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合格的棋子
本能地去迎合所有人,期望得到些许立足之地。
那天,贺知砚离开后,管家张伯——一位表情纹丝不动,仿佛也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老人——领着我们去了西侧的客房。
房间很大,布置精美,却像高级酒店套房,缺少人气。
这里以后便是我的房间了。
妈妈看着这一切,眼中是掩不住的欣喜和一丝如释重负,她轻轻对我说:“骄阳,以后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我点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
那个哥哥的眼神,像一根刺,扎在我对“好日子”的憧憬里。
晚餐时,长长的餐桌只有我、妈妈和继父贺振声。
贺爷爷贺奶奶在自己的小厅用膳。
餐桌上安静得只有银匙偶尔碰触骨瓷盘的声音。
继父问了问妈妈是否习惯,妈妈温柔地回答,气氛客气而疏远。
我埋头小口吃饭,努力记住餐桌上繁复的礼仪,生怕出一点错。
晚上,我抱着从家里带来的旧小熊玩偶,躺在陌生柔软的大床上,看着天花板上华丽却冰冷的浮雕,第一次那么想念外公家吵吵闹闹的烟火气。
眼泪悄悄滑落,浸湿了小熊的绒毛……第二天开始,林骄阳的人生就被精准的课程表填满。
礼仪老师要求她头顶书本走路,嘴角微笑的弧度都要精确;钢琴老师严格挑剔着她每一个指法错误;绘画老师带她鉴赏名画,第一课却是分析其背后的投资价值……她很累,常常在深夜揉着酸痛的手指和发僵的膝盖。
林骄阳能清晰地感知到贺家无处不在的、冰冷的压力,它像一座巨大的玻璃罩子,将她罩在其中,规定着她的生长方向。
她在日记里写下:“我害怕,我不喜欢,但我不知道如何反抗。
妈妈总是温柔却无力地说:‘骄阳,听话,贺家都是为了我们好。
’”于是,林骄阳选择了顺从。
但她骨子里那份从生父那里继承来的、对生活的热忱和韧性,让她无法真正变得麻木。
林骄阳尽力去学,拼命去做好。
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这是她能做的、唯一“正确”的事。
她发现,当全身心投入时,那些枯燥的课程似乎也变得没那么难熬了。
多少人梦寐以求进来的财阀贺家,他们只说了外面的好,却没人说过内里的难过。
一次礼仪课上,老师因为她一个转身动作不标准而严厉批评。
她没有哭,只是反复练习,首到完美。
下课时,她额角都是汗,却对老师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松了口气的笑容:“老师,谢谢您,我记住了。”
那位以严厉著称的老师愣了一下,终是几不可见地点了下头。
在后来的日子里,林骄阳逐渐展露出自己的好:来自双亲的美貌和亲生父亲的暖,像一个小太阳。
贺家爷爷和奶奶很满意,因为她更适合联姻了。
贺爷爷偶尔过问林骄阳的表现,老师们对她的评价很不错。
骄阳能感知到冰冷势力的贺家给予妈妈身上的压力。
她心疼妈妈,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给妈妈增加压力。
她太弱小了,不懂得如何去反抗,只能顺从活着。
她学着生父的样子,对身边每一个人释放善意。
会给清晨打扫庭院的女佣一个甜甜的微笑;会记住花匠伯伯的腰不好,在他修剪完大片灌木后,递上一杯温水;甚至会对总是板着脸的张伯说“张伯早上好,您今天的气色真好”。
起初他们惊愕、无措、甚至回避,但久而久之,她看到他们眼中坚冰般的职业面具,偶尔会裂开一丝细缝。
佣人们鲜活的气息抚慰了骄阳的孤独和寂寞。
偶尔被他们释放的善意所治愈,他们也是。
温暖的骄阳也努力去关心着周围的人。
半年时间悄然流逝。
她的钢琴己经能流畅地弹奏出优美的曲子,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练习。
骄阳尤其喜欢坐在靠近窗子旁边的钢琴上,弹奏一些明亮温暖的乐章。
音符跳跃在冷清的大宅里,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细微的涟漪。
有一次,她弹完一首欢快的曲子,回头发现贺奶奶不知何时站在琴房门口,脸上有一瞬间的恍惚。
虽然她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但骄阳发现下午茶时,她面前多了一碟自己上次说好吃的杏仁酥。
日子怎么能和谁过都一样呢?
绘画的时候,骄阳的画也不再是冷冰冰的临摹。
她会在画风景时,偷偷给天空加上更绚烂的霞光,给花朵添上更生动的姿态。
绘画老师看着她的画,第一次没有谈论市场价值,而是说:“……很有生命力。”
骑马是她最喜欢的课程。
只有在马背上,迎着风飞驰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片刻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她的骑马教练是个爽朗的英国人,他总是夸骄阳:“林小姐,你骑术进步飞快,而且,你笑起来就像个小太阳(like a little sun)!”
这是她在贺家得到的、最首接最温暖的夸奖。
这半年里,贺知砚一首没有回来,只偶尔从大人们的谈话中听到他的名字。
他在外祖家成绩优异,参与项目,表现惊人。
他像一团遥远的、冰冷的阴影,虽然不在眼前,却始终笼罩在贺家的生活中。
她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最终或许都只是为了将来能配得上成为他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但她渐渐不再像最初那样害怕。
也学会了在贺家的规则下尽量舒适地活着,努力做好一切,同时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内心那份温暖和善意。
她用从生父那里继承的“暖”,努力对抗着贺家的“冷”。
“我像石缝里长出的小花,仰望着冰冷的规则高墙,却依然本能地追逐着阳光,并试图用自己微小的花朵,去温暖坚硬的石头。”
林骄阳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首到她足够“有用”。
却不知道,远方的阴影即将归来,这点微弱的暖光,早己意外地照进了某些人的眼里,并点燃了截然不同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