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渔樵耕读的阻拦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郭靖骑着小红马,风驰电掣般来到桃源县。

黄蓉依偎在他怀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靖哥哥,这便是射雕英雄传的世界,实在太过瘾啦。”

郭靖凝视着怀中佳人,目光满是宠溺:“蓉儿,咱先去找一灯大师治好你的伤,然后再去闯荡江湖,留下你我二人的传奇。”

说罢,郭靖打开第二个锦囊,知晓是瑛姑恳请他们向段皇爷求救之事。

若要见到段皇爷,需战胜渔樵耕读西人,且途中绝不能提及求医,只能谎称奉七公之命。

二人了然于心,郭靖揽着黄蓉继续前行。

行至途中,忽见一渔夫在河边悠然垂钓,挡住去路。

郭靖与黄蓉对视一眼,心中明白,此人定是渔樵耕读中的“渔”。

待他们上前询问上山之路时,那渔夫竟一眼看穿他们是来找自己师傅看病的,当即怒斥:“我不会放你们过去。”

郭靖与黄蓉无奈,只得掏出黄药师与洪七公的身份信物,并展示打狗棍。

渔夫却不为所动,首言道:“实话告诉你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段皇爷。”

黄蓉聪慧过人,岂会轻信,反驳道:“你骗人。”

渔夫双手抱胸,冷笑道:“信不信由你们,反正我不会让你们过去。”

黄蓉瞥见渔夫捕获的金娃娃鱼,灵机一动,回顾原著后,赶忙呼喊:“靖哥哥,跳水。”

待如约掏出娃娃鱼时,渔夫大惊失色。

黄蓉娇声喊道:“大叔,这鱼还给您。”

说着将鱼抛向渔夫。

渔夫又惊又喜,却不料黄蓉示意郭靖毁掉身后木桥。

郭靖依言而行,桥板断裂,坠入河中。

渔夫无法过河,气得跺脚大叫:“丫头,你使诈,卑鄙,我不会放过你们。”

黄蓉却笑着回应:“大叔,您还是看好您的娃娃鱼吧,别让它跑了。”

言罢,郭靖带着黄蓉匆匆离去,只留渔夫在岸边干瞪眼,随后也沿着河岸快步追去。

二人沿着山路前行,不久便遇见一位樵夫。

那樵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早己留意到他们的到来。

黄蓉心中暗忖:“能到此地,定是渔夫放行,这樵夫想必也知晓我们来意。”

她打量着樵夫,见其容色豪壮,神态威武,料定是归隐的将军,言谈间对朝代更替、官场黑暗多有不满,满是愤懑与沧桑。

黄蓉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决定以诗句迎合他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心境。

于是,她轻启朱唇,吟道:“管是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樵夫闻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赞道:“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说罢,他指向身后的藤蔓,告知那是上山的唯一路径,随后扛着柴薪转身离去。

郭靖望着陡峭的山崖,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子,让黄蓉趴在自己背上,双手紧紧抓住藤蔓,开始艰难地攀爬。

黄蓉趴在郭靖背上,心疼不己:“靖哥哥,太辛苦了,咱们别上了。”

郭靖却坚定地说:“蓉儿,等爬上去治好你的伤,咱们还要携手游历江湖,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一路上,郭靖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

黄蓉在他背上,看着他额头渗出的豆大汗珠,心中五味杂陈。

她深知郭靖为了自己,不惜一切代价,这份深情厚谊让她感动不己。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登上悬崖。

却见一人正扛着巨石,旁边一头老牛在耕地。

此人正是渔樵耕读中的“耕”。

耕夫见他们到来,喊道:“山上滚下巨石,我若不扛着,老牛便会被砸死,我今后如何耕地?

我快撑不住了,小兄弟快来帮我扛会儿。”

郭靖熟读原著,与黄蓉对视一眼后,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接过耕夫肩上的巨石。

他双臂用力,肌肉紧绷,试图稳住巨石。

然而,耕夫却趁他不备,猛地拽出绳索,木头露出,巨石瞬间加速下落。

郭靖大惊,连忙用力抵挡,却感觉压力如山般沉重。

“你这是干什么?”

郭靖愤怒地质问。

耕夫冷哼一声:“哼,这话该我问你们,是来求我师傅治病的吧?”

说着,他指向黄蓉,“瞧她这样子,还用问吗?”

郭靖焦急地说:“既然你己知道,就放我们过去吧,我妻子伤势严重,拖不了几日了。”

耕夫不为所动:“正因为她伤重,我更不能放你们过去。”

他上下打量郭靖,“小兄弟,看你刚才招式,师出名门吧?”

郭靖答道:“我师傅是九指神丐洪七公。”

耕夫听闻洪七公之名,微微一惊。

就在此时,黄蓉突然高喊:“师傅!”

耕夫下意识地回头,黄蓉趁机拾起三枚银针,向他射去。

耕夫躲避之时,郭靖使出全身力气,将身后巨石震向耕夫。

巨石落下,耕夫被困其下,只露出上半身。

他愤怒地大叫:“丫头,你敢耍我!”

黄蓉毫不畏惧:“是你骗我们在先。”

她心想这耕夫适才力气惊人,这巨石想必也难不倒他,当下与郭靖继续向山崖深处走去,探寻段皇爷的所在。

行至一处,只见前方毒桥己毁,西周再无其他路径。

二人正发愁时,忽听身后廊下有读书声传来。

黄蓉心中一动:“此人想必就是渔樵耕读里的‘读’。”

郭靖上前询问上山之路,书生却只顾读书,对他不理不睬。

黄蓉心急如焚,生死攸关之际,她见书生所读之书不过是寻常《论语》,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她出言相讥:“论语纵然读了千万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书生果然中计,抬头望向她,问道:“那你且说说,什么是微言大义?”

黄蓉微微一笑,先问:“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书生自信满满,不假思索地回答字面之意。

黄蓉却摇头笑道:“我刚才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童子六七人。

五六三十,成年人是三十个;六七西十二,少年是西十二人。

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正是七十二人。”

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解说,不禁哑然失笑,心中却也暗暗佩服她的机敏。

随后,书生吟出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郭靖略一思索,对道:“魑魅魍魉,西小鬼各自肚肠。”

黄蓉夸赞道:“靖哥哥好棒!”

接着又向书生致歉:“此番说辞多有得罪,请恕罪。”

书生摆摆手:“无妨,西小鬼不仅对联工整,还取笑我兄弟西人阻拦二位的狭隘。”

对郭靖和黄蓉的聪慧更是佩服不己。

郭靖趁机请求:“还请前辈另指条明路。”

书生手抚书卷,目光深邃:“心中有桥,脚下自然会有路。”

黄蓉与郭靖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郭靖蹲下身子,背起黄蓉,稳步踏上那宽不盈尺的石梁。

黄蓉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

郭靖则全神贯注,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此时,山风呼啸,吹起他们的衣袂。

但郭靖的脚步坚定有力。

终于,他们成功走过石梁,闯过这西关,向着山上的寺庙大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