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农产品加工厂是李梅深思熟虑后的发展方向,既能消化村里日益增多的禽蛋产量,还能大幅提升产品利润,可启动资金从哪儿来,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李梅召集养殖互助小组的核心成员,在自家院子里围坐一团商讨对策。
昏暗的灯光下,大家眉头紧锁,气氛凝重。
李梅率先打破沉默:“我算了算,买设备、租场地、请师傅,起码得要五百块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父亲抽了口旱烟,叹了口气:“咱们村家家户户都不宽裕,一下子凑出这么多钱,难呐。”
有人提议:“要不咱们找村里有钱的人家借借看?”
立刻有人反驳:“谁家里能有那么多闲钱啊,就算有,也不一定肯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
李梅托着下巴,陷入沉思。
突然,她眼睛一亮,想起县城有个物资交流会,各地的商贩都会带着货物去售卖,说不定能在那儿找到商机。
第二天,李梅早早起床,带着村里腌制好的皮蛋、咸蛋,还有一些新鲜的禽蛋,再次前往县城。
物资交流会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李梅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摆好摊位,开始叫卖起来。
“新鲜的禽蛋,自家养的鸡鸭下的,还有好吃的皮蛋、咸蛋,快来看看呐!”
李梅的声音清脆响亮,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一个中年妇女拿起一个皮蛋,问道:“姑娘,你这皮蛋怎么卖啊?”
李梅笑着回答:“婶儿,您尝尝,我们这皮蛋都是用祖传秘方腌制的,口感嫩滑,味道鲜美。
五个一毛钱,您要是多买,还能便宜点。”
妇女尝了一口,点头称赞:“嗯,味道确实不错。
给我来十个吧。”
就这样,李梅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摊位前围满了人,禽蛋和皮蛋、咸蛋不断卖出。
然而,就在她满心欢喜的时候,麻烦却来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过来,一把掀翻了她的摊位,大声喝道:“谁让你在这儿摆摊的?
不知道这地方要交摊位费吗?”
李梅又气又急,说道:“你凭什么掀我的摊位?
我根本不知道要交摊位费这事儿。”
男人蛮横地说:“少废话,赶紧交钱,不然别想在这儿摆摊。”
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但没人敢上前帮忙。
李梅心中委屈,但她知道不能就这样放弃。
她强忍着泪水,冷静下来,对男人说:“大哥,我是从乡下来的,真不知道规矩。
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今天把赚的钱都给您当摊位费,以后要是还来摆摊,一定提前交。”
男人打量了李梅一番,见她态度诚恳,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便哼了一声:“算你识相,今天就先放过你。”
李梅默默捡起地上的禽蛋和皮蛋,重新摆好摊位。
经过这一番折腾,她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在物资交流会上多赚钱的决心。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梅更加卖力地叫卖。
她热情地向每一位顾客介绍产品,还不时送上一些小赠品。
在她的努力下,生意越来越好,一天下来,竟然赚了十几块钱。
虽然离五百块的目标还很远,但这让李梅看到了希望。
回到村子后,李梅把在物资交流会上的经历告诉了大家。
众人听后,既为她的遭遇感到气愤,又为她的坚持和收获感到欣慰。
“梅儿,你做得对,不能就这么被欺负。
咱们接着想办法,肯定能凑够钱的。”
父亲鼓励道。
这时,一首没说话的生产队长开口了:“我有个主意。
咱们可以以村里的名义,向公社申请一笔贷款。
现在国家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只要咱们把项目规划写好,说明用途和还款计划,说不定能批下来。”
李梅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于是,她和队长一起,开始着手准备申请贷款的材料。
他们详细地撰写了农产品加工厂的项目规划,包括建设规模、设备采购、人员安排、市场前景分析以及还款计划等内容。
材料准备好后,队长带着李梅去了公社。
在公社办公室里,他们向领导详细地汇报了项目情况。
领导认真听取了汇报,对他们的项目表示了认可,但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经过一番沟通和修改,申请材料终于通过了审核。
公社同意为他们提供三百块钱的贷款,剩下的两百块,还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
虽然还差一部分资金,但这三百块钱的贷款让大家看到了曙光。
李梅和村民们再次凑了凑,又向一些亲戚朋友借了些钱,终于凑齐了开办加工厂所需的五百块钱。
资金问题解决后,李梅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加工厂的建设。
她和村民们一起,西处寻找合适的场地,最终在村子边上租到了一间废弃的仓库。
接下来,便是采购设备、招聘工人、请技术师傅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李梅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设备采购时,由于缺乏经验,差点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招聘工人时,一些村民对新工作不了解,心存疑虑;技术师傅在传授腌制技术时,也出现了一些沟通上的问题。
但李梅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努力解决问题。
她亲自去厂家考察设备,确保质量过关;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加工厂的工作内容和前景,打消他们的顾虑;还虚心向技术师傅请教,不断改进腌制工艺。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农产品加工厂终于建成了。
看着崭新的设备、忙碌的工人,李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一批皮蛋和咸蛋加工完成后,李梅带着样品再次来到县城的国营饭店。
饭店经理品尝了样品后,赞不绝口,当场决定加大采购量。
同时,在物资交流会上,李梅的皮蛋和咸蛋也受到了更多顾客的青睐,订单源源不断。
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
李梅和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她在70年代发家致富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而此时,李梅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