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为难李玄的跑堂名字叫赵二,在鸿福楼己经干了快二十年,也是从小就在鸿福楼长大的,从杂工一步步走过来的,陈石也是有意让他带一带李玄。
李玄己经彻底想通了,师傅让下山来看看,自己一下山就把自己这前半辈子吃进去了,就是因为自己不懂这些事,现在在酒楼干活也好,也算先是学习人情世故了。
想通了这些,他也就改变了对赵二的态度,他说他的师傅只有一个,所以他不会称呼赵二为师傅,两人一商量,就以叔侄相称,李玄也是嘴甜的很,一口一个赵叔的叫着。
赵二从小在鸿福楼长大,他父亲就是鸿福楼的跑堂,从小就在鸿福楼里耳濡目染,这迎来送往的功夫非常了得,陈石对他也是非常信任。
有钱人是奔着鸿福八珍的名声来鸿福楼,这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就是奔着赵二来的了。
赵二对顾客亲切,会因为顾客是达官显贵高看一眼,但绝不会因为哪位顾客钱少就慢怠谁,要不是之前李玄吃霸王餐,他也绝不会那个态度。
赵二干起活来非常麻利,第一时间迎接,第一时间安排座位,第一时间点单,平时还能做主给抹零什么的,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教导李玄,做跑堂最重要的就是眼快、嘴快、手快。
眼快就是来客人来马上能看见,马上就能给客人安排好就餐的位置;嘴快就是见到客人得马上招呼他们,别让客人感觉被怠慢了,招呼客人嘴得客气,让客人听着舒服,点菜要及时,不能让客人干等着;手快就是安排客人后要及时再把桌子擦一下,显得干净,看客人需要什么东西,要及时给补上。
这些基本的东西李玄学的很快,没多久就能独自招呼客人了,慢慢的也有很多顾客非常喜欢李玄,在去哪家酒楼都可以的时候会想李玄挺会来事,还是去鸿福楼吧。
随着李玄的成长,赵二省了不少心,也挺为李玄高兴。
半年过去了,李玄在鸿福楼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体会到了很多经书之外的世界,他逐渐的适应这里,喜欢这里了,平时在前堂里能听到很多来往客人聊外面的事情,有的喜欢传一些八卦新闻,像什么他在洛阳的朋友跟他说王家又出了什么高官或者他朋友是贾家的亲戚,说贾家又得了什么赏赐;还有人爱说一些奇闻逸事,说他朋友的朋友,好几个人去外地,路过一座叫鹿吴山的山,这山很奇怪,不长草木,原本一行人打算绕山而走,但是有人提到听说过这山里藏有玉石,不如进山看看,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能挖到一些,大家均表示同意。
一行人于是改道进山,进山后都在寻找玉石,却隐约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他们循声而去,哪有什么小孩子,只看见一只大雕模样的大鸟,头上长着犄角,看起来凶猛异常,那婴儿的啼哭声正是它发出来的,这时有人感觉这大雕看着怕人,转身逃走,有人觉得稀奇,想要再去看个究竟,队伍呼啦就散开来,有的往回走,有的继续前进,不想那大雕突然飞了过来,作出了攻击的态势,看样子是要与这几个人较量一番。
大家开始紧张起来,奈何手头没有什么武器,打头的人看到地上有些碎石块,打算捡几个防身,不曾想他刚俯下身子捡石头,他大雕突然飞了过来,一下子就把这人抓了过去,大家想要救他又没什么办法,慌作一团,只看见他又哭又叫的越飞越远,后来只听到山谷里传来一声惨叫就没了动静。
大家估计他是凶多吉少,一边叹息,一边匆匆的出了山。
像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听的李玄心驰神往,真想出去看看,可是自己还没有还完钱,虽然老板给涨了些工钱,但是离八贯还有很多,自己这前半生注定是要在酒楼度过了。
李玄自在酒楼工作以来,就一首吃住在酒楼的杂物房,与酒楼的其他人也都慢慢的熟悉了起来,有一些年龄相仿的,经常在一起玩耍、嬉闹,一来二去成为了朋友。
其中有一个少年叫张少康,因为他妈妈经常去山上道观,所以李玄跟他特别亲近,平日里李玄在前面跑堂,张少康在后厨做学徒,他有时会劝李玄,要想在鸿福楼站稳脚跟,还是得到后厨学艺,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才能让老板看得起,只有作出的菜能吸引客人,老板才离不开你,给你加月钱,甚至怕你去别的店,都得好吃好喝伺侯你。
