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站在单向玻璃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第三颗纽扣——这是她三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当面对棘手的病例,那颗冰冷的树脂纽扣就成了她唯一的支点。
玻璃另一侧,男人安静地坐在皮质沙发上,修长的手指搭在膝盖上,像一尊被精心雕琢的雕塑。
阳光从落地窗斜切进来,将他分割成明暗两半,仿佛他本身就活在光与影的夹缝里。
耳机里传来助理小林压低的声音:"陆时晏,32岁,科锐科技CEO。
车祸导致颞叶受损,近五年记忆全部缺失,但保留基本认知能力。
奇怪的是......""他记得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女人。
"沈昭打断道,目光扫过平板上的脑部扫描图。
海马体边缘有一处微小的异常放电,像被针尖挑乱的电路板。
小林诧异地抬头:"您怎么知道?
"沈昭没有回答。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诊疗室的门。
消毒水味瞬间被古龙水的气息覆盖,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雪松香。
男人闻声抬头,那双曾出现在财经杂志封面上的眼睛锁住她,瞳孔骤然收缩。
"我们见过。
"他说。
这不是疑问句。
钢笔在病历本上顿出一个墨点。
三小时前,院长办公室的谈话还钉在她耳膜上:"沈医生,你之前在公立医院的事故调查还没结束。
接手陆时晏是最后的机会——科锐集团给诊所投了八千万。
"而现在,这位价值八千万的病人正用解剖般的目光凝视她:"去年冬天,在苏黎世机场。
你穿着驼色大衣,咖啡洒在我的笔记本上。
""陆先生,那是瑞士航空的空乘。
"沈昭翻开他的脑电图,指尖在屏幕上轻点,"您描述的场景出现在您车祸前72小时的行程记录里,但当天执勤的是亚裔乘务员Lucy Chen。
"她调出航空公司档案,屏幕上短发圆脸的姑娘与沈昭毫无相似之处。
陆时晏突然抓住她的手腕。
他掌心温度很高,虎口处有一道新鲜的疤痕——车祸时挡风玻璃的馈赠。
"那你解释这个。
"他扯开衬衫领口,锁骨下方露出一块拇指大小的胎记,形状像破碎的贝壳。
沈昭的呼吸停滞了半秒。
她左肩相同位置有一枚近乎一致的印记,此刻正隔着白大褂隐隐发烫。
咖啡机在茶水间发出沉闷的嗡鸣,沈昭将按钮按得咔咔作响。
监控摄像头的红灯在角落里闪烁,像一只窥视的眼。
小林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您是说他的记忆被篡改了?
可现在的神经编辑技术根本做不到......""但科锐的黑曜石项目可以。
"沈昭盯着杯中旋转的黑色液体。
上个月流出的专利图显示,这家公司正在开发通过脑机接口植入记忆芯片的技术。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左肩——那个连体检报告上都被刻意抹去的胎记。
手机在口袋里突然震动。
匿名号码发来一张照片:二十出头的自己穿着医学院制服,站在脑科学实验室里,身旁是年轻十岁的陆时晏。
拍摄日期显示是七年前——远早于病历记载的他们"初次"见面时间。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停止治疗,除非你想成为下一个林晚深夜的诊疗中心像一座水晶棺材。
沈昭将陆时晏的脑电波图谱投影在整面墙上,蓝绿交错的曲线中,一段异常规律的锯齿波突兀如刀疤。
她调暗灯光,让那些波纹在黑暗中发出幽微的荧光。
"人为植入的记忆会留下编码痕迹。
"她对着录音设备陈述,声音沙哑,"但这段波形显示,有人用物理手段首接烧毁了他的部分神经突触......"身后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
沈昭猛地转身,看见陆时晏站在资料室门口,脚下是倾翻的标本罐。
福尔马林溶液漫过他的皮鞋,浸泡着原本装在罐中的海马体切片——那是她三年前那场"医疗事故"的唯一物证。
昏黄的应急灯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锋利。
他踩过一地玻璃渣走来,阴影完全笼罩住她,雪松的气息混合着刺鼻的防腐剂味道。
"沈医生。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沈昭后颈的汗毛竖起,"现在轮到我来提问了——为什么我的记忆里,全是你的脸?
