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灰网迷踪 林既白 2025-05-12 10:33:3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A市东郊,早晨六点的天空仍被雾压得低沉,灰白色的云层仿佛是被搅动过的数据流,在天空中凝固不动。林致远穿着一件深灰色夹克,独自走在荒草丛生的路上,目的地是一栋早已在城市地图中被“清除”的建筑——旧第七研究所。

他跟着从“灰网连接”获取的线索,一步步推到了这栋楼的存在。妹妹留给他的那些线索,串联出一条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可怕的脉络。而他知道,这栋旧楼将是打开真相的钥匙。

大楼已经半塌,外墙上的涂料斑驳剥落,门口的台阶几乎被爬山虎藤完全覆盖。推开铁门时,门轴发出金属刮擦声,在空旷的楼道中回荡。

林致远戴上头灯,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他沿着一层主走廊缓缓前进,每一间办公室的门牌都模糊不清,文件柜早已空无一物。但当他推开一扇锁死的档案室门时,意外在墙角发现一台破旧的硬盘备份机。

设备已经断电多年,无法启动。他拍下硬盘编号,记下其型号和序列,再检查墙面时,指尖划过一个轻微凸起。他低头扒开一层灰,居然是一枚半嵌入水泥墙的金属铭牌——上面写着:“实验编号 BR-73-A,架构备份段入库。”

林致远心头一震。

这串编号他不陌生。在他父亲留存的旧资料中,“BR-73”是一个他始终查不出的代号。父亲出事前最后一次提到这个编号,就是在他生日那天,说了一句:“致远,等你长大,也许会比我更清楚BR-73的意义。”

他走向二楼。

二楼是一排半封闭的实验舱,门窗用钢板焊死。地板的某个地方塌陷了一角,从裂缝中可以看到下层支撑架的断裂痕迹。他钻进最左侧的一间屋子,居然还残留着一台工作终端的壳体。他拆开外壳,在主板背后找到一个卡片状的硬件模块,上面印着一个熟悉的标记:E-PROTOCOL。

这不是第一次他看到这个词。它曾出现在“灰网”讨论区的旧帖中,也出现在妹妹的U盘资料里。

他收好卡片,转头走出房间,却在门边发现一行潦草的字刻在墙面上:“编号已重写,观察组仅剩一人。”

林致远的脑中浮现一个名字:“E2。”

他不知道E2到底是谁,但这个代号频繁出现在实验文档末尾,仿佛这个人是唯一幸存的知情者。也是他必须找到的那个人。

继续前进,在楼梯拐角处,他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电流声。他循声望去,发现楼道尽头的休息区竟然还有微光闪动。他小心接近,发现那是一台连接到老式UPS的不间断供电终端,屏幕上只有一行字:

“观察体-YAO 副本迁移失败,当前状态:冻结。”

他瞬间屏息。YAO,那是他妹妹的代号。

他点入“详细信息”,系统却跳出一个对话框:“权限不足,请验证第三级口令。”

林致远尝试输入自己记得的妹妹生日、父亲生日,但系统都一一拒绝。屏幕最终进入锁定状态,出现倒计时:1440分钟。

他无法破解,只能暂时放弃。

他再次走入三楼,楼层尽头是一间大门紧闭的“光反应实验区”,门板上粘着早已泛黄的警告标识。他用撬棍强行破门而入,里面布满了光纤残骸和半透明的投影壳。

墙上还有一整块早期全息布料,表面残留部分测试影像。他用手机光线照射,赫然发现布面上浮现出模糊的照片——三人合影。

左侧是他父亲林建修,中间站着一个高个年轻男子,右边竟然是妹妹林瑶。但他清楚,照片不可能是现实拍摄,因为那个男子,他从未见过。

画面下方,有一行字:YAO副本加载阶段完成,交付状态:2023-08-12。

照片模糊地消散在布面,而他的心却仿佛被扯紧。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父亲、妹妹、“副本”、“冻结”、“E2”,这些词汇不断交织成一张越来越密实的网,而这栋被遗弃的旧楼,就是整张网的核心节点。

他翻开背包,将笔记本重新打开,输入新的时间节点搜索,系统弹出一条新信息:

“监听点接入确认,下一联系人:E2,指令代码:Δ74-SHADOW。”

正当他准备拍照记录时,手机突然黑屏重启。

屏幕上闪出一段提示:“你已经被标记。”

他猛地抬头,看见门外楼道尽头多了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戴着帽子,站在墙角,没有靠近,也没有离开,只是静静站着。

林致远慢慢合上设备,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