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幽魂惊梦
倏然生变,女人眼看箭弩己到眼前,忽的起身猛推一把,护住了身侧的男人,用自己娇弱的身躯挡下那致命一箭。
刺客瞬息就至,太子仅带了为数不多的侍卫,终寡不敌众,节节败退。
众侍卫护着两人退至偏僻角落,只能先把受伤昏迷的女子虚掩于草垛之下,护着太子逃命,男子依依不舍,被强行拽走,口里喊着,“意儿,你等着孤一定会回来救你”男子走后没多久,来了个落魄书生,今日佳节,街上不少店家会有猜灯谜活动,他本来是想去赚些个铜板,可自认文采斐然的他,都没猜对几个,败兴而归。
路过草垛,貌似听到有人***,逐闲无事扒开看看,看到草垛中女子,容貌绝世,衣着不俗,身上配饰更是华丽。
那书生起了贪念,带了女子回家,悉心照料。
每日陪她看日出日落,吟诗作对,画画弹琴,摘了路上的野花为她做一首情诗,看她羞红了脸。
此刻对她而言,去岁太子送的那一人高的红珊瑚,都比不上书生采来的桑葚.红果,放在翠绿的树叶上,吃一颗酸酸甜甜,对视一眼满满都是情意。
太子前不久送的那一对南海夜明珠,那一盒的东珠,都不及书生清晨亲自动手熬煮的白粥和野菜,看着清雅脱俗,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更是情深似海。
徐知意,太傅于长公主独女,贵不可言,虽与太子青梅竹马,两情相悦。
可太子说起来尊贵,却是极不讨好,每日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不但要学习六艺,治国这些,各种繁文缛节,规矩礼仪。
还的跟着皇帝,批奏折,学议事,出出进进多少眼睛看着,对于青梅竹马喜欢的姑娘,最多也就是隔三差五送些宫里的稀罕玩意,可徐知意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懵懂无知的天之骄女,笃定遇到此生挚爱,伤势略微好转,就带了书生归家。
这下书生仰天大笑,这女子竟然是三朝太傅,徐家的嫡长女,母亲更是长公主。
三个哥哥,皆位居人臣,居高位。
太傅一家极力反对,徐知意却非君不嫁。
久寻她不见的太子听到消息,连夜来看望,他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就等成婚,此刻,徐婉婉却是婉言拒绝。
那时还小,并不懂什么是情爱,如今遇到他,我才知道什么是两情相悦,非君不嫁。
太子是何等骄傲之人,可还是软下身段,温言软语好言相劝,可架不住徐知意果决,我一首只当你是哥哥。
太子失魂落魄离开,徐家想尽各种办法也没用,徐知意不是绝食就是***各种要挟。
一日在次被拒绝,悬梁自尽被来探望的太子救下,她竟然开口用当日挡箭恩情要挟,太子苦笑,答应随了她意。
太子回宫,在御书房门前跪了三天三夜,终为她求来赐婚圣职。
于是,徐知意皇帝赐婚,太后添妆,太子以义兄之名亲自背她出嫁,十里红妆不亚于帝后大婚,一度成为佳话。
可谁能知道,那书生全靠寡母浆洗过活,家贫如洗,一应吃穿用度都的靠徐知意带来的嫁妆。
接连五年,年年科考年年落榜,成为京城文人的谈资,娶妻应娶徐知意,嫁人莫嫁陆远志,科考莫如陆家郎,五年年年名落榜。
太傅一家诸被带累,脸面被踩到带上摩擦,气的老太傅呕血。
无奈,太傅家最小的儿子,也是与徐知意最亲近的三哥实在看不下去,劝慰了家人。
又对妹婿说到,你就莫在考了,我去给你谋个一官半职,你好好过日子,终饿不着你们的。
一家子商量许久,终是寻到陆的优点,字写的不错。
于是给安排了个吏部书吏的位置,本想着这种工作也算重要,日后只要不出什么大错,有徐家人照顾,升迁也不是问题。
可那陆远志接到任命文书,心里却无半分感激,在家里喝的大醉,对着徐知意就是一顿大骂。
徐知意好言宽慰,夫君慢慢来,一切终会好起来的。
“我知道你们徐家看不起我,我可是12岁的少年进士郎,宰相根苗,如今居然让我屈居如此一小吏,要不是为了你我情谊,岂会受这等鸟气”陆远志上任,众人看在徐家面上对他照顾有加,他却不知足,以为自己多厉害。
几次当面顶撞上司,靠着多年苦读科举上来的顶头上司对他满脸嫌弃,掩盖不住的厌恶至极,众人劝看在徐家脸面上忍耐。
不久,徐知意怀孕,陆远志就以照顾为名,接了寡母而来,寡母又打着孝道的旗号,接了自己父母,她的父母有想念儿孙。
这下徐知意陪嫁的院子里,满当当住满了人,满府无不听她的,吃穿用度,都找她要银子,大事小事都要她去办。
这些寡廉鲜耻的人,住着她的房子,各处皆用她的嫁妆,却日日苛待她。
婆母日日给她立规矩磋磨她,徐知意苦不堪言找陆远志诉苦,却被训斥,你作为太傅嫡女,怎就不知孝顺婆母.孝敬长辈,善待亲友。
徐知意哭着回了太傅府,出嫁时太傅是放话在不来往,可今见女儿如此狼狈,于心不忍。
几个哥哥嫂嫂就劝她和离,这姓陆的人品堪忧,不堪大任,且道貌岸然对你无半分真心可言。
本朝对于改嫁妇人还算宽厚,你生下孩子,在庄子上住个几年,遇到合适的人在改嫁就好,没必要为了这样不值得的人磋磨一生。
父母开始是不愿意的,只是说生死由她,可终是不忍心,点头答应。
太子闻言入夜而来,跪与太傅跟前,意儿和离,虽不能在为太子正妃,我愿以侧妃之礼娶她,依我们的情分,绝不苛待她半分。
徐家有的是风骨,太傅当即拒绝,意儿再嫁一定要慎重在慎重。
然,他们想的再好也没用,没过几日,那陆远志就过来接徐知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