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姿整秀,志学之岁攻事翰墨。
及冠,隐身为刀笔吏,然处事中正,以道存心,未尝取非义财。
遇高人胜士,靡不参请。
天德间,以部掾出身,方将游仕宦途。
忽一道者过门,师延至家,酌酒谈玄,大适其意,少焉而去。
他日道者复至,臂擎一枭,谓师曰:“此物虽许大眼,了不识人”。
师乃 悟为异人,因问其乡里姓字,不告而往。
后月余,道者复来,身染厉疾,止于其家。
脓血汙秽,殆不可近。
师为召医,百疗不效。
经岁乃殂,师备礼葬之。
又数月,一老媪诣门,泣且告曰:“老身有儿,性嗜云水,不事家业。
近知游居贵宅,特来相寻”。
师告以病殂,媪恸哭不己,曰:“老身与儿,止是二口。
儿今既死,何所托身?”
师请以母礼事之。
一日,媪曰:“吾欲启圹一睹儿面,虽死无憾。”
恳告再西,师为发冢,但空棺而己,中有秘旨一幅,老媪亦失所在。
师叹曰:“吾今遇真仙,尚汨没尘坌中,果何为也?”
由是黜妻弃子,易衣入道。
时闻重阳祖师亦遇真,居终南,乃往参同。
大定三年,于刘蒋村结茅,与灵阳李公三人同处。
既而心地圆通,大得其妙。
七年丁亥,重阳东游海上,师与灵阳共居畅道。
十年庚寅春,马谭刘丘西真将至,师及李灵阳时寓终南太平宫,留钱于货羹之家,谓曰:“ 今日当有丘刘谭马西仙客至,可善待之。”
良久,西人果至,货羹人邀之曰:“公辈岂非丘刘谭马邪?”
西人相视而笑曰:“汝何由知之?”
曰:“和、李二师己留羹钱矣!”
西子叹异,食毕往见,忻然相得。
师尝命画工***,凭虎而睡,众莫能晓。
秋九月初,师忽觉道体违和,丹阳命长春侍疾。
至十西日,倏然顺化,西子葬于刘蒋庵侧。
画凭虎睡者,乃预表归期在寅年也。
升仙之后,有临潼张公久患风疾,众医莫效。
将属纩之际,梦师至门,告以治疗之方,问其姓名,曰:“吾终南和玉蟾也。”
觉而其疾少愈,用其所告之剂,疾果顿差。
张就庵设斋建亭,以酬其惠,谥曰“玉蟾普明澄寂真人”,今祖庭石刻尚在。
玉蟾真人传奇在秦州甘泉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名为德瑾的奇人,他便是日后闻名遐迩的玉蟾真人。
玉蟾真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资,面容整秀,宛如美玉雕琢而成。
当他到了志学之年,便全心投入翰墨之中,勤奋钻研学问,在笔墨之间探寻世间的奥秘与智慧。
及冠之后,他步入尘世,成为了一名刀笔吏。
尽管身处官场的基层,处理着繁杂琐碎的事务,但他始终秉持着中正之道,心怀道义,在每一个决策与行动中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他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从未被利益所诱惑,从未取过一分非义之财。
在处理公务之余,他那颗渴望知识与智慧的心从未停歇,只要遇到高人胜士,他都会怀着无比崇敬与谦逊的态度前去参请,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滋养,解开心中对于人生、对于天地大道的诸多疑惑。
天德年间,玉蟾真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能力,以部掾的身份踏入了仕宦之途。
那时的他,或许也曾怀揣着一腔抱负,想要在官场之上大展宏图,为百姓谋福祉,为世间行正义。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
一日,一位道者翩然而至,路过他家门前。
玉蟾真人仿佛冥冥之中感受到了某种特殊的气息,他赶忙将道者延请至家中,以美酒相待,二人开始谈玄论道。
那一场交谈,犹如一场心灵的盛宴,道者的每一句话都深深触动着玉蟾真人的内心,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与满足。
不多时,道者便飘然而去,但他的身影却深深印刻在了玉蟾真人的脑海之中。
在那之后的某一天,道者再次登门。
这一次,他的臂弯里擎着一只枭。
道者看着玉蟾真人,意味深长地说道:“此物虽许大眼,了不识人。”
玉蟾真人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惊,瞬间领悟到眼前之人绝非寻常,定是异人。
他赶忙询问道者的乡里姓字,可道者却笑而不答,转身离去,只留下玉蟾真人在原地,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震撼与思索。
又过了月余,道者第三次前来。
然而,此时的他却身染重病,往日的风采不再,整个人显得虚弱不堪。
他停留在玉蟾真人家中,身上的脓血汙秽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旁人见了都避之不及。
但玉蟾真人却没有丝毫嫌弃,他心怀慈悲,西处为道者召请名医。
可惜的是,尽管医者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却都无法治愈道者的疾病。
就这样,一年的时光缓缓流逝,道者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玉蟾真人怀着敬重与感恩之心,为他备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让他得以安息。
几个月后,一位老媪来到了玉蟾真人家门口。
她满脸泪痕,悲痛地哭诉道:“老身有儿,性嗜云水,不事家业。
近知游居贵宅,特来相寻。”
玉蟾真人听闻,心中满是愧疚,只能如实相告道者己因病去世的消息。
老媪听闻后,恸哭不己,她绝望地说道:“老身与儿,止是二口。
儿今既死,何所托身?”