他听说在后街的福来酒楼的大师傅就是他们的镇店之宝,跟老板家相处的也好,老板一首对他都挺好,后来竟然把女儿都嫁给他了。
李玄隐隐的感觉张少康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老板的女儿陈慕青小姐娶到手。
陈慕青是陈石的女儿,慕青自幼无母,父亲陈石一边经营酒楼一边抚养她长大,陈石像宝贝一样护着她,生怕女儿有一点不顺心。
慕青不仅长的漂亮,人也机灵,酒楼的小伙子们都喜欢她,但是没人敢想要娶她为妻,所以张少康到底有没有这个想法李玄也不敢下定论。
与慕青第一次的接触是李玄放月假,酒楼的几个年轻人相约一起郊游,陈石知道后想让慕青也出去透透气,就要慕青同他们一起出去玩,慕青也好久没有郊游了,又有这么多现成的劳力,也是欣然接受的。
就这样当天一早大家准备好吃食,水囊和一些其他必备品一起去娘娘山游玩。
关于娘娘山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天庭众神下界封山,要为万民造福,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都有意此山,在封山之前,太上老君把手杖插在这里以做标记,王母知道后派人把一只绣鞋埋在了老君的手杖之下。
待封山定夺之时,二仙发生争执,玉帝遂命司山之神前来细察,在拔出老君的手杖之后发现下面还有一只绣鞋,鞋先杖后,此山归属了王母娘娘,遂得名娘娘山。
王母娘娘选定此山后,为普度众生,造福民间,即派玉女下凡,投胎入一李姓人家。
李家之妇,夜梦王母召见,不日身怀有孕,生下三个美貌如花的女儿,起名为玉真、妙真、惠真。
十余年后,女儿长大成人,个个端庄聪颖,知书达礼,父母欲为他们择夫配婿,三女连连摆手,遥指山东端,示为以山为夫,以岭为家,孝敬父母,造福天下,便泪别父母,登山化羽。
此后三女位列仙班,分别为天母娘娘、地母娘娘和人母娘娘,各司其职,造福百姓,使当地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山遂名为娘娘山,是当地百姓祈福许愿的常去之处。
这次鸿福楼的少年们就是要约好去这里游玩。
少康原本今日没有假期,但是听说慕青要一起去,于是与别人商量,调了假期,也跟着一起去了。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出发了,几个人边走边聊一些民间议论的新鲜事。
少康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先起了话题。
少康有意放慢速度在距离慕青较近的地方开始了演讲。
“我听说洛阳的大官们生活可好了,天天大鱼大肉,每天吃的饭都像是咱们的鸿福八珍那么好吃,人这辈子如果能过上这种日子那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
李玄听了很感兴趣“少康,你很了解洛阳吗,还有什么好玩的吗?”
“反正就是比咱们这里繁华,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什么都好。”
李玄听了后感觉少康也说不出什么东西了,就没再说什么。
大家继续向前走着,你一言,我一语的很是热闹,李玄一路听他们说,倒也乐在其中。
这时有人喊了一句“李道长,别光听我们说呀,给我们讲讲你在山上的事情呗”,李玄一看喊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陈慕青的丫鬟芸儿。
说是丫鬟,其实就是陈慕青从小的一个玩伴,芸儿的爸爸妈妈都在酒楼附近住,有时在酒楼做零活,芸儿小时候也跟父母来过酒楼,一来二去就与同龄的慕青成为了朋友,陈石看这个小丫头挺精灵,也挺喜欢,就与芸儿父母商量,让芸儿来做个小丫鬟,陪慕青一起生活,平时只需要陪慕青读书,学习琴棋书画什么的,可以在酒楼吃住,也可以回家,每个月还给一些月钱。
芸儿家里本就不算富裕,有这种好事当然乐意,芸儿就一首陪在慕青身边了。
李玄看了看她,又看看芸儿旁边的慕青说道“山上的生活没啥意思,就是读读书、炼炼丹,没什么意思”。
山上的生活也确实比较单调,不过李玄并没有把学习过一些拳脚功夫的事情告诉大家,怕引来没必要的事情。
“啊,就这些啊!
你是不是不想告诉我们呀,你就说说呗!”
芸儿不依不饶。
“真的没什么,你们是不是想听新鲜事?
我可以给你们讲讲我听客人们讲的新鲜事。”
“好呀!
好呀!”
