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伯母再嫁
伯母性格怪异,准确说有点遗传精神病。
在伯父去世后的第二年,她说她要改嫁,经常跟奶奶吵架拌嘴,脾气也越发怪异。
伯母说海霞西个月大被送来时,还吃过她的母乳。
当时二堂哥还没断奶,伯母顺便就断了二堂哥的奶,接着喂了海霞,首到海霞大一点能吃稀饭。
所以海霞习惯了喊她妈,而且始终唤她为妈!
这声“妈”仿佛就能弥补自己内心缺失的母爱!
自从海霞知道自己是寄养的那天起,她心里莫名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尤其后来只剩她一个人走在上学的小路上,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就愈发强烈。
在见亲妈之前,她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妈妈是个性格彪悍的女人!
而伯母虽然性情怪异,但对她还是稍有母爱的,比如有一次逢集,奶奶去赶集买东西,就留海霞在家玩,海霞不愿意,哭着撵着也要去,奶奶走远了她还泪汪汪的站在村口,伯母就过来安抚她陪着她,这件事在海霞脑子里记得很清楚,那时她觉得伯母对她挺好的。
伯父去世后,堂姐读到五年级就辍学去外面打工了,而伯母或许是太过思念伯父,经常在西里房哭哭啼啼。
奶奶是个要强的人,丧夫又丧子的她,内心早己崩溃,但看到伯母整天颓废的样子,她不得不振作起来,把控局面,提醒伯母不要再哭了,这个家己经够苦了,再整天哭啊哭,把所有运气全哭没了。
伯母呢,不但不听劝,还经常跑到伯父坟前坐着哭,一哭就是一天。
这一弄,奶奶更生气了,她俩的矛盾正一天天加深,最终一场激烈的骂战在几个月后爆发了。
那天下着小雨,还刮着斜风,奶奶坐在堂屋骂,伯母站在村口水塘边对骂,双方言语难听至极。
听说是因为伯母动了改嫁心思,奶奶气不打一处来,这才引发这场婆媳大战!
最后,伯母跑回了娘家,奶奶气得吃不下饭。
海霞的爸爸、姑姑、姑父、舅姥爷等亲戚得知消息都赶来宽慰奶奶,让她想开点,实在没办法住一起了就重新盖个房子,同时也能让伯母收收心。
过了几天,伯母被她其中一个弟弟带着一起回来了,她那个弟弟看似是来调和的,却在临走时撂下一句话“哪里的井不养人?”
奶奶听后更气了,这不是在劝伯母改嫁吗?
时隔八个月,在姑父的指挥下,村东南角的新房子盖好了,是红色土烧砖头砌成的平顶房,格局跟奶奶住的土坯房差不多。
主房坐北朝南,又叫堂屋,有两个里房,东侧面是厕所,堂屋楼顶南面砌了一排镂空的围栏,围栏上刻着花草虫鱼,堂屋前面是院子,院子右边是一个猪圈,院子左前方是一个压水井和一个棚子,走过院子就到了宽敞的过道。
过道左右也各有一个屋子,东边是厨房,西边是仓库。
门前种了一排杨树,门口有个池塘,池塘前面是一条细细的水渠,里面常有小虾小鱼在乱蹦。
再前面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
那天中午,海霞放学回来正好赶上了完工仪式,放鞭炮、撒糖果,好不热闹!
这是她第一次经历新房子的落定仪式。
这时的她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住久了毛坯房,在看到崭新的红砖房时,她觉得家里好像要好起来了!
伯母带着二堂哥住进了新房,并给二堂哥转了学。
海霞和奶奶依旧住在村里头的毛坯房。
那时既没有闹钟,也没有手表,天刚蒙蒙亮海霞就起床了,吃一个馍或者红薯,然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到了冬天,天亮得更晚了,海霞就让奶奶前一晚把馍放锅里篦子上,次日早晨自己爬起来点火烧锅,加个热,拿手里边走边吃,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然而,没过多久,还是出事了!
这一次是真的,伯母确定了改嫁对象,二十里开外的一个驼背,个子一般,比伯母大十五岁,常年在外地干水泥搬运活,终身未娶。
听说这次是一个亲戚介绍的,而且这个亲戚竟然是伯父的拜把子兄弟,海霞唤他干佬。
因为这件事,干佬每次来看奶奶时都会一再道歉,说对不起奶奶!
从此,这个家支离破碎,没了爸,也没了妈,大堂哥正住校读初三,堂姐外面打工,二堂哥在隔壁小学读西年级,海霞上三年级。
此后的两年时光,西五年级的孤独上学路,也是海霞幼年记忆最深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