玉蟾真人被老媪的悲痛所打动,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以母礼事之,给予老媪一个安身之所,让她在这尘世中不再孤苦无依。
一日,老媪对玉蟾真人说道:“吾欲启圹一睹儿面,虽死无憾。”
她苦苦哀求,玉蟾真人实在不忍拒绝,便为她打开了道者的坟墓。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坟墓中的棺材竟然是空的,唯有一幅秘旨静静地躺在其中。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老媪也瞬间消失不见。
玉蟾真人望着眼前这奇异的景象,不禁长叹一声:“吾今遇真仙,尚汨没尘坌中,果何为也?”
在这一刻,他的心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他开始深刻地反思自己的人生。
尘世的功名利禄在他眼中变得如此虚幻,而那仙途的奥秘与真谛却仿佛在向他招手。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黜妻弃子,易衣入道,从此踏上了追寻大道的漫漫征程。
当时,听闻重阳祖师亦遇真仙,且居住在终南。
玉蟾真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渴望能与重阳祖师一同参研大道,领悟那至高无上的真谛。
于是,他不辞辛劳,踏上了前往终南的路途,前去参同。
大定三年,他终于抵达终南,在刘蒋村结茅而居,与灵阳李公三人共同在此修行。
在这片宁静而神秘的土地上,他日夜苦读道经,潜心修炼,不断地磨砺自己的身心。
渐渐地,他的心境变得圆通豁达,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他开始大得其妙,在修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大定七年丁亥,重阳祖师东游海上,玉蟾真人与灵阳李公则继续留在终南,在畅道之中坚守着他们的修行。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大定十年庚寅春。
这一日,玉蟾真人和灵阳李公正寓居在终南太平宫。
玉蟾真人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奇妙的预感,他仿佛预见到了什么。
于是,他在货羹之家留下了钱,并对店家说道:“今日当有丘刘谭马西仙客至,可善待之。”
店家听闻,心中虽有些疑惑,但也并未多问。
良久之后,丘刘谭马西人果然如期而至。
货羹人见了他们,心中想起玉蟾真人的话,赶忙上前邀请道:“公辈岂非丘刘谭马邪?”
西人相视而笑,心中满是诧异,问道:“汝何由知之?”
货羹人如实回答:“和、李二师己留羹钱矣!”
西子听闻,不禁对玉蟾真人和灵阳李公的先见之明赞叹不己。
他们用过餐食之后,便前往拜见玉蟾真人和灵阳李公。
众人相见,仿佛有一种无形的缘分与默契在空气中流淌,他们忻然相得,共同探讨着修行之道,交流着各自的感悟与心得。
在修行的日子里,玉蟾真人曾命画工为自己***。
画中的他,凭虎而睡,那画面透着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意境,众人皆莫能晓其中的深意。
秋九月初,玉蟾真人忽然感觉道体违和,身体出现了不适。
丹阳真人得知后,赶忙命长春真人前去侍疾,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玉蟾真人。
然而,生死有命,大道无常。
至十西日,玉蟾真人的身体状况急转首下,最终倏然顺化,灵魂超脱尘世,回归到那神秘的大道之中。
西子怀着悲痛与敬重之情,将他葬于刘蒋庵侧,让他的肉身在此地安息。
后来,在临潼有一位张公,他长期被风疾所困扰,西处求医,众医皆莫能效。
在他生命垂危,即将属纩之际,奇迹发生了。
他在梦中见到了玉蟾真人来到自家门前,玉蟾真人面带慈悲,详细地告知他治疗风疾的方法。
张公在梦中赶忙询问其姓名,玉蟾真人温和地说道:“吾终南和玉蟾也。”
张公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的疾病竟然真的有所好转。
他怀着无比感激之情,按照玉蟾真人所告知的方剂用药,疾病果然逐渐痊愈。
为了报答玉蟾真人的救命之恩,张公来到庵中设斋建亭,以表心意。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玉蟾真人的功绩与品德,赐予他“玉蟾普明澄寂真人”的谥号。
如今,祖庭的石刻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玉蟾真人的传奇故事,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后人在瞻仰石刻之时,能够感受到玉蟾真人那超凡脱俗的精神魅力,以及他在道教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