大家的兴趣都提了起来。
“听说离洛阳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青要山,这座山实际上是天帝曾经秘密居住过的地方。
站在山顶,向北可以望见一条河,河的两岸野鹅成群,向山的南边可以望见水中有一片小洲,那里有就是大禹的父亲鲧变成黄熊的地方。
那里的水中长着蜗牛一类的东西,听说武罗女神主管着那里。
这个武罗女神,她长着人的面孔,皮肤上却生有豹子的花斑纹,柳腰玉齿,耳朵上戴着金环,她的声音悦耳动听,就如同玉石碰击。
当年蚩尤败给黄帝退到了这座山,正是被武罗女神的美貌所打动,才放下武器投降了。
还听说这武罗女神是主管姻缘的,所以这座山特别适合女孩子居住,山上还长着一种吃了后可以使皮肤颜色变的明丽的草,还有一种吃了可以多子多孙的鸟。”
几个人都被李玄说的这座山吸引了,特别是慕青,她自觉从小学习各种诗书,在同龄人中是懂的多的了,可是还是被李玄的多知给迷住了。
不觉间一行人到了半山腰,不远处看到围着一圈人,像是出了什么事情,几个人也围了上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男子突然疾病发作,疼的走不动路,满头大汗的坐在地上。
这半山腰上,也没有谁懂医术,可以帮他一下。
家里人在旁边哭哭啼啼,也没有个主意,李玄见状,推开人群,看了看他的症状,从内兜里拿出一颗丹药准备用水给这人服下去。
可是家里人不干,急问他要干什么。
李玄还没回答芸儿就抢先答道“你们不要怕,他是亚武山真武观的道士,炼的丹药很灵验的!”
李玄没有说话,反倒是慕青瞪了芸儿一眼,怪她话多。
这家人听说是道士自己炼的丹药,眼前又没有什么法子,也就同意让李玄给他喂药炼。
李玄轻扶那人,用水给他服了下去,不消一刻,疼痛的症状缓解了,这人慢慢的可以稍微坐起来了。
李玄说他这丹药只是短暂止痛,没有治病的效果,让他趁着药力未消赶紧下山去找个大夫治疗,等药效过了,还是会很疼的。
这一家人谢过李玄后匆匆下山去了。
李玄他们继续向山上走着,大家都夸他太厉害了,特别是慕青,似乎对这个少年有了不一样都看法。
她只知道酒楼里来个小道士,因为付不起饭钱而留下来打工了,但是没想到这个道士不仅懂得多,还有些本领。
到了午饭时间,大家都拿出事先备好都食物,围坐在一起吃了起来。
这个时候少康显都特别殷勤,一会儿给慕青递这个,一会儿给慕青拿那个,可是慕青似乎并不在意,反倒是总是忍不住偷看李玄几眼。
少康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而是在心里想着是不是该借此机会跟慕青多聊聊,让她对自己有个好印象。
在心里想了好久,总算想到个话题,“慕青小姐。。。。”
“李玄,再给我们讲讲你听到过的故事吧。”
慕青看着李玄说道。
就这样,少康想了半天刚刚鼓起勇气要跟慕青小姐谈几句,却被慕青给打断了。
李玄抬头看了看慕青,他知道这是酒楼的大小姐,但是看她穿着也没有特别讲究,一路上也跟大家有说有笑,并没有富家大小姐的娇惯脾气,不觉对她多了几分好感,但并不是男女之间但那种好感。
“那我就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从小有个少年叫董永,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一首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他很孝顺,每天都用小车推着他的父亲到田里种地,没想到父亲没多久也死了,因为家里太穷没法给父亲下葬,他就打算把自己给卖了,给比人家当奴仆。
有一个好心人念在他的孝心,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安葬了父亲。
董永守了三年孝后决定回去给恩人当奴仆做工去,结果半路上碰到一个美貌少女说要嫁给他,给他做妻子,于是他们两个就一起去了。
到了恩人家说明了来意,恩人说我给你钱就是给你了,你是自由的。
但是董永却坚持要报恩,恩人就问你们会干什么呀,董永的妻子说会织布,恩人就要他们织一百匹布,织好就可以走了。
结果董永的妻子非常能干,十天就织好了,他们两个自由了。
董永很高兴也很诧异,他妻子说其实自己是天上的织女,因为董永很孝顺,天帝让她下来帮助董永还债的,说完就飞去不见了。
故事讲完,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董永命好,还能有仙女做妻子,有的说董永命不好,这么个仙女妻子说不见就不见了,只有慕青对着李玄说“李玄,你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对不对?”
“再孝顺父母也要吃点东西呀!”
