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位
接受了原主记忆的朱蹇,哦,不,现在叫朱由检,知道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宣读继位诏书,定下自己的年号,和为自己死去的皇兄定下一个庙号。
他挥了挥手,打断还在喋喋不休的王承恩,开口道:“好了,王伴伴,朕知道了,你宣读诏书吧!”
“啊…哦!”
王承恩,突然被打断,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幸亏蚀他也见过的场面,短暂的失神,他立即反应过来,拿出早己准备好的即位诏书,缓缓展开念道:维我国家受天明命,累洽重熙,列圣相承,代增其德。
我皇兄大行皇帝元良主器七余年,睿智英资夙炳灵于天授,禔躬缮性兼式谷于庭摹嗣缵鸿图诞敷文命,用贤纳谏,率祖以攸行,致治保邦,惟日之不足繄,克勤于永慕,遽厌世而上宾,顾命眇躬属慈神器。
朕茕茕在疚,岂忍遽闻,而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人等累笺劝进,辞拒至再,情益恳切,乃遵遗诏以廿西日祗告天地祖宗社稷,即皇帝位。
朕以凉德,方在幼冲,深维上天眷命之隆,祖宗付托之重,孰凭依而攸济,在典则之作求,惟兹临御之初,宜有涣颁之号,其以明年为崇祯元年,王妃周氏为皇后,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
大殿中的文武大臣听完诏书,双手握住笏板,毕恭毕敬的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首到这里,这个繁琐的登基流程,终于全部走完,朱由检从此刻起,就是大明帝国合法的掌控者。
朱由检听到年号崇祯,原本还想打断王承嗯继续念下去,现场来个更改年号的戏码;随后,想想还是算了,心想既然自己打算改变崇祯皇帝在历史上的结局,更改年号后,以后历史上记载的就可能不是崇祯皇帝了。
看着眼前这些毕恭毕敬弯腰行礼的文武大臣,朱由检心中暗自嘀咕:假如不是知道历史上你们当中除了极个别的官员是真真的忠于职守,为国为民外,其他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视国家利益无物。
老子真的会被你们的表面功夫给欺骗了。
现在,他还需要他们这些大臣们稳定朝局,等自己训练出一支听命于自己,能打胜仗的军队以后,再慢慢对他们之中那些尸位素餐,一心只为自身利益之辈算账。
朱由检心绪万千,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半点变化,只是缓缓开口:“众爱卿平身!”
站在朱由检一旁的王承恩,见此知道到此,新皇的继位仪式己经全部完成,现在该自己出言结束今天的朝会了。
他向前迈出一小步,用他那尖锐如公鸭般的嗓音,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忙活了大半天的朱由检,听到王承嗯这一句退朝,挪了挪己经有些麻木的***,正准备起身回乾清宫休息,这时,站立的文武大臣中走出一人。
原来正是时任宗人府宗人令的定国公,徐希皋出班奏道:“臣有本奏,启奏陛下,关于大行皇帝的谥号,臣同宗人府左右宗正及礼部众官员商议后,暂定两个谥号 ,一是: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庙号熹宗;二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皇帝,庙号哲宗;具体定哪一个,需由陛下定夺。”
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设立大宗正院,洪武22年,1389年,改名 宗人府)。
主官宗人令,正一品。
宗人府负责掌管皇族名册、编写玉牒。
宗人府负责在玉牒上写宗室子女適庶、名字、册封、继承、出生时间、死亡时间、婚嫁、谥号、丧葬这些事情。
宗室人员有请求时,宗人府要上报皇上。
最初由亲王在宗人府任职,后来由勋戚大臣管理宗人府。
朱由检一见原来是宗人令的定国公徐希皋,他心中暗自嘀咕:幸好这个老小子及时出言,不然自己此刻可己经起身准备离开了。
自己之所以可以继承皇位,全乃皇兄念及兄弟之情,不忍自己就蕃,及皇兄并无子嗣。
不然,皇位怎么可能轮到自己来坐。
假如,此刻一心只顾着完成自己的登基大典,而忘乎所以,却忘记给自己死去的便宜老哥定谥号,庙号。
哪天下臣民会怎样想?
自己的皇嫂会怎样想?
翰林院那群酸儒监修,会如何在史书上记载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不管他们怎么现,单单自己就无法面对,一首以来对自己原身照顾有加的皇嫂张氏。
想及此处,朱由检看向打断自己回去休息的定国公,目光也越发柔和起来,柔声道:“老国公,快快平身。”
后又吩咐站在一旁的王承恩:“王伴伴。
快给老国公搬一张椅子。”
徐希皋见新帝还让人给自己搬一张椅子,顿时也受宠若惊,连忙谢道:“臣,叩谢陛下天恩!”
随即,一脸带笑容坐在王承恩吩咐两个年轻太监搬到大典的椅子上。
朱由检也没有想到礼部给出的谥号和庙号,竟然就是历史上朱由校和崇祯的谥号,庙号,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历史的惯性。
心中稍微思索了一番还是不改变历史上给于自己兄长的谥号,缓缓开口道:“那就给皇兄定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庙号明熹宗。”
“吾皇圣明……”群臣又是一通彩虹屁。
朱由检摆摆手打断,又开口问道:“工部尚书何在?”
工部尚书刘廷元,听到皇帝钦点自己的名字,也是一脸迷茫,不知皇帝有啥事询问自己,稍微犹豫了片刻,立即恭恭敬敬站出来,回道:“臣在。”
朱由检看到工部尚书是一个干瘦的老头,胡子都有些花白了,但是精神却十分抖擞,便问道:“朕问你,大行皇帝的陵寝是否己经开始修建,何时才能完成?”
原来,天启皇帝在位时间七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是天启皇帝正值壮年,就还没有开始修建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