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回 平儿细述府中事 凤姐初定保家计
我握着被子的手紧了紧,追问:“工程要花多少银子?
府里的账上还够吗?”
这才是关键——原著里贾府就是为了省亲掏空了家底,要是能提前控制开销,说不定能少走些弯路。
平儿脸上露出难色,声音压低了些:“具体数目还没算清,但光是买地、请工匠、采买木料石料,就己经支出去好几万两了。
账上的现银不多,太太还跟老太太提过,要不要把库房里的一些老物件拿出去变卖,凑凑银子。”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才刚开始就缺钱了。
要是真把老物件卖了,不仅丢面子,以后更是没了退路。
“变卖物件的事,先别应。”
我赶紧说道,“老太太最看重这些老东西,真把它们卖了她心里肯定不痛快,而且传出去,外人还得说咱们贾府撑不住了,影响不好。
平儿,你先把账册整理出来,晚点给我看看,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平儿愣了愣,随即点头:“是,奴婢记下了,等会儿就去取账册。”
我又想起宝玉和黛玉,这俩人在府里地位特殊,跟他们处好关系,也能多些助力:“宝二爷和林姑娘近来都还好吗?
有没有来我院子里看过?”
“宝二爷前几天天天来,见您没醒,还蹲在床边跟您说悄悄话呢,说等您醒了要给您带他新得的玩意儿。”
平儿笑着回话,“林姑娘身子弱,没亲自来,但每天都让紫鹃姐姐送些上好的药材过来,还叮嘱奴婢要好好照顾您。”
听着这话,我心里稍微暖了点——至少目前,这俩人对“王熙凤”是真心关切的。
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跟他们处好关系,也能在贾母面前多些脸面。
“等我身子再好些,就去看看他们。”
我点头说道,“对了,薛姑娘呢?
她进京的事,府里怎么安排的?”
宝钗也是关键人物,她的到来,不仅关系到“金玉良缘”,薛家的生意说不定还能帮上贾府的忙。
“薛姑娘和薛姨妈己经到京城了,现在住在城外的客栈里,还没进府。”
平儿回答,“太太跟老太太商量过,想让她们住进梨香院,说那里清净,离咱们这边也近,方便照应。
只是还没派人去接,说是等您醒了,一起拿主意。”
我心里盘算着——让薛家住进梨香院也好,一来显得咱们贾府好客,二来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宝钗跟宝玉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贾母和王夫人肯定乐意。
最重要的是,薛家是皇商,手里有不少资源,以后说不定能在钱财上帮衬贾府一把。
“这事可行。”
我说道,“你跟太太说,就说我醒了,我没意见,让她们尽快把薛姨妈和薛姑娘接进府来,好好安置。
咱们贾府待人得周到,不能让她们在客栈里住太久,显得咱们怠慢了。”
平儿笑着应了:“是,奴婢这就去跟太太回话。”
正说着,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奶奶,厨房派人来问,中午给您做些什么?
说要给您做些清淡滋补的,让您好好补补身子。”
我这才觉得肚子饿了,穿越过来这么久,还没正经吃顿饭呢:“让厨房炖个鸡汤,再做两个清淡的素菜,一碗小米粥就行,别太油腻,我现在胃口还不好。”
“是,奴婢这就去吩咐。”
丫鬟应了声,转身走了。
平儿见我安排完这些,又想起一件事:“奶奶,还有件事,奴婢得跟您说。
前几天,赖大媳妇来我院子里找过您,说庄上送来的年租,比去年少了三成,问您该怎么处置。
赖大媳妇还说,今年天气不好,庄上收成差,佃户们也拿不出多少粮食,想请您宽限些日子,等明年收成好了再补上。”
我心里又是一沉——年租少了三成,这可不是小事。
贾府的开销全靠庄上的租子和朝廷的俸禄,租子少了,以后的日子更难过了。
“赖大媳妇现在在哪儿?”
