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林晓芸在图书馆找到正在看《国富论》的齐志远,好奇地问。
齐志远合上书,微笑着看她:"突然想通了一些事。
人生短暂,不能虚度。
"林晓芸歪着头看他:"你说话怎么像个老头子似的。
"齐志远心中一凛,赶紧调整语气:"我是说,高考快到了,得抓紧时间。
""对了,"林晓芸从书包里拿出一叠纸,"这是我整理的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也许对你有用。
"齐志远接过资料,内心一阵温暖。
前世林晓芸就是这样,总是默默关心他人。
他曾经多么幸运拥有她,又多么愚蠢地失去了她。
"晓芸,"他突然认真地说,"你想考什么大学?
""北大或者复旦吧,学中文。
"林晓芸眼睛亮了起来,"不过分数线很高,我可能...""你一定可以的。
"齐志远坚定地说,"我们一起努力。
"林晓芸惊讶地看着他,然后甜甜地笑了:"好啊,一起努力。
"时间飞逝,高考转眼即至。
当齐志远拿到语文试卷,看到熟悉的作文题目时,他几乎要大笑出声。
数学卷上那道"压轴题"更是与他记忆中的分毫不差。
他运笔如飞,如有神助。
放榜那天,全校震惊——齐志远,这个高二时还在年级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竟然以全校第三、全省前五十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这...这不可能!
"班主任拿着成绩单的手在发抖,"齐志远,你是不是...""老师,"齐志远平静地说,"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校长亲自为他戴上了大红花,全校师生鼓掌欢呼。
在人群中,齐志远看到了林晓芸——她也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正含泪对他微笑。
"北京见。
"散会后,齐志远悄悄对她说。
林晓芸红着脸点点头:"北京见。
"暑假里,当其他同学忙着聚会、游玩时,齐志远己经开始为未来布局。
他翻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一共387元,又说服父母把给他准备的大学学费先借给他。
"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父亲齐卫国皱着眉头问。
"爸,我在图书馆看到报道,深圳特区正在飞速发展。
"齐志远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我想趁暑假去那边看看,做些小生意,赚点生活费。
""胡闹!
你一个高中生...""我己经考上北大了,"齐志远平静地打断父亲,"而且我己经十八岁了。
爸,让我试试吧,如果两个月内赚不到钱,我立刻回来安心准备上大学。
"最终,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勉强同意了,但只给了他200元。
拿到钱后,齐志远并没有去深圳,而是去了上海。
他清楚地记得,1985年夏天,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熊猫"邮票,由于印刷问题,其中一枚"熊猫吃竹"的邮票出现了罕见的错版——竹子的方向印反了。
这套邮票在九十年代价格飙升至数万元一套。
他在上海各大邮局穿梭,买下了能买到的所有"熊猫"邮票。
钱花光后,他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国库券。
当时普通百姓对国库券认识不足,很多工人拿到单位分配的国库券后,宁愿以八折甚至七折的价格变现。
齐志远用剩下的钱,以七五折的价格收购了大量即将到期的国库券,这些券几个月后就能按面值兑付。
"小伙子,你买这么多国库券干什么?
"一个被他收购了200元国库券的老工人好奇地问。
"支持国家建设嘛。
"齐志远笑着说,心里却在计算——这笔投资两个月后就能带来近30%的回报。
八月底,齐志远回到家乡,将邮票小心地藏好,然后将兑现的国库券利润展示给父母看——200元变成了近300元。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父亲震惊地问。
齐志远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深圳那边有工厂招临时工,工资很高。
我还帮人跑腿买东西,赚了些差价。
"父亲将信将疑,但看到实实在在的钱,也就不再多问。
母亲则高兴地多做了一盘红烧肉庆祝。
临去北京前一周,齐志远在家乡的小邮局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当时他正在询问是否有1980年的"猴票",这是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未来价值连城。
"小伙子也对邮票感兴趣?
"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在旁边问道。
齐志远转头,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突然,他浑身一震——周明远!
未来中国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九十年代股市的"私募教父",二十一世纪初的亿万富翁!
此时的周明远还只是县财政局的一个小科长,业余爱好集邮。
"是的,我对稀有邮票很感兴趣。
"齐志远强压住激动,平静地回答。
两人聊了起来,从邮票谈到经济,再谈到改革开放。
齐志远有意无意地展示了自己对经济形势的独到见解,让周明远大为惊讶。
"小齐啊,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不简单。
"周明远拍拍他的肩膀,"到了北京记得联系我,我有个朋友在人民银行工作,也许能给你一些指导。
"交换了联系方式后,齐志远知道,自己己经撬动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1985年9月1日,北京火车站。
齐志远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站台,深吸一口首都的空气。
西十年前,他带着迷茫和不安来到这里;今天,他胸有成竹,准备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齐志远!
这边!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他转头,看到林晓芸在人群中向他挥手,阳光透过北京站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她身上,宛如西十年前那个雪夜里,他从餐厅窗口看到的温暖灯光。
这一次,他绝不会让那光芒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