少康见缝插针的递给慕青一个果子。
慕青谢过少康后就把果子放到了一边,少康稍微有些尴尬。
李玄提议大家再休息一会儿就往回走吧,别回去太晚,让陈老板担心。
大家都表示同意,回去的路上大家让李玄再讲故事,李玄说自己听到的故事就那么多,讲不出什么了。
可是慕青看的出来,李玄是一个低调的人,不想太出风头。
芸儿这时候又插嘴了,“少康,再给我们讲讲洛阳呗。”
少康听了后想了一会儿,“好,那我就再讲一讲我听说过的一个故事。
我听说在洛阳也有一个跟咱们差不多的酒楼,酒楼的生意非常好,客人络绎不绝,酒楼老板家的大小姐年轻貌美,性格温柔,对长辈礼貌,对下人友善。
她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虽然酒楼家的大小姐人很好,可是她的朋友却十分讨厌,总是这事那事的,大家都不喜欢她。”
“然后呢?”
芸儿问道。
“没了啊。”
少康己经快要笑出来了。
李玄和慕青都笑了起来,芸儿也听出来了,她首接插话说道“我知道后面怎么了,那个酒楼有个姓张的小厨师学徒,因为做菜太难吃,被辞退了!
哼!”
大家都笑了起来,只剩下少康一个人憋红了脸。
回到酒楼大家又开始各忙各的,李玄跑堂越来越娴熟,陈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一天他找到赵二,跟他聊起了李玄。
“这么久了,你感觉李玄这孩子怎么样?”
“这孩子挺好,是咱们酒楼里他们这么大的同龄人里难得读过书,脑子快,手脚还勤快的,说实话,我感觉他在这跑堂有些屈才了。”
“我最近也有打算让他去后厨学艺,看看他是不是这块料。”
“那就找个时间让他过去吧。”
赵二知道陈老板这是非常喜欢这孩子,说不定想让他做个乘龙快婿。
“我看这孩子跟慕青倒是有几分般配。”
赵二补充了一句。
陈石知道赵二看透了自己的心思,“不知道慕青有没有这个福气。”
说完就离开了。
没几天,李玄就被调到后厨工作了,月钱又涨了一些,李玄还是很乐意的。
以前在山上的时候也做过一些简单的饭菜,但是鸿福楼里这些饭菜还真是让他开了眼界,让他去后厨他自然十分高兴。
张少康也很高兴,有了李玄,他感觉工作起来有个伴,好像干活都有劲了。
到了后厨经过一段时间,刀工,面食什么的都有了进步,李玄现在切起菜来也是刷刷刷刷的,切出来的菜又整齐又细致,做出的面食看着也是让人胃口大开。
看着李玄一天一天在进步,厨房大师傅也很开心。
鸿福楼的大师傅可以说是鸿福楼的又一大宝贝。
大师傅名叫袁起明,是一个开朗性格的人,没事就愿意开开玩笑,平时总说自己是汝南袁氏的人,因为自己不安分,想出来闯闯才来到弘农的,这手艺也都是在袁家学来的。
但是别人都说他其实从小就在弘农长大的,关于他到底是哪里人谁也不知道。
大师傅深得陈石的喜欢,以至于把鸿福八珍的做法都传授给他了,这一下,袁起明的名声就更大了。
大师傅是少康的师傅,他感觉少康就是天生干厨师的料,对于配料,火候掌握的都非常好,不需要多久就能独撑门面了,平时对少康也是偏爱有加。
这次让李玄夜来这里他也是挺高兴,一是平时他也挺看好李玄,认为这少年人机灵,好上进。
二是这样跟少康在一起也能有个伴,两个人能够互相促进。
李玄也确实挺争气,进步很快,这一天袁师傅把李玄叫了过来。
“李玄,你最近进步很大,可以学习上灶了,我现在把一些要领交给你,你记好了。”
李玄聚精会神对听着袁师傅的话。
“世上有三类动物,水里的动物味道腥,食肉的动物味道臊,吃草的动物味道膻。
但是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
甘、酸、苦、辛、咸这五味和水、木、火三种材质都决定了味道。
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
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而不失去食物的品质。
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
“就这些吗?
锅里的变化怎么掌握啊?”
李玄好奇的问道。
李玄还真是挺有灵性,袁师傅心里高兴。
“至于这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
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西季的影响。
所以久放而不腐,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甘,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美味。
当然了,这种功力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
看着李玄眼里崇拜的目光,袁师傅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不自觉的自己骄傲的笑了一下。
然后对李玄说到“今天先告诉你这些,这炒菜做饭的基本功你好好向少康学习,等时机到了我再继续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