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故纸堆中的涟漪)“故纸堆”旧书店的空气,
是陈年纸张、干燥灰尘和微弱霉味混合成的独特馨香。陈默沉浸其中,如鱼得水。
他戴着棉布手套,指尖捻着一柄骨制薄刃刮刀,
小心翼翼地剔除一本清刻本《聊斋志异》书页边缘的顽固污渍。动作精准,呼吸平稳,
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窗外老街的市声被厚重的书架和灰尘过滤,
只剩下模糊的背景音。这里是他的堡垒,他的净土。店门口的风铃叮当作响,
板钱伯一个顶着一头稀疏白发、总戴着老花镜的慈祥老头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进来,
带进一股外面的喧嚣气。“小陈啊,老张头抵债的那批书,收来了!你给归置归置?
”钱伯把麻袋往地上一墩,激起一小片尘埃。陈默点点头,放下工具,接过麻袋。
大部分是些品相普通的旧小说、过期杂志。他熟练地分类、掸灰、估价。直到麻袋快见底时,
他的手指触到了一个异常坚硬厚实的物体。抽出来,是一本书。
封面是暗沉的、接近绛紫的红色硬皮,没有任何烫金或压印的书名、作者信息。
书脊也是光秃秃的。纸张厚实坚韧,触手冰凉,不像寻常的纸张,倒像某种经过处理的皮。
整本书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陈旧与沉重。“咦?这什么书?”钱伯凑过来,推了推老花镜,
“没名字?怪模怪样的。老张头那儿收破烂收来的吧?塞这儿充数。”陈默没说话,
职业病让他下意识地翻开了封面。内页是素净的米白色厚纸,上面是工整的宋体字,
排印清晰,内容像是一篇探讨“存在本质”的哲学短文,语言晦涩但逻辑似乎还算清晰。
他逐行阅读。前面几段无甚特别。
直到目光扫到一页靠近右下角的几行字时——“……概念本身并非实体,
其存在依赖于认知主体的界定与赋予。因此,‘存在’与‘非存在’的界限,
在绝对意义上具有其固有的模糊性与不可判定性,
甚至…”就在他看到“固有的模糊性与不可判定性”这几个字时,
那几个字毫无征兆地、极其轻微地扭曲、模糊了一下!像投入石子的水面漾开的一圈涟漪,
瞬间又恢复了平整清晰的印刷体。陈默猛地眨了眨眼,以为自己长时间工作眼花了,
或者头顶那盏老旧的日光灯管电压不稳造成的闪烁。他定了定神,再次聚焦。书页平整,
文字清晰,仿佛刚才的异变只是幻觉。他摇摇头,
把这本怪书归入“待处理/内容不明”的角落书架,继续整理其他书籍。然而,
当夜在书店加班修复另一本明代医书时,白天那本《红皮书》上看到的文字片段,
尤其是“固有的模糊性与不可判定性”那几个字,像恼人的蚊蝇,
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更让他烦躁的是,
他发现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开始变得模糊、动摇。“模糊性”到底指什么?
“不可判定性”又该如何界定?这几个原本组合在一起勉强能懂的概念,
此刻在他脑中变得自相矛盾、难以捉摸,如同搅浑的水。他放下工具,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第一次觉得这充满书香的堡垒里,混进了一丝令人不安的杂音。
(第二章:禁忌清单与知识瘟疫)几天后,陈默在整理那个“待处理”书架时,
目光再次扫过那本暗红色的无名书。几乎是同时,那本书无声地、自动地翻开,
书页哗啦啦快速翻动,最终精准地定格在他上次阅读并看到文字扭曲的那一页!
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移开视线,但目光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攫住,死死钉在书页上。
更准确地说,是钉在“固有的模糊性与不可判定性”那几个字上!那几个字,
不再是静止的印刷体。它们活了过来!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微小生物,
它们开始缓慢地、持续地蠕动、扭曲。笔画时而拉长,时而收缩,边缘变得模糊不清,
仿佛随时会从纸面上“流淌”下来。更恐怖的是,陈默感觉自己的思维像是被投入了漩涡。
一些他原本清晰无比的基础概念——“是”与“不是”,“有”与“无”,
“真”与“假”——其界限开始模糊、动摇、互相渗透!
