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人名为贾雨村,于寒门之中崭露头角,却也在这尘世中迷失了自我。
这一日,贾雨村正于书房中研读卷宗,忽闻门房来报,说是有故友来访。
贾雨村眉头微皱,心下疑惑,却还是整了整衣衫,出门相迎。
待见到那故人,竟是多年前曾资助自己进京赶考的甄士隐。
贾雨村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忙笑着将甄士隐迎进屋内。
甄士隐虽面带微笑,可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忧虑。
两人落座,寒暄了几句后,甄士隐终于忍不住开口道:“雨村兄,今日前来,实是有一事相求。
我那苦命的女儿英莲,多年前走失,近日听闻她竟卷入了一场官司之中,还望雨村兄看在往日情分上,出手相救。”
贾雨村心中一沉,他自然知晓英莲之事,也在断案时认出了她便是甄士隐的女儿。
可如今自己正处于仕途上升期,若插手此事,只怕会得罪那薛家,影响自己的前程。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甄兄,此事我也有所耳闻。
只是这案子牵扯甚广,我如今身为官员,需依法办事,实在不好轻易插手啊。”
甄士隐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雨村兄,当年我资助你进京赶考,可不是为了让你如今这般冷漠无情。
英莲是我唯一的女儿,你若能见死不救,于心何忍啊!”
贾雨村心中有些不悦,却还是强忍着说道:“甄兄,我并非不想帮忙。
只是官场如战场,我若贸然行事,只怕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还望甄兄能体谅我的难处。”
甄士隐见他如此决绝,不禁悲愤交加,他指着贾雨村的鼻子骂道:“好你个贾雨村,当初我真是瞎了眼,才会资助你这个忘恩负义之人!”
说罢,便转身拂袖而去。
贾雨村望着甄士隐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此举定会遭人诟病,可在这名利的诱惑面前,他终究还是选择了舍弃恩情,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仕途。
从此,贾雨村在这官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将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段令人不齿的骂名。
贾雨村这人真的很让人不齿。
林如海那么赏识他,举荐他,可他对黛玉在贾家的遭遇袖手旁观。
他的忘恩负义不是偶然,从他对甄士隐的做法就能看出。
甄士隐资助他赶考,他却在面对甄士隐被拐卖的女儿时,为保官职昧良心办案。
他一心仕途,所谓的才学只是他向上爬的工具。
那些贵人以为他正首才帮他,可他根本不顾恩情。
他两次“护送”黛玉进京,看似巧合,实则是他为自己升迁的谋划。
他就像那种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贾雨村变坏跟他的仕途不顺有关。
他寒窗苦读才当上知府,却被同僚排挤罢官。
这对他打击极大,毕竟他是有抱负之人。
罢官后他西处游历找门路复职,可他没靠山。
在这种困境下,他为了重回官场,就开始不择手段。
像在处理薛蟠案件时,他本知道真相,却为了讨好贾家等权贵,乱判案子。
他逐渐迷失在对名利的追逐中,人性也就慢慢变坏了。
可见,在那个官场环境下,没有背景又急于求成,很容易让人走向堕落。
贾家抄家时,贾雨春不但不救,还落井下石,令人痛恨不齿,贾雨村最后也落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再次被罢官坐牢,估计没有人再会去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