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往事不堪回首
太傅气的拍案而起,竖子无状,欺人太甚,速速和离。
而徐知意却再次被花言巧语迷糊,只为了她的大夫人的地位,两情缱绻的情谊。
太傅当即表示,你若回去就不要再登门。
看她只知道哭哭啼啼,太傅大笑,我这一生,光风霁月,不想到老,如此不堪,也罢,你回去吧,我们只当没生你这个女儿。
徐知意回到陆家,那一窝子狼心狗肺,知道了她被徐家厌弃,更加没了顾虑各种算计。
等她生下女儿陆昭昭,母女俩更是不受待见。
这一家子更是软饭硬吃。
陆昭昭从小在家里就不受宠,被各种嫌弃各种苛待打压,包括她的亲生母亲。
她承袭了母亲和父亲的优点,生的花容月貌,虽然在陆家被各种欺负打压,可在外面,太傅外甥女,加上皇帝独一无二的宠爱,却也是风光无限。
陆家一窝子,一面各种打压,一面又不得不巴结奉承,借着她的名头在外行走。
老皇帝病故,太子登基,大典上有人造反,太后力挽狂澜,守护儿子,身受数刀,虽没致命却也重伤。
皇帝终于完成大典顺利登基,太后就以为皇帝为国祈福为由,要去护国寺修行,其实是伤情严重,恐时日不多,唯恐影响皇帝,影响国运。
皇帝与太后榻前,泪流满面,却又无可奈何,帝王又如何,生离死别前,一样脆弱无比。
徐知意幼年也曾在,当年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宫里养过一段,太后很喜欢她,对她极好,感情非比寻常,遂带了陆昭昭进宫探望。
看着泣不成声的年轻皇帝,徐知意想起曾经的那些过往,也是泪眼婆娑,这一切陆昭昭都看在眼里。
在听到皇帝说要去护国寺陪伴,被规劝,一时半会也寻不到合适的人选,陆昭昭拉着太后的手,悠悠开口:“昭昭喜欢和太后在一起,想陪着太后您老人家,听您给我讲故事,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能不能让我去陪您”陆昭昭一语毕,众人惊竭,皇帝劝道:“昭昭还小,这些事情就不用操心”皇帝本意打算太子,或者长公主陪着去的,可太后则是属意徐知意的,可看眼下情形,权衡还是答应:“如今局势不稳,你不要为了我劳心,”皇帝哽咽:“我实在不忍心,母后一个人孤零零的”太后抚摸着年轻帝王的头:“皇帝,你最大的优点也是短处就是太过于感情用事,你父皇也是看上这一点才愿意把皇位传给你,是希望你善待众位兄弟,善待万民,可这也是你的致命处,你要比旁人更难些”太后说完一段话己经气息不稳,皇帝无奈,可也只能疼下决断,陆昭昭封为靖安郡主,陪伴太后入护国寺,为国祈福。
想起家里的各种糟心事,只会抹泪哭泣的娘亲,无视自己的父亲,偏心的祖母,寻衅滋事的庶妹,指桑骂槐的姨娘,每日吵闹不堪的亲戚,整日不宁的家。
在看看面前只会整日以泪洗面,对着自己哭诉她的委屈不甘,却从来不敢反抗,被那一家子外人欺负的母亲。
陆昭昭决然而去。
陆昭昭陪着太后在护国寺一待就是西年,太后病世,孝期一过,皇帝以半幅御辇,派太子亲自接她回京,众人首呼,这真是泼天的富贵的呀,这靖安郡主,只怕日后要贵不可言了。
哪料,回京当日,遇到祖母兄弟的孙子,她的表哥,当街拦撵,一口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哥,众目睽睽之下述说思慕之情。
陆昭昭从小被母亲教养的一样的恋爱脑,又被陆家洗脑,竟然不知道反驳。
表哥一副情深似海的模样,当街求娶,她居然就答应了,引的围观的众人吁叹不己,真是有其母就有其女。
太子此来,皇帝早己说的明白,陆昭昭有功于社稷,有恩于皇家,配的上太子妃之位。
太子不愿,他和兵部侍郎家嫡女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情谊深厚,皇帝无奈扶额,你堂堂一国储君,岂可没半分孝心.大义,整日里就只惦记着儿女情长,又说,你是储君,除了太子妃,还该有侧妃,等。
太子这才无奈点头答应,出来迎接,现在看到她如此做派,当街把自己的脸面踩到地上摩擦,面上恼怒,心里却是笑开了花。
那位表哥,本己由陆家老夫人做主,与京兆尹一位小官家的嫡女订婚一年有余,也算是攀了高枝。
那姑娘也算低嫁,只是看在陆家主母是太傅嫡女,陆家嫡女,是郡主的份上。
如今陆昭昭这般回来,那一定是泼天的富贵,这位表哥和家里人商量,想到表叔的事,脸面是什么,要是能娶到她,他们一家鸡犬升天,富贵荣华指日可待。
表哥的未婚妻,听到此事,本来哭哭啼啼和家里人哭诉,待到人家父亲一番分析也明白了其中的厉害。
那位父亲,抚摸女儿柔软的头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番劝慰,那小子,此番作为,可见并非良配,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本那姑娘都想明白,开开心心拿着父亲给的银子,母亲送的头饰,去逛街散心。
谁料,遇到死对头,几个姑娘对她一顿言语羞辱,说什么她被退婚,就成了弃妇之类的,回来就悬梁自尽了。
陆昭昭的事情就这样,被各位言官口诛笔伐,太傅.太子敌对,陆家这些年得罪的人仿佛下场,皇帝哪怕心有偏袒也是无奈,还是斥责了陆昭昭,罚抄写女训女则,女戒。
太子被众兄弟揶揄调侃,首接怒斥陆昭昭寡廉鲜耻,这话一出,几乎断送了她的一生。
陆家听闻当即就要把她送到家庙,徐知意哭求道皇帝面前,皇帝想着那酷似青梅的孩子,念起当年的那次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