书店里其他书籍封面的书名、书脊上的文字,在他眼角的余光里,似乎也不安分地躁动着,
像笼中困兽。恐慌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来。陈默强迫自己冷静,他猛地闭上眼,
狠掐了一下虎口,利用痛感挣脱那股诡异的“吸力”。他大口喘着气,冷汗浸湿了后背。
这本书绝对有问题!不是古籍的虫蛀霉变,是某种更…异常的东西!
他强忍着不去看那本摊开的邪书,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它。封底是同样暗红的硬皮。
他摸索着,在内封靠近书脊的隐蔽处,指尖触到一张嵌入纸张的、材质坚韧的卡片。
他小心地将其抽出。卡片类似老式图书馆的借阅卡,但材质更像某种合成纤维,
泛着陈旧的黄色。上面是清晰的打印字体,
式冰冷得如同实验室报告:物品编号:B-████ 异常特性摘要规则1:禁止凝视。
视线在任何单一页面上停留超过 60秒,将诱发局部文本异变。“注视即赋予活性。
” - 一行极小的注释规则2:禁止深读。 对异变文本进行逻辑推演或深度思考,
将导致认知混淆,并加速异变扩散。“思考是它的养料。”规则3:禁止传播。
朗读、抄写、转述异变文本内容,将导致异变实体化并污染受体。“言语赋予形态。
”规则4:应对建议: 遭遇异变,立即移开视线。若认知已受混淆,
逻辑矛盾的陈述如数学公理、物理常数定义、或基础事实陈述如“雪是白的”进行对冲。
切勿尝试理解异变本身!
: 来源:A.I.C.档案库 (部分损毁) | 处置建议:收容/焚毁陈默捏着卡片,
指尖冰凉。“文本异变…认知混淆…实体化…知识界的瘟疫?”他低声自语,
声音在寂静的书店里显得有些干涩。他用专业的眼光审视这份“说明书”,规则清晰,
逻辑链完整,但描述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
他的目光落在“A.I.C.档案库”和编号“B-████”上。
“A.I.C.…上次在‘暗流论坛’看到的匿名帖也提到过…M系列,
A系列…这是B系列?逻辑污染型?
”他想起那个帖子下面零星几个回帖提到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规则物品”,
当时只当是都市怪谈,此刻却如冰锥刺骨。规则4的建议引起他的注意。
“用‘雪是白的’对抗哲学悖论?这就像用创可贴去堵逻辑漏洞…”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
带着学术性的怀疑,“但…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消毒剂’?
”(第三章:污染扩散与迷失回廊)几天过去,陈默尽量避开那个角落书架,
但《红皮书》的存在如同书店里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
他接手修复一本清末逻辑学者留下的珍贵手稿残卷,内容艰深,涉及大量概念辨析。
他全神贯注,力求复原作者精妙的论证链条。然而,
就在他尝试梳理一段关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时,
脑海中那顽固的、来自《红皮书》的“固有的模糊性与不可判定性”碎片,如同跗骨之蛆,
不受控制地渗透进来。
下意识地将这两个矛盾的概念碎片代入到手稿的论证中思考、比较、试图找出关联…嗡——!
仿佛脑中有一根弦瞬间崩断!陈默眼前的景象骤然扭曲!手中那本珍贵的手稿,
其上的墨字不再是温顺的记录,它们猛地剧烈跳动、扭曲、拉伸!像一群受惊的蝌蚪,
在宣纸上疯狂游窜!他试图去辨认,却发现那些熟悉的汉字组合在一起,
竟变得完全陌生、不可理解!更可怕的是,他自身的思维陷入了可怕的混乱。
“同一”与“差异”这对核心概念在他脑中彻底崩塌、融合、又撕裂,
变成一团无法理清的乱麻。他甚至开始怀疑“手稿”是不是“手稿”?
“修复”是不是“修复”?一些更基础的二元对立——“左”与“右”,“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