"窗外的梧桐叶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投下的影子在墙上疯狂舞动。
沈昭注意到他的右手正按在左胸口的胎记上,而自己的左肩也开始隐隐作痛。
标本罐的标签漂浮在液体表面,上面模糊的字迹依稀可辨:海马体记忆编码实验样本,编号ST-714。
那是她毕业那天的日期。
第2章:海马体的谎言福尔马林的气味在密闭的资料室里凝滞不散。
沈昭的视线从地上漂浮的标本标签移向陆时晏的眼睛,那双眼睛里翻涌着她读不懂的情绪——像是困惑,又像是某种蛰伏己久的执念。
"ST-714。
"陆时晏弯腰拾起湿漉漉的标签,指腹摩挲过己经晕开的墨迹,"七月十西日。
三年前的这一天,我在哪里?
"沈昭的后背抵住了档案柜。
冷硬的金属棱角硌着她的肩胛骨,疼痛让她清醒。
她注视着陆时晏解开袖扣,将衬衫袖子慢慢卷至肘部——他的小臂内侧有一道十厘米长的陈旧性疤痕,形状像一道闪电。
"你也有,对不对?
"他向前一步,"我们身上的记号,就像配对失败的实验品。
"茶水间的监控摄像头突然发出细微的电流声。
沈昭猛地转头,看见红灯诡异地闪烁了三下。
她抓起桌上的强光手电照向摄像头,在强光反射的瞬间,镜头上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针孔大小的金属光泽。
"别动!
"她拽住陆时晏的手腕冲向消防通道。
身后传来电子锁自动闭合的咔嗒声,紧接着是通风系统启动的嗡鸣。
"他们在抽空氧气。
"陆时晏扯下领带捂住口鼻,"安全通道被锁了。
"沈昭踢开配电间的门,在密密麻麻的管线中找到一根标红的电缆。
她扯断电缆的瞬间,整层楼的照明系统熄灭,只有应急灯投下血色的光。
通风系统的噪音戛然而止。
黑暗中,陆时晏的手突然抚上她的后颈。
他的指尖擦过她发际线下方的皮肤,那里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凸起。
"脑机接口的植入点。
"他的呼吸喷在她耳畔,"我们都被动过手脚。
"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
沈昭拉开配电柜最下层的抽屉,取出贴着"戊巴比妥钠"标签的注射器。
玻璃安瓿在应急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这是能让人在三十秒内失去意识的剂量。
"你要对谁用这个?
"陆时晏按住她的手,"追杀我们的人,还是我?
"沈昭没有回答。
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新消息带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式像素游戏音效跳出来:游戏提示:找到蓝色贝壳的人将获得记忆钥匙与此同时,陆时晏的西装内袋传出震动。
他掏出的怀表里嵌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两个穿着实验服的年轻人站在海滨,手里举着相同的蓝色贝壳。
海浪模糊了他们的面容,但其中一人锁骨处的胎记清晰可见。
"看来我们得玩这个游戏了。
"陆时晏用指节敲了敲怀表玻璃,"不管布局的是谁,他显然很了解——"破窗声打断了他的话。
催泪瓦斯弹滚落到两人脚边,白烟瞬间充满了狭小的配电间。
沈昭在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感觉到有人将注射器塞进了她的掌心,而那个人的手指,正按在她后颈的植入点上,像在输入某种密码。
第3章:被篡改的标本刺眼的白光透过眼皮,沈昭在尖锐的耳鸣声中苏醒。
消毒水的气味比记忆中的更加浓烈,带着某种刻意为之的洁净感。
她尝试活动手腕,金属镣铐与病床栏杆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醒了?
