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新房啦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假期过了,又回到学校上学了,老表森林也转学到我们班,还有堂姐都在一个班,自然没人欺负我们的,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管谁因为背诵不到课文或者是考试不及格中午被留在学校,自然会有人把饭带来,下课了大家都会到教室外面,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弹珠,还有丢沙包,跳绳的,我是不喜欢动的,经常跑到学校有的一棵大柳树下面乘凉,说起这个大柳树。

每次学校老师让写作文,大家都会写到这棵大柳树,因为他实在是太大了。

三个小学生几乎都还抱不住,上课的时候也有很多趣事,记忆深刻的有几件,一次老师要考大家反意语,让一个同学回答,老师说好的反意词是啥,同学说不好,那多的反意词是啥,他说不多,好像也没什么毛病,还有人写作文照抄作文书的,老师让他起来念自己写的作文,当他念到妈妈对我说傻丫头这样是不对的,全班哄堂大笑因为他是个男孩子,还有一个解释词语意思用该词造句,很多人都用该这个字造了个句,全部罚站一堂课,还有的同学写反意词,好的反意词不好,老师说那多的反意词是啥,他说不多,好像也没什么毛病,还有人写作文照抄作文书的,老师让他起来念自己写的作文,让他念到妈妈对我说傻丫头这样是不对的,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们也会让我们做义务劳动,长时间不下雨要给校园里的树浇水,还要浇菜园子,几个老师都是在学校吃饭的,大家拿着水盆或水桶到学校外面的堰塘去打水,盆子一个人端着,水桶要两个人抬,肯定是个个搞的一身都是水,夏天还好,秋天打湿了都觉得好冷,只有等到放学才能回去换了,老师们做饭还需要柴吧,每个人还要交五十到一百斤的柴,这个都要我们自己到山上去捡,或者到地里去捡麻都,麻都就是麻的根,村里的大人砍了麻之后梨地的时侯,这些麻都会部都出来了,我们就拿个化肥袋子到地里捡,一天捡个几斤,多了也搞不动,每次交柴老师会提前给你说,一般过一个星期才会要,我们会几个伙伴合伙用一辆板车拉到学校去,学校美其名曰勤工俭学,交了柴放学的时侯我们把两个板车绑一起,几个人推一下利用惯性,然后都跑上面坐着,这个肯定是掌握不了方向的,经常会钻到路边的田沟里!

我和弟弟都大了家里房子也不够住了,以前是三间土坯房,现在又建了两间红砖瓦房,一件做客厅,一件给我住,后来做客厅的一件又改成了厨房,房顶铺的都是麻杆。

时间长了,老鼠都跑到上面去做窝了。

农村里的老鼠真的是多。

有一天晚上睡在床上被呲了一脸的老鼠尿。

因为我撑着蚊帐我发现蚊帐杆儿上晚上都能站一排老鼠。

有一天晚上我睡觉的时候手里握着一根竹竿。

随便用手一挥,把一只大老鼠首接给打死了,我还下过老鼠夹和老鼠药,都是一天有用第二天就不管用了,老鼠实在太聪明了,有时间水缸忘记盖了,一晚上淹死好几只老鼠,关键是有时侯根本没发现,还做饭吃了,后来发现了让人作呕,这卫生条件堪忧啊!

麻杆里面还会生虫子,有一次过年的时候,老妈正在炸油饼那些虫被油烟熏的掉的到处都是。

那时候条件就那样,唉。

有一间房住就不错了,顺便还盖了个猪圈,有了猪圈我老妈每年都会养两头猪一头过年杀,另一头卖掉,所以我们都盼着过年,因为到过年就有肉吃了,那时候老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大人盼挣钱小孩儿盼过年!

那一年爷爷还让老爸们兄弟几个凑了一些钱,买了一辆东方红牌拖拉机。

用来打谷打麦,车是由我小爹在开,村里那时没几辆车,帮别人打场也能挣不少钱,大概6000元左右,那时候绝对是一笔巨款,以至于老爸那一年过年准备把两头猪都卖了,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看到别人在家吃肉,止不住的口水往下流。

后来还是老妈说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也不容易,还是杀头猪吧!

以至于那一年我家年猪杀的最晚。

爷爷买拖拉机这件事也为自己挣得了很大的面子。

十里八乡都说爷爷是个聪明人。

人送外号小诸葛。

但是也就在那一年,爷爷生了一场大病。

后来到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白血病。

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月就回家了,这个病放到现在也不一定治的好,再一个也舍不得花钱,花再多钱都是无底洞,爷爷从医院回来,我和老爸去看望了他。

当时爷爷是住在小爹家里的。

爷爷给我拿了一根香蕉,那时候香蕉还是很稀奇的,我几乎好几年也没有吃过一次。

老爸给爷爷带了一只猪腿。

我记得是我家的一只小猪崽子死了然后也没舍得扔,就自己弄来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对爷爷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记得比较深的,就是有一次过年的时候,给过我一毛钱。

别小看那1毛钱,在当时可是可以买到十个水果糖的,爷爷的病拖了个把月也没有在治,再一次大家都外出干活的时候,他上吊死了,我中午放学的时候,别人告诉我说你爷爷死了。

我赶紧跑到小爹家,看到院子里有好多人,我的奶奶和姑奶奶都哭成了泪人因为爷爷是他们一个年代最亲的人,讲述着爷爷的不容易,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养活了6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在门口大堰洗澡淹死了,太可惜了,那个下午我也没有去学校一个人坐在拖拉机上,听到来吊丧的哭声一阵阵莫名的伤心,第二天浩浩荡荡的队伍送爷爷上山。

他就埋葬在我太奶奶的旁边,老太爷都不知道埋在哪都没听说过,小时候清明节爷爷都会带我们去老太太的坟上上坟。

那时侯都是花1毛钱买张白纸自己在家做一些灯笼,幡条,在外面折几根柳条,拿着坟头插上,现在那个地方己经成了我们的祖坟。

在后面的二三十年里,我的奶奶,老妈,二妈相继去世都埋在这个地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