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猛地坐起身,第一反应是摸枕头下的青铜镜——还在。
再看西周,雕花床顶,素色帐幔,桌上的砚台沾着墨迹,昨晚的一切不是梦。
客房外传来洒扫的声音,带着扫帚划过青石板的沙沙声,衬得这清晨格外安静。
“姑娘醒了?”
门外传来一个婆子的声音,“苏公子让老奴送些衣裳来。”
林砚开门,见是个穿着青布褂子的老妇人,手里捧着个木托盘,上面叠着几件浅碧色的襦裙,还有一条同色的腰带。
“这是府里姑娘以前的旧衣,洗得干净,姑娘不嫌弃就换上吧。”
“多谢婆婆。”
林砚接过衣裳,指尖触到柔软的布料,心里又是一阵恍惚。
她关上门,对着铜镜笨拙地穿戴——襦裙的系带绕了好几圈才系紧,裙摆垂到脚踝,走动时带着轻盈的布料摩擦声,和她平时穿牛仔裤的感觉截然不同。
等她收拾妥当走出西厢房,正撞见苏珩从回廊那头过来。
他今日换了件石青色长衫,晨光落在他肩上,衬得眉眼愈发清俊。
见她穿着襦裙,他微微一怔,随即颔首:“很合适。”
林砚有些不好意思地拢了拢袖口:“多谢苏公子借衣。”
“举手之劳。”
苏珩引她往正厅走,“先用些早膳吧,粥刚熬好。”
正厅的八仙桌上摆着简单的吃食:白瓷碗里盛着软糯的白粥,配着几碟酱菜和蒸得暄软的馒头。
林砚坐下时,注意到苏珩的目光总若有似无地往她腰间瞟——那里挂着她从现代带来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手机和钱包,此刻显得格外突兀。
“姑娘这荷包……样式倒别致。”
苏珩终于忍不住开口,指了指她的帆布包。
林砚心里咯噔一下,含糊道:“是家乡的手艺,不值什么钱。”
她赶紧把包往身后藏了藏,生怕他追问更多。
好在苏珩没再深问,只是闲聊起瓦子巷的事:“这巷子里多是寻常百姓,前面街口有个书铺,老板是个学问人,姑娘若无事,倒可以去转转。”
他顿了顿,“不过出门前最好让管家给你换些碎银,这里不用你昨日那种‘纸片’。”
林砚脸颊发烫,点头应下。
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熟悉这个世界的规则,至少得先解决“钱”的问题。
吃过早膳,管家果然送来一小袋碎银和几枚铜钱,沉甸甸的手感让林砚心里踏实了些。
她揣着钱袋,又把青铜镜小心翼翼地放进襦裙的口袋里,决定先去苏珩说的书铺看看——或许能从古籍里找到关于青铜镜的线索。
瓦子巷的清晨比夜里更热闹。
挑着菜担的农户沿街叫卖,梳着发髻的妇人在布庄前挑拣布料,还有背着书包的孩童蹦蹦跳跳地往学堂跑。
林砚混在人群里,努力模仿着旁人的步态,却还是忍不住被路边捏面人的摊位吸引。
“姑娘要个什么样的?”
捏面人的老汉手脚麻利,转眼就捏出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
林砚正看得入神,忽然觉得口袋里的青铜镜动了一下——不是错觉,是实实在在的震动,像有颗小石子在里面滚动。
她心里一惊,赶紧摸出镜子,却见镜面不知何时蒙上了一层白雾,雾里隐约映出个模糊的影子,像是……一个穿着古装的女子背影?
她正想细看,那白雾突然散了,镜面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光滑得能照出她惊疑的脸!
“姑娘?”
捏面人老汉见她盯着镜子发愣,忍不住唤了一声。
林砚猛地回神,把镜子塞回口袋,摇摇头:“没事,不用了。”
她转身快步往前走,心跳得厉害——那镜中的影子是谁?
和这面镜子,和她的穿越,又有什么关系?
走到街口的书铺前,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吱呀”一声,像是在欢迎她,又像是在提醒她——这趟探寻之路,才刚刚开始。
书铺里弥漫着旧纸和墨香,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靠墙的书架首顶到梁上,塞满了线装古籍,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正戴着老花镜翻账本,见有人进来,抬眼笑了笑:“姑娘想看什么书?”
林砚的目光扫过书架,大多是些《论语》《诗经》之类的典籍,还有几本讲农事和医术的。
她走到最里面的书架前,手指拂过泛黄的书脊,轻声问:“掌柜的,这里有讲古镜传说的书吗?”
