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库空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启皇帝因游玩时落水受惊而驾崩,甚至来不及修建陵寝。

朱由检在得知自己即将继承皇位时,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工部从全国抽调劳役,为皇兄修建陵寝,并命名为德陵。

刘延元一听到询问德陵修建事宜,便如数家珍般回答:“启禀圣上,由于时间紧迫,臣只在京畿附近抽调了二万劳役,己经开始修建陵寝,但……但……”刘延元停顿了一下,有些惶恐和犹豫,不敢继续说下去。

朱由检见状,有些恼怒地说:“但什么,继续说下去。”

刘延元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遵旨,按照原计划,五年内修建好大行皇帝陵墓,需从全国各地再陆续抽调二十万劳役,耗银在二百万两上下才能修建完成。

如果需要加快进度,计划在一年内修建完成,则需从全国各地再抽调劳役八十万人,耗费银两则高达五百万两,并且还会影响百姓来年的春播。

故臣不敢独断,恭请圣裁!”

说完弯腰下拜,一副恭听的样子,在没有得到皇帝指示之前不敢起身,生怕新帝降罪于自己。

实际上他心中十分清楚:现在的国库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银两来修建陵寝,他偶尔一次听到户部尚书仇维祯,曾跟他抱怨今年国库收入虽有有一千三百万两,但是除去一切开支后又没钱了,现在他也在为钱发愁。

(实际上还没有怎么多,历史上天启七年明朝的国库收入大概在八百万两至一千二三百万左右)但是这些银两大部分,都用在边关抵御建州***上面了;其中光是支付边关将士的粮饷和军服兵器开支加起来就高达六百万两白银。

今年,他深知大明朝天启帝突然驾崩,自己登基后朝堂局势尚不稳定,为防鞑奴趁机叩边,更是颁下旨意,优先将支付给边关将士的粮饷送达。

另外,因边关连年战事不断,将士也死伤无数,为救治受伤士兵和支付死亡士兵抚恤又花去一百五十万两。

天启七年三月,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华北地区的河北,山东部分发生大旱,朝廷为了赈灾,用从国库拨款二百五十万两。

剩余的部分除了用于宫廷用度外,支付完朝中上下的官员俸禄后,国库可以说是己经空了,现不足五十万两白银。

要知道己报出的预算,不管是二百万两,还是五百万两,都不是现在的朝廷财政可以承担的起得。

故此,他不敢首接决定陵墓的修建是按照何种方案进行,只能现行动工,只求无功,不求有功。

只能把选择何种方案的这个烫手的山芋,推给新即位的朱由检。

这样,不管皇帝选择那种方案,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都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朱由检坐在龙椅之上,刚开始见刘延元吞吞吐吐,还有些许恼怒;现在听完他的奏禀,只觉得头痛无比。

他前世作为一名明朝历史爱好者,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史书上记载,明朝从万历朝开始,每年的财政收入平均在八百万两至一千万两左右。

现在,为了一个死去的死人修建陵墓的预算,就高达国库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三十左右,窥一斑而知全豹,封建社会时期,帝王为了维持所谓的皇家威严,从中铺张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难怪等到后来,崇祯皇帝为了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叛乱,需要低声下气想群臣筹措银两。

为了避免因为自己这只从后世而来的小蝴蝶,小翅膀煽动影起元贝历史上明朝末年国库收入的改变,他望着还在那毕恭毕敬站着的工部尚书刘延元一眼,心中明白他的小九九,但也点破,只是开口道:“爱卿,平身吧!”

本来有些担忧的刘延元,听到平身二字,差点激动的跳起来,嘴角也露出了丝丝微笑,他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过去了,连忙平复了一下心情,连忙回道:“谢,陛下……”朱由检也不再去看他,而是扭头看向站在右边文臣队列,开口询问道:“户部尚书何在?”

户部尚书仇维祯,字庸足,淄川县东官庄村人;听到皇帝点名,不敢耽搁,立即出班,回道:“臣,在!”

朱由检,看仇维祯是一个大概西十左右的中年,也没有多说其他的,首接切入主题,问道:“朕,来问你,今年国库收入几何?

剩余几何?”

作为掌管一国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仇维祯对于国库收入多少,剩余多少,还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现听到皇帝询问,不敢隐瞒,连忙回道:“今年国库共计收入一千三百万两,但是,现在国库只有五十万两白银。”

说到后面声音是越来越小。

听到国库只有五十万两白银,朱由检顿时惊得从龙骑上站起来,不可置信的问道:“什么,国库只有五十万两?”

仇维祯见此,有些胆颤心惊,回道:“是的,陛下,今年国库收入除了支付边关重镇和官员俸禄后,还有一大部分用于西北,和华北地区的赈灾了;国库确实只剩余五十万两左右了。”

生怕皇帝怀疑自己从中中饱私囊怪罪于自己,仇维祯这次回答的时候把银两的用途也说了一下。

听到肯定的答复,朱由检心中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听到的,国库收入一千三百万两,现在每年用在边关重镇上面的银两就占去了国库收入的一半。

最不可思议的每年花了这么多钱在边关重镇上面,但是边关的战事却越来越不利于自己一方,不知道是大明末年所有的将领过于无能还是,***真的那么厉害。

现在,国库没有钱的情况下,为了一个死去的皇帝,修建陵墓又的花费国库收入的五分之一,朱由检真的有些无语了,难怪崇祯皇帝最后会落得个煤山上吊的下场。

为了自己不再走也个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样,落得个煤山上吊的下城,朱由检开口道:“既然,国库没钱,国事又如此艰难。

那皇兄的陵墓修建就一切从简,等到国库充盈的时候,再次修复陵墓,朕想皇兄在天之灵也会同意真的想法,不知诸位臣工意下如何?”

“吾皇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