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窗外的月光还未完全褪去,陈小军己经吃完了那块压缩饼干。

少年舔了舔指尖的碎屑,将铝箔包装纸折得整整齐齐,放进枕头底下——那里还藏着他舍不得吃的半块玉米饼。

“哥,这饼干真好吃。”

陈小军的声音里带着餍足,混着煤油灯的噼啪声,在凌晨的寂静里格外清晰。

陈默望着弟弟发亮的眼睛,喉结微动。

前世他在私人飞机上品尝米其林餐点时,从未想过一块压缩饼干能带来如此纯粹的满足。

他伸手摸了摸少年的头,指尖触到未洗的发丝里混着的草屑——那是昨夜弟弟疼得睡不着,在草席上翻来覆去留下的痕迹。

“以后会有更好吃的。”

他低声说,不是空话。

记忆中,1980年的县城还不知道“零食”为何物,但陈默清楚,两年后就会有港商在沿海城市推出夹心饼干,而他要做的,是让陈小军在吃到那些饼干时,不必再计算价格。

母亲在里屋翻了个身,咳嗽声传来。

陈默站起身,从枕头下抽出数学草稿本,借着煤油灯的光,再次核对1980年高考数学的考点分布。

前世他以全省第37名的成绩考入京都市经济学院,靠的是死记硬背;今生他要做的,是用三十年职场积累的“系统思维”,重新解构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

“小军,明天跟我去县城中学。”

陈默翻开新的一页,钢笔尖落下,划出“***与逻辑”“三角函数”等专题,“咱们卖复习资料。”

陈小军愣住:“可咱们哪来的资料?”

陈默指了指墙上的挂历:“就用这个。”

他撕下一张空白日历,在背面写下“sin²α+cos²α=1”,“高考要考的公式和题型,哥都能整理出来。”

少年盯着公式,眼神里有困惑,也有信任:“哥,你咋什么都知道?”

“因为哥看过‘答案’。”

陈默笑了笑,没解释重生的事。

他想起前世在麦肯锡做战略顾问时,最擅长的就是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如今不过是把这套方法论用在高考上。

凌晨三点,印刷厂的排字车间里,陈默盯着工人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刻进铅版。

油墨的味道熏得人头晕,他却格外清醒——这里的每一个字符,都将变成改变命运的筹码。

厂长叼着烟卷走过,瞥见他草稿本上的“高考大纲考点统计表”,眼神里多了几分惊讶。

“小子,你这表比教育局的还细。”

厂长敲了敲铅版,“以前干过校对?”

“算是吧。”

陈默想起前世在投行做尽职调查时,曾通宵核对数千页财报,“只要把考点按频率排序,再配上例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天蒙蒙亮时,五百本印着公式的台历新鲜出炉。

陈默摸着台历背面的油墨,还有些温热,像极了前世打印机吐出商业计划书时的温度。

不同的是,此刻他心中涌动的不是对业绩的焦虑,而是一种踏实的期待——这些台历会走进全县考生的书包,而他将用它们换取陈小军的医疗费、妹妹的学费,还有那张改变命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回到家时,陈小军己经在门口张望。

少年的右手缠着新换的纱布,是母亲用卖鸡蛋的钱买的——她终究还是心疼小儿子。

陈默将台历藏进帆布包,掏出在供销社买的水果糖,塞进弟弟手里:“吃完咱们就去学校。”

县城中学的早读声穿过围墙时,陈默蹲在操场边,用粉笔在木板上写下“高考必备公式台历”。

陈小军站在旁边,紧张得手心出汗:“哥,真能卖出去?”

“放心。”

陈默望着教室里挤在讲台前的学生,想起前世在创业路演时,如何用PPT征服投资人,“他们需要这个,只是自己还不知道。”

第一节课铃响时,高二三班的教室炸开了锅。

“这台历背面咋有公式?”

“还是按专题分的!

比老师讲的还清楚!”

陈小军按照陈默教的,举起一本台历:“我哥整理的,高考重点全在这,一块五一本。”

“太贵了吧?”

后排男生嘀咕。

陈默倚在门框上,适时开口:“全县就印了五百本,印刷厂说下批要等下个月。”

他掏出钢笔,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函数图像变换”的示意图,粉笔灰落在蓝布衫上,“买台历送手绘示意图,明天就没了。”

这句话像扔进湖面的石子。

前排女生摸出皱巴巴的钞票:“我要一本!”

紧接着,后排男生也掏出钱:“给我留一本!”

陈小军的帆布包很快空了一半。

陈默数着赚来的钞票,指尖划过带着体温的纸币,听见身后有人问:“同学,还有吗?

我想买给我弟。”

他转身,看见扎着麻花辫的女生,手里攥着两块钱,眼神里透着恳切——那眼神让他想起前世妹妹王淑芬,为了给他凑学费,偷偷去纺织厂打零工的模样。

“给你一本。”

陈默递过台历,没收钱,“让你弟好好学,下周还有新资料。”

女生愣住:“那怎么行?

你这不亏了?”

“不亏。”

陈默望向操场上升起的国旗,阳光穿过旗杆,在地上投下笔首的影子,“知识是最划算的投资。”

中午回家时,母亲看着陈默兜里的钞票,眼眶突然红了:“默啊,你真做到了……”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卷明明灭灭,半晌才开口:“明天我去镇上帮你找代销点。”

陈默点点头,摸出给妹妹买的新铅笔,塞进母亲手里。

陈小军坐在旁边,认真地用左手整理剩下的台历,偶尔抬头看一眼哥哥,眼神里满是崇拜。

夕阳染红县城时,陈默带着弟弟走进印刷厂。

厂长远远看见他,笑着招手:“小子,又来印啥?”

“《作文模板手册》。”

陈默摊开新的草稿本,上面列着“议论文三段式结构”“记叙文时间线模板”等专题,“这次印一千本。”

厂长挑眉:“你咋知道作文要考这些?”

“因为我看过出题人的‘思路’。”

陈默想起前世分析过的高考作文趋势,笔尖在纸上落下,“这次咱们按成本价卖,一块二一本,但是——”他顿了顿,“每卖出一本,给代销的老师提两毛钱。”

厂长哈哈大笑:“你这小子,比我这跑了二十年供销的还精!”

陈默笑了笑,没说话。

他知道,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懂得分享利益比单打独斗更重要——这是前世在商业战场上吃尽苦头才学会的道理,如今用在县城中学的代销渠道上,不过是牛刀小试。

深夜,煤油灯下,陈默终于整理完最后一个专题。

陈小军己经趴在桌上睡着,手里还攥着半支铅笔。

陈默轻轻抽走他手中的笔,替他盖上薄被,目光落在少年缠着纱布的右手上。

明天,他要带陈小军去县医院换药。

后天,《作文模板手册》会正式开售。

三十天后,他将走进高考考场,用前世从未使用过的“系统解法”征服阅卷组。

而三个月后,他会在火车站遇到那个穿唐装的男人——周龙(龙哥),开始一段改写彼此命运的江湖商道。

但此刻,陈默只盯着墙上的挂历。

距离高考还有30天,距离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还有5年,距离互联网的诞生还有11年。

他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用头脑和规则,为家人,为自己,铺就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窗外,群星闪烁。

陈默摸出那块蓝宝石袖扣,轻轻放在陈小军枕边——这一次,它不再是商业帝国的陪衬,而是守护家人的信物。

(第二章 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