老者放下账本,慢悠悠地走过来:“古镜?
寻常铜镜的图谱倒是有,但若说传说……”他捋着胡须想了想,“后院有几本前朝的杂记,或许提过几句,姑娘若不嫌弃,我去翻来看看。”
林砚连忙道谢。
老者进了后院,她趁机从口袋里摸出青铜镜,借着窗缝透进来的光细看。
镜面冰凉,缠枝莲纹的凹槽里似乎藏着些极细的纹路,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正用指尖摩挲着纹路,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
“这镜子……”老者端着几本线装书出来,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镜子上,突然顿住了,“姑娘这镜子,可否让老朽瞧瞧?”
林砚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镜子递了过去。
老者接过镜子,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指腹蹭了蹭边缘的锈迹,眉头越皱越紧:“这纹路……像是宣和年间的样式,可这包浆又太新,怪哉,怪哉。”
“宣和年间?”
林砚心里一动,那是北宋末年,难道这镜子真有近千年的历史?
“老朽年轻时在古玩行待过,”老者把镜子还给她,“宣和年间的铜镜爱刻缠枝莲,可这镜子的莲纹里还藏着暗纹,像是……某种记号。”
他指了指其中一片莲瓣,“你看这里,是不是像个‘苏’字?”
林砚凑近一看,果然,那莲瓣的纹路扭曲着,组合起来竟真像个模糊的“苏”字。
苏?
她猛地想起苏珩——难道这镜子和苏家有关?
“多谢掌柜的。”
她把镜子收好,拿起老者放在桌上的杂记,“这些我买下了。”
付了碎银,她抱着书走出书铺,心里翻涌不止。
正想往苏府走,却见街口围了群人,吵吵嚷嚷的。
她挤进去一看,是个穿粗布衣裳的汉子正揪着个小厮,脸红脖子粗地骂:“偷了我的钱袋还想跑?
看我不送你去见官!”
那小厮吓得脸色发白,哭丧着脸:“我没有!
是你自己掉的,我捡起来想还给你……谁信你的鬼话!”
汉子扬手就要打。
林砚见状,下意识地喊了声:“住手!”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汉子愣了愣:“姑娘想管闲事?”
林砚定了定神,想起现代电视剧里的桥段,尽量让语气平静:“你说他偷了钱袋,可有证据?
钱袋里有多少银子?
是什么样的袋子?”
汉子被问得一噎:“我……我没细看,反正就是个蓝布袋子!”
“我这袋子是灰布的。”
小厮赶紧从怀里掏出个布袋,打开来,里面只有几枚铜钱,“我娘病了,我刚从药铺抓药出来,怎么会偷东西?”
周围的人也开始议论,有人说见过小厮常在这附近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像会偷东西的。
汉子见状,气焰矮了半截,嘟囔着“可能看错了”,甩开小厮的手,悻悻地走了。
“多谢姑娘。”
小厮对着林砚作揖,眼眶红红的。
林砚摇摇头:“没事,以后小心些。”
她刚想走,却见那小厮盯着她腰间的帆布包,突然“咦”了一声:“姑娘这袋子……我好像在哪见过类似的。”
林砚心里一紧:“在哪?”
“前几日在城东的破庙里,”小厮回忆道,“有个外地来的商人,也背着个这样的袋子,就是颜色深些。
他还拿着个会亮的小方块说话,怪得很。”
会亮的小方块?
林砚的心脏猛地跳起来——那是手机!
难道还有别的穿越者?
“你还记得那商人长什么样吗?
他还在破庙吗?”
她抓住小厮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
小厮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模样……记不清了,看着挺年轻的。
前天我去送药,还见他在庙里生火,不知道现在走了没。”
林砚立刻道:“麻烦你告诉我破庙怎么走!”
小厮指了指东边的方向:“顺着这条街一首走,过了护城河的石桥,有片荒林,破庙就在林子里,很好找的。”
林砚道了谢,转身就往东跑。
怀里的杂记随着脚步颠簸,口袋里的青铜镜又开始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她此刻激动的心情。
如果真有另一个穿越者,或许他知道回去的方法!
或许他也和这面青铜镜有关!
跑到护城河边,石桥上的石狮子在阳光下沉默地蹲着,河水泛着粼粼波光。
林砚喘着气,望着对岸的荒林,握紧了口袋里的青铜镜。
她不知道前方等着她的是什么,是能一起回去的同伴,还是另一个更深的谜团。
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去看看。
抬脚踏上石桥的那一刻,她仿佛听见青铜镜里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来自遥远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