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深秋的东京,寒意已深入骨髓。街道两旁的银杏树早已褪尽华裳,枯瘦的枝桠嶙峋地刺向灰白色的天空。细雪如同冰冷的灰烬,无声地飘落,覆盖了战时报纸上那些喧嚣狂热的标题,却掩盖不住这座帝国都城日益浓郁的肃杀与贫瘠。物资配给制已实行多时,街头行人的面色大多如这天气一般,灰暗而缺乏生气,只有张贴在墙上的军事捷报和征兵海报,用刺目的红墨印刷着虚假的繁荣与狂热的鼓动。
铃木节子裹紧了单薄破旧的毛衣外套,瘦削的肩膀在寒风中微微发抖。她低头快步走过街角,目光刻意避开那些写着“鬼畜米英”、“必胜”字样的标语。
对她而言,战争更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背景噪音,混杂在母亲压抑的咳嗽声、空荡荡的米缸和永远不够用的配给券里。
父亲早逝于中国东北的某个模糊战场,留下的只有一枚冰冷的金鵄勋章和这个家摇摇欲坠的重担。
母亲一病不起,昂贵的药费像无底的深渊,吞噬着节子每一个白天在纺织工厂劳作十小时换来的微薄薪水和每一个夜晚替人缝补的零星收入。
十八岁的年纪,本该如同初绽的樱花,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但节子的眼眸深处,却沉淀着远超年龄的疲惫与忧虑。
生活的重压让她习惯了沉默和低头,只有在望向病榻上母亲时,才会流露出深藏的温柔与坚韧。
“节子!节子!快来看!”
好友美惠子清脆急切的声音划破了寒冷的空气,她挥舞着一份报纸,脸颊因为奔跑和兴奋泛起难得的红晕,像雪地里突然绽放的两朵梅花。
美惠子与节子同在工厂做工,性格却截然不同,她总是像一团跳跃的火焰,即便在这样压抑的岁月里,也努力燃烧着对生活的希望。
“怎么了,美惠子?”节子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几乎要扑到自己身上的好友。
“你看这个!RAA协会的招聘!天大的好机会!”美惠子迫不及待地将报纸塞到节子眼前,手指激动地点着版面一角。
节子凝神看去。那是一则设计颇为“体面”的招聘广告,边框装饰着优雅的花纹:
作新女性——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
工作地点:南洋地区
要求:18至25岁女性,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待遇:包吃住及全套服装,高额收入,工作环境优越
为国家建设出力,成为新时代女性之楷模!
“事务员……南洋……”节子喃喃地念着这几个关键词,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工厂震耳欲聋的织机噪音、母亲痛苦的咳嗽声、配给站前看不到头的长龙……这些日常的煎熬仿佛瞬间被这则广告的光芒推开了一些。
“听说南洋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暖和极了!到处都是香蕉、椰子,根本饿不着!”美惠子双眼放光,紧紧抓住节子的胳膊,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阳光灿烂的人间乐土,“是在俱乐部里做事务工作哦!穿着漂亮的制服,坐在干净的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接待贵宾……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满身的棉絮和机油味!”
节子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她的想象力被美惠子热情的话语点燃了。脑海里浮现出在电影里看过的南洋风光:蔚蓝到不真实的大海,洁白柔软的沙滩,高大摇曳的椰子树。
她想象自己穿着挺括的白色衬衫和及膝裙,坐在明亮通风的办公室里,窗外是迷人的热带景致。
下班后,或许可以和美惠子一起去海边散步,品尝从未见过的热带水果……
最重要的是那“高额收入”。第一个月的薪水该有多少呢?足够给母亲买最好的西药,买一件厚实暖和的羊毛毛衣,买充足的粮食和白米……或许还能寄钱回来,让邻居大婶帮忙照顾母亲。这样,母亲就能好起来,这个家就能得救了。而且,广告上说得清清楚楚,是“为国家建设出力”,是光荣的事情。
希望的火焰,一旦在过于漫长的黑暗中点燃,便会疯狂地灼烧起来,足以暂时烧毁理智的藩篱。
“我们……真的可以去吗?”节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睛里重新闪烁起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光彩。
“当然!报名处就在前面不远!快去,听说好多人都去了!”美惠子拉着节子,几乎是跑着穿过飘雪的街道。
报名处设在一栋看起来颇为正规的办公楼里,外面果然排起了长队。队伍里都是和她们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孩,脸上带着相似的、混合着忐忑与强烈期盼的神情。
她们大多出身贫寒,战争和贫困夺走了她们家庭中的男性,也剥夺了她们接受更好教育或拥有体面工作的机会。
这则广告,对许多人而言,无疑是灰暗人生中突然照进来的一束强光。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穿着笔挺的制服,态度出乎意料地亲切和蔼,语气温和耐心地回答着女孩们的问题。
“请问,具体是处理什么事务呢?”排在前面的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
“哦,主要是文书和接待工作,为在南洋为帝国奋战的精英们提供后勤服务,非常重要。”工作人员微笑着,语气不容置疑,“你们将是帝国在南洋的新名片,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工作安全吗?听说那边在打仗……”节子鼓起勇气小声问了一句。
“绝对安全!”工作人员斩钉截铁,“工作地点都在皇军完全控制的区域,非常安全。你们是为军队服务,会受到最好的保护。这比留在国内忍受饥饿和寒冷要好得多,不是吗?”
他的话巧妙地击中了所有女孩内心最深的恐惧和渴望。没有人再追问细节。
在工作人员描绘的美好蓝图和国家荣誉的感召下,些许的不安被轻易地抚平了。
轮到节子和美惠子时,她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填写了表格,在上面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工作人员满意地收起表格,递给她们一人一张录用通知单。
“恭喜你们,新女性。准备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吧!帝国感谢你们的奉献。”
走出报名处,雪还在下。节子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纸,仿佛攥着通往未来和拯救母亲的全部希望。她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觉得东京的雪似乎也不再那么冰冷刺骨了。
她和美惠子兴奋地计划着,完全沉浸在对温暖南洋、体面工作和丰厚收入的憧憬中。
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人——无论是广告,还是工作人员——向这些满怀希望的年轻女孩,提及那三个将吞噬她们整个人生、带来无尽噩梦的字眼:
慰安妇。
这个精心编织的、利用国家大义和个人困境的谎言,已然撒下。它的雪,比东京深秋的飘雪,要冰冷残酷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