我问道。
“应该在她自己院子里,等着您的回话呢。”
平儿回答。
“你去把她叫来,我有话问她。”
我说道,“庄上的事不能马虎,得问清楚,到底是收成差,还是有人在中间动手脚,要是真让佃户宽限,也得有个章程,不能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应了。”
平儿点头:“是,奴婢这就去叫她。”
平儿走后,我靠在床头,心里乱糟糟的——原来贾府的危机,比我想的还要早。
省亲要花钱,庄上的租子少了,账上的现银也不多,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得坐吃山空。
我得想办法开源节流。
节流方面,省亲的工程得盯紧了,不能让下面的人趁机***克扣;开源方面,或许可以跟薛家合作,做点生意,或者想想别的法子增加收入。
正琢磨着,平儿带着一个穿着灰布衣裳、体态微胖的妇人走了进来。
那妇人看到我,赶紧上前屈膝行礼:“奴才赖大媳妇,给二奶奶请安,恭喜二奶奶醒了。”
“起来吧。”
我语气平淡地说道,“庄上的年租怎么回事?
你跟我仔细说说,到底是收成差,还是有别的原因。”
赖大媳妇站起身,低着头,声音有些发虚:“回二奶奶,今年春天的时候,庄上闹了蝗灾,夏天又下了好几场大雨,淹了不少田地,收成确实比去年差了很多。
佃户们家里也没多少存粮,能拿出这些租子,己经很不容易了。
奴才也去庄上看过,确实是实情,不是奴才在中间偷懒。”
我盯着她的眼睛,想看看她是不是在说谎。
赖大媳妇被我看得有些不自在,头垂得更低了。
我心里琢磨着——蝗灾和水灾,这在古代确实常见,或许她说的是实话。
但就算是实情,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宽限,不然以后佃户们都学样,庄上的租子就更收不上来了。
“我知道了。”
我缓缓说道,“佃户们日子不好过,咱们也不能逼得太紧,免得落个刻薄的名声。
这样吧,宽限他们三个月,三个月后,必须把欠的租子补上。
要是有实在困难的,让他们来府里跟我说,咱们再酌情处理。
但有一条,不能让任何人趁机钻空子,你得派人盯着庄上,别让有人故意隐瞒收成,把租子私吞了。”
赖大媳妇一听,连忙点头:“谢二奶奶开恩!
奴才一定照办,派人盯着庄上,绝不让人私吞租子!”
“嗯,你下去吧,有什么情况,及时跟我回话。”
我说道。
赖大媳妇又行了个礼,转身走了。
她走后,平儿端着刚热好的鸡汤进来:“奶奶,鸡汤好了,您趁热喝吧。”
我接过鸡汤,喝了一口,味道很鲜,比我在现代喝的速食鸡汤好多了。
“平儿,”我一边喝鸡汤,一边说道,“等会儿你把账册拿来,咱们一起对对账,看看府里还有多少现银,哪些地方能省着点花。
省亲的工程,你也多帮我盯着点,琏二爷那边,你也跟他说一声,让他别太铺张,能省则省,咱们现在不比以前,得精打细算些。”
平儿点头:“是,奴婢知道了。
只是……二爷那个人,您也知道,有时候爱讲排场,怕是不一定肯听。”
我心里冷笑——贾琏要是不听,我有的是办法让他听。
现在我是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府里的事,就得我说了算。
“他要是不听,你就跟他说,这是老太太的意思。”
我说道,“老太太最看重贾府的名声和家底,肯定不希望为了省亲把家败了。
有老太太这话压着,他不敢不听。”
平儿眼睛一亮:“还是奶奶想得周到,奴婢这就去跟二爷说。”
我喝完鸡汤,感觉身子舒服了些,也有了些力气。
“对了,”我又想起一件事,“你去看看,老太太那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要是没什么事,我下午就过去给她请安,顺便跟她说说薛家进府的事。”
“是,奴婢这就去看看。”
平儿应了声,转身又忙去了。
房间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我靠在床头,看着窗外的阳光。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斑,看着很温暖,可我心里却清楚,这温暖之下,隐藏着多少危机。
我知道,想要改变贾府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肯定不容易。
但我既然穿成了王熙凤,就不能认命。
我得一步步来,先稳住府里的局面,再想办法开源节流,尽量拖延贾府败落的时间。
说不定,我真能改写结局呢?
我攥紧了拳头,心里有了一丝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