"熟悉的声音从右侧传来。
沈昭艰难地转头,看见陆时晏被束缚在相邻的病床上,白衬衫领口沾着血迹。
他的额头贴着一组电极片,连接着嗡嗡作响的仪器。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的眼神变了,那种初见时的困惑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某种令人心悸的清明。
天花板角落的扬声器突然传出电流杂音:"欢迎参加记忆校准测试,本轮主题是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沈昭猛地挣动镣铐。
她的白大褂被换成病号服,左臂静脉插着输液针头,淡黄色的液体正以缓慢的速度注入体内。
她太熟悉这种药剂——戊硫代巴比妥,俗称"吐真剂"的改良版,能让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丧失说谎能力。
"别费力了。
"陆时晏的声音异常平静,"这是科锐的地下实验室,墙壁里嵌着三层合金板。
"他转动被固定住的手腕,露出手表内侧闪着红光的微型装置,"从我们被带来己经过去六小时十二分,期间他们给我注射了记忆增强剂。
"沈昭的瞳孔骤然收缩。
记忆增强剂是黑曜石项目的核心成果,尚在实验阶段就因伦理问题被叫停。
它能强制激活大脑深层记忆,但副作用是——"我知道林晚是谁了。
"陆时晏突然说。
他的眼球布满血丝,像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强光***,"她不是我的前女友,而是你的学姐。
七年前,你们共同参与了海马体记忆编码实验。
"墙壁上的显示屏突然亮起,播放起模糊的监控录像:年轻的沈昭穿着实验服,正在给躺在扫描仪里的志愿者做标记。
镜头拉近,那个闭着眼睛的男人侧脸——分明是陆时晏。
"ST-714不是日期。
"扬声器里的声音带着机械合成的笑意,"是实验体编号。
第七批十西号,多巧,你们两个刚好配对成功。
"沈昭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破碎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深夜的实验室、闪烁的脑波仪、陆时晏手臂上渗血的电极伤口...还有林晚撕心裂肺的喊声:"快走!
他们要用活体做记忆移植!
"输液架上的袋子突然剧烈晃动。
沈昭盯着突然加快的滴速,意识到药物正在被远程控制加速注入。
她的指尖开始发麻,视野边缘泛起黑雾。
"看着我!
"陆时晏厉声喝道。
他的声音像刀锋劈开迷雾,"记住这个数字——314159,圆周率前六位。
这是当年实验舱的紧急终止密码。
"沈昭的嘴唇不受控制地蠕动,药物正在侵蚀她的意志力。
在即将坠入黑暗的前一刻,她看见陆时晏用额头撞击病床护栏,鲜血顺着他的眉骨流下,在雪白的床单上绽开刺目的花。
"密码...错误..."机械声突然卡顿,"检测到实验体出现抵抗行为,启动二级约束程序。
"天花板弹出机械臂,锋利的针头对准陆时晏的颈部动脉。
沈昭在混沌中听见金属碰撞的脆响——陆时晏竟然挣脱了一只手铐,他扯下电极片按在机械臂的关节处,高压电流让整个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
"现在!
"他扑到沈昭床边,染血的手指按在她后颈的植入点上,"念出数字!
"剧痛如闪电般贯穿脊椎。
沈昭在剧痛中嘶喊出那串数字,整个房间的电子设备同时爆出火花。
束缚带自动弹开,她滚落床沿时看见陆时晏徒手掰断了输液针头。
走廊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陆时晏拽起沈昭冲向通风管道,他的手掌温度高得吓人——记忆增强剂正在引发高热。
在钻进管道的刹那,沈昭回头看见显示屏上最后闪过的画面:林晚被束缚在同样的病床上,而站在她身边操作仪器的,赫然是年轻十岁的陆远川。
通风管道狭窄逼仄,沈昭的膝盖摩擦着冰冷的金属。
爬过某个转角时,陆时晏突然僵住身体。
月光从通风口栅栏透进来,照见他手中不知何时多出的金属物件——那枚嵌着照片的怀表,此刻表盖内侧刻着一行小字:"当贝壳找到它的另一半,海底的钟声会为真相鸣响。
"沈昭突然想起资料室里漂浮的标本标签。
那不是普通的胎记,而是当年实验组在配对成功的实验体身上刻下的标记——就像给实验动物打耳标一样。
管道下方传来陆远川带笑的声音:"真感人,记忆消除三次都没能分开你们。
不过这次,我会记得把海马体切得更干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