班,说他们现在靠卖广告位续命,哪像中石油,实打实挖石油的......"陈默在"风险揭示书"上签下名字,笔尖划破纸面。
他记得重生前,中石油2000年4月上市后一路阴跌,首到2007年才迎来疯狂炒作,而现在,这些大妈手中的蓝筹股,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死亡板块"。
"默哥,你真要买网易?
"李浩然趴在填表台上,"刚才路上我查了,美股现在是夏令时,开盘时间是晚上九点半......""所以今晚去网吧。
"陈默撕下申请表,注意到张明宇正在VIP窗口和经理交谈,后者频繁点头哈腰,显然认出了他背后的家世。
"三号柜台开户!
"柜员的叫号声穿过大厅。
陈默走到柜台前,将身份证和存折推过去,瞥见柜员胸前的工牌:王建军,正是宿管阿姨提到的"写代码的儿子"。
"大学生?
"王建军扫了眼身份证,"现在学生炒股的不少,上周还有个交大的买了ST海虹......""ST股波动大。
"陈默故意停顿,"不过PT股更有意思,每天就那么几分钟交易,全看庄家心情。
"王建军的手指在键盘上顿住,抬头时目光多了几分警惕:"小伙子,别碰那些妖股。
"他压低声音,"我们内部系统能看见大户持仓,有些票的买单都是拖拉机账户......""什么是拖拉机账户?
"李浩然好奇地问。
"就是用几十个身份证开的关联账户,用来对倒操盘。
"陈默接过股东卡,塑料卡片边缘还有毛边,"不过现在查得严了,对吧王哥?
"王建军没说话,快速敲完键盘,打印出交割单时特意多撕了一张纸垫在下面。
这个细节让陈默想起重生前听说的"内部风控",看来即使在2000年,监管的触角己经在悄悄延伸。
办完开户手续,陈默走到大厅后方的行情机前。
老式CRT屏幕上,网易的代码NTES像溺水的人般沉浮,当前股价0.62美元,卖盘压单密密麻麻。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诺基亚,屏幕依然漆黑,但指尖触到挂绳孔时,又闪过0.6USD的数字——这次比上午清晰了几分,仿佛记忆正在随时间逐渐显影。
"怎么样,买什么股?
"张明宇晃着VIP室给的矿泉水,"我爸说先观察三天,等确认止跌了......""没时间等了。
"陈默转身走向门口,扫过扫地大爷时,发现他正在用扫帚杆在地上画MACD指标,"大爷,您觉得KDJ金叉准还是死叉准?
""指标都是庄家画给你看的。
"大爷头也不抬,"我老伴临终前告诉我,炒股要看两个东西:一是营业部门口的自行车数量,二是卖报纸的大妈会不会聊股票。
"这句话让陈默愣在原地。
他想起2007年大牛市顶峰时,连楼下卖煎饼的大妈都在讨论涨停板,而现在,证券大厅门口只有零星几辆自行车,卖报摊的头条还是娱乐新闻——这正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最佳注脚。
"默哥,你去哪?
"李浩然追上来,"不是说去网吧吗?
""先去买个BP机。
"陈默摸了摸腰间空荡荡的皮带,"得随时接收行情,总不能天天泡网吧。
""我那儿有个旧的,摩托罗拉顾问型,能收汉显。
"张明宇晃了晃自己的BP机,"下午让司机送来,反正我现在用手机......""谢谢。
"陈默接过他递来的名片,烫金字体印着"张氏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地址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你家公司离外高桥码头近,以后可能有生意合作。
"张明宇挑眉:"你还懂外贸?
""不懂,但我知道WTO迟早要谈下来。
"陈默将名片塞进钱包,与三张交割单放在一起,"等关税降了,你们公司的电子产品能多卖几个国家。
"走出证券营业部时,夕阳把街道染成橙红色。
陈默闻到身后传来韭菜盒子的味道,转头看见扫地大爷正用扫帚聚起一堆烟头,火星在暮色中明明灭灭。
他忽然想起大爷画在地上的波浪线,那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1999年上证指数的年K线——父亲正是在那年牛市顶峰入场,从此再也没能解套。
"默哥,你看!
"李浩然突然指着路边的药店,"板蓝根居然补货了!
"玻璃橱窗里,蓝色的板蓝根冲剂堆成小山,价格标签从12元涨到了18元。
陈默看着抢购的人群,想起笔记本里写的"同仁堂 白云山",突然意识到,金融市场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实业:恐慌时囤货,狂热时抛售,唯一的区别是,股票可以当天买卖,而药品需要渠道和仓储。
"买两箱吧。
"陈默掏出钱包,"不过别在学校卖,去周边居民区摆个摊,记得用军训服当桌布。
""你不囤点?
"李浩然数着钞票。
"我的钱要留着买股票。
"陈默摸了摸军训服暗袋,存折边角隔着布料硌着皮肤,"等网易涨到10美元时,你卖板蓝根的钱连零头都算不上。
"暮色中,证券营业部的霓虹灯亮起,"股市有风险"的警示牌在风中轻轻晃动。
陈默抬头望去,看见二楼VIP室的窗帘被拉开一角,张明宇正在和经理交谈,手中的矿泉水瓶映出楼下熙攘的人群——那是即将被时代浪潮席卷的芸芸众生,而他,即将成为站在浪尖的弄潮儿。
扫地大爷哼着《走进新时代》从身边走过,扫帚上挂着的红绳铜钱晃出细碎的光。
陈默突然叫住他:"大爷,您贵姓?
""姓马,马永胜。
"大爷转身,皱纹里的烟灰抖落在地,"小伙子,记住了,在这儿混,别信眼泪,别听消息,只信自己算过的数。
"马永胜。
陈默默念这个名字,看着老人消失在街角的背影,忽然想起重生前某次熊市,他在营业部见过一个同名的退休操盘手,据说曾参与过92年的宝延风波。
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加速,或许这个扫地大爷,正是他在这个时代需要的关键引路人。
李浩然抱着两箱板蓝根走过来,纸箱压得他肩膀前倾:"默哥,你说要是板蓝根也能上市就好了,肯定比网易涨得快......""能上市的是生产板蓝根的公司。
"陈默接过一箱,纸箱上的"白云山制药"字样在路灯下清晰可见,"等我们赚了第一桶金,就去调研这些公司的生产线,看看他们的提取车间是不是24小时运转。
""你连这都要管?
""因为股票代码背后不是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工厂和工人。
"陈默抬头望向星空,2000年的夜空还没有被光污染完全覆盖,猎户座的腰带清晰可见,"明天早上,我们去食堂偶遇林教授,跟她聊聊纳斯达克崩盘的底层逻辑。
""你怎么知道她会去食堂?
""因为她每周三早上都会在二楼吃小笼包,加两勺醋。
"陈默笑了笑,重生者的优势从来不是预知未来,而是把碎片化的记忆拼成完整的地图,"就像我知道,明天下午三点,网易的股价会跌到0.58美元,那才是我们入场的最佳时机。
"证券大厅的电子钟显示17:58,距离美股开盘还有十三小时五十八分钟。
陈默摸了摸腰间的BP机——张明宇的司机刚送来的汉显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未读信息:"开户成功,初始资金3000元。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板蓝根纸箱,突然想起马永胜大爷的话:"看营业部门口的自行车数量。
"现在门口的自行车比中午多了三辆,而他知道,当这个数字超过五十辆时,就是他该退场的时候。
夜风带来些许凉意,陈默裹紧校服,军训服暗袋里的存折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这不是他第一次站在证券营业部门口,但却是第一次以二十岁的身份,带着三十年的记忆,准备书写属于自己的交割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