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归桃源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天,高铁载着楚清姿驶离都市的钢铁丛林。

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成连绵的田野和起伏的青山。

离故乡越近,心绪越是翻涌。

拖着行李箱走在回老宅的小路上,故乡的变化悄然映入眼帘。

记忆中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路旁点缀着新栽的花圃。

许多老屋的墙壁被粉刷一新,掩映在绿树浓荫中,显得宁静安适。

河边步道上,传来孩童嬉闹的笑声,几个小小的身影正追逐着跑过。

田野铺展着新绿,远山如黛。

熟悉的乡野气息带着暖意拂面而来,积压在心头的沉重,仿佛被这风一点点吹散了。

推开那扇褪尽朱漆、吱嘎作响的院门时,楚清姿的心异常平静。

小院里,时光以最首接的方式展示着荒芜。

曾经规整的青草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半人高的野蒿,在初夏的风里肆意摇晃,将通往正屋的石板小径完全淹没。

角落那棵老槐树枝干虬结,叶片稀疏,透着病恹恹的气息。

母亲珍爱的山茶花盆只剩下空盆,歪倒在青苔遍布的地上。

墙体斑驳,大片灰泥剥落,露出底下暗沉的砖块。

门窗紧闭,玻璃蒙着厚厚的灰尘泥痕。

一股浓重的、混杂着朽木、湿土和霉闷的气息扑面而来,无声地宣告着这里的被遗忘。

楚清姿静静站着,深吸了一口这苦涩的空气。

没有预想的痛楚,只有一种沉重的平静。

父母离开,家园衰败,这是时间流逝的必然。

房梁未折,西壁犹存,老树尚在,这便是它沉默的韧性。

她接受这份由父母逝去带来的必然荒凉,这是她必须承担的现实。

她放下行李,正准备动手清理,一道带着巨大惊喜的高亢乡音瞬间打破了小院的死寂:“哎哟喂——!

快瞧瞧!

那是谁?!

清姿?!

老楚家的清姿丫头回来啦?!”

楚清姿转头,只见隔壁的张婶提着菜篮子,眼睛瞪得溜圆,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院子,粗糙的手一把就攥住了楚清姿的手腕,热乎乎地:“可算是把你盼回来了!

你这狠心的丫头,一走就是六年哪!

连个音信都没有!”

她上上下下打量着楚清姿,“瘦了瘦了!

不过这眉眼还是俊!

回来好,回来就好啊!”

“张婶家嚷嚷什么?

什么清姿……”隔壁院的王伯叼着旱烟袋,眯着眼出现在院门口,看清了人,猛地一拍大腿,“嘿!

真是清姿丫头!

好家伙,你可算舍得回来看看喽!”

他看着荒芜的院落,语气从惊喜转为沉沉的叹息,摇摇头:“唉,可惜了…你爹妈那会儿打理得多精神,这院子,这买卖……如今看着,真叫人心里不落忍……哟!

这热闹劲儿,清姿回来啦?”

对面屋的李阿婆也颤巍巍走出来,脸上笑开了花,“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你爸妈就盼着你能安稳呢。”

一下子被几位熟悉的乡邻围着,七嘴八舌的问候、嗔怪、惋惜交织着浓重的乡音,像一阵阵暖风,吹散了小院的冷清。

张婶紧握的手,王伯摇头的叹息,李阿婆慈祥的笑容,这份毫不掩饰的亲近和关心,真切地暖着楚清姿的心。

送走几位热心的乡邻,楚清姿约好的镇上家政人员也到了。

看着他们开始打扫屋内的积尘,楚清姿心头微松。

她转身穿过回廊,走向后院父母居住的小院。

院门挂着一把老式挂锁。

她找出那把微微泛锈的铜钥匙,插入,用力一转。

“咔哒。”

锁开了。

小院里映入眼帘,积尘厚实,蛛网遍布,但水电总闸一开,灯竟然亮了,水龙头也哗哗流出清水。

门窗框架结实,玻璃完好。

这意味着,只需彻底打扫,这里很快就能恢复居住。

楚清姿心中有了计划:自己住回那间采光最好、窗外就是老桂树的房间,那曾是她的闺房。

父母的房间,稍后可以改成书房。

她安排了一名家政专门打扫自己的房间,深吸一口气,推开了父母卧房紧闭的门。

吱呀——门轴干涩作响。

屋内光线昏暗,空气里弥漫着旧物特有的陈腐气息。

陈设依旧保持着父母生前的样子,朴素整齐,却在厚厚的灰尘覆盖下透着凄凉。

楚清姿胸口微紧,闭了闭眼,压下翻涌的情绪。

她拉开门口一个矮柜抽屉,打算整理遗物。

指尖触碰到一个硬壳小笔记本,暗红色的塑料封皮。

她疑惑地抽出,拂去浮尘。

翻开泛黄的纸页,一行行娟秀工整的小字跃入眼帘。

“青蒜炒河虾:活虾半斤,青蒜切段…油热下姜末爆香…腌笃鲜:春笋要选嫩尖,咸肉过水去咸…桂花糯米藕:选粗短老藕,孔大…塞糯米要耐心…”字迹旁边,还细心标注着:“囡囡爱”、“老楚喜”、“小火慢炖方入味”……是妈妈的笔迹!

是妈妈记录下来的家常食谱!

楚清姿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三个小小的“囡囡爱”,眼眶骤然发热。

灶台上氤氲的水汽,妈妈系着旧围裙微微弓着背的侧影,还有那弥漫在整个小院、温暖又诱人的食物香气…仿佛就在昨天。

酸涩和暖意交织着堵在胸口,她深深吸了口气,才压下那股汹涌的情绪。

就在这时——“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