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是不太相信,他居然真的重生了,仿若70年都是南柯一梦!
“柳岸明,快点出来!”几个男同学一如既往来到自己家的门外大喊。
“啊?”被热醒的他,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你丫快点出来!妈的,上学迟到了!”外边几个人有些急了
七月的北京,天亮的很早,五点左右就能微微亮。柳岸明披上衣服,挎上包,就往学校走。
将饭盒放在手中,刚想吃,一旁的小胖子 宋健国就将饭盒抢过来。将一个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和一瓶牛奶递给了柳岸明。
结果东西,原来是一摞点心,传统“百年义利”的酥皮点心,牛奶是“北京市牛奶公司”的,“三元”的前身。
宋健国出身很不错,爷爷风起时享受行政10级待遇,妥妥高干子弟!可这丫的不爱吃点心,牛奶,就爱豆汁,窝头。我擦,这就便宜柳岸明了。普通人一年吃不到的点心他天天吃,牛奶特么的普通人都订不了,他们家一天5瓶的供应。这丫的年代,他穿着破烂的布鞋,人家就穿上皮鞋和回力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看着干不刺裂的点心,重生一世的柳岸明食欲全无;回想以前,家里并不富裕,自己的到一块这样的酥皮点心,吃相比猪都难看;看来自己是真长大了,终是活成了自己十七岁想成为的人。
这时候的主干道车还不多,大部分都是公交车和单位的公车,最多的是自行车;如果记得没错的话,1986年才允许普通民众拥有私家车;柳岸明1988年花5000多买了一辆本田摩托车,花了几年积蓄,八十年代初工人工资不过几十元,买车想都不用想。
新街口往北,就逐渐看不到什么建筑了,再往北就是城外了,三环这个时代还没有怎么开发呢。路旁的大杂院才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而且都是公房,属于工厂家属院的也有很多。至于王府井的繁华景象也只是高干的专属而已,改革开放伊始,国家尚且贫穷,乡村的人民都不能保证吃饱。王府井就有一大堆的进口豪车,实在有些讽刺!
再次走进学校,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低矮的教学楼,跑起来掉渣的土操场,跑道线还是老师用石灰粉画的。这也大概是他最后一次走进母校了。
六点多钟,天完全亮了,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先是学校的书记、校长发言,书记校长是一个人,这位老校长人很不错,已经56岁了。和蔼可亲,老好人性格的。随后是几个分管副校长和团委书记,他是作为优秀共青团员上台演讲的,台上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届的状元---周许国。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毕业,在仕途上平步青云,25岁副处,28岁正处,30岁副局级,32岁正厅局级,38岁副部级,一跃成为官场新官,可是就在千禧年的一天,他突然就被带走了!被查出巨额贪腐、大搞钱权交易。这是自掘坟墓!和组织对抗没有胜算,在皇城根下胆子太大了!更是站错了队!
正像教员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又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呢?切记越是辉煌时更应该低调,正如古人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高处不胜寒啊!
上午8点多,轮到柳岸明上台发言,柳岸明并无太多情绪波动,面容严肃地走上发言,柳岸明侃侃而谈,发言完深鞠一躬,大方的走下了台!
掌声连绵不断,发言振聋发聩!就连他那位便宜叔叔都对他高看了几眼。
“这小子三分人样尚未习得,七分官威却已栩栩如生!站那里还以为区委的那位来了。”书记校长指着柳岸明,向周围的几人开玩笑道。
随后的毕业典礼真是索然无味,文艺表演也平平无奇。但合唱团的表演效果很不错,一百五十七中学的隔壁就是原来的“北京乐器厂”,依稀记得小时候,没钱买吉他,就从乐器厂放破烂的地偷,随后装上几根铁丝,乍一看有模有样!
毕业典礼最后一个环节是全体唱国歌,一九八一年的国歌改了词,不过没过两年就又改回来了,许久没唱着实很陌生!
曲终人散,人散梦已醒......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冥冥之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从政!而且他要当大官!
毕业典礼算是结束了,柳岸明临走前在看了一眼这所历史悠久的中学。或许,这真是最后一次相见了!
走出学校,他并没有急着回家。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着,左拐右拐,就走进了新华书店。
这时候的新华书店人很多,大多数都是蹭书看,工人工资也就几十块钱,虽然书不算贵:有的几分钱一本;但对于普通的职工家庭来说,依然不算便宜。转了半天大多还是关于阶级斗争、战争的书籍。这个时代,令他印象最深的小说是路遥的《人生》,当年可是火的很,单位的女同志几乎都看过这本书。
不过现在,自从动乱时期以来,大批的优秀文学创作者被清算,投湖的投湖;关牛棚的关牛棚;文学作品的质量越来越低,新一代优秀作者估计还要再等上十年。
回想起那本《高山下的花环》虽为战争题材,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秒杀一切同类书籍。被谢晋导演翻拍的同名电影,号称:“中国第一战争剧情片”,背后的人文思考绝对秒杀一切现代军旅作品,真真正正的体现了共和国军人的优良作风!
而且,他重生回来急需第一笔资金。至于现在大环境不好,改革春风只吹向南方,下海浪潮尚未开启;新征程曲折不明。
中国的改革开放,着实浩浩荡荡;短短四十年,一个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每个人都身处时代洪流之中,其中不乏有优秀或是幸运者脱颖而出,吃到了国家发展的红利;可是再独领***,潮头的种种诱惑更是危险无比,稍有不慎便“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莫及。”展望未来从不是最好的参考,只有历史是真实的,事业要一步一步地走,这是柳岸明活了两世得到的经验。
柳岸明从书架上拿出几本书,《青年近卫军》,《保卫延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乎都是红色经典。就当柳岸明将书放到桌子上时,看见了一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脸,相濡以沫五十年,又怎能忘记呢?
扎着长长的双马尾,挎着掉色的书包,这是这个时代的特性,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身材柔瘦,一看就是营养不良,一双破烂的解放鞋更是体现出了家庭的贫困!
今天这场意外的邂逅,着实令他有些小意外,其实也不意外,叶知秋的高中是在隔壁八十七中,丫的,两个学校就隔堵墙,记得有一次,那边修房子,87中的人蔫坏,将石头往墙对面扔!
回到家,柳岸明将包袱一甩;又开始文学创作,整个上午,总共写了8000多字;这支明钢钢笔不知怎得突然不出墨了,这支钢笔,陪着柳岸明至少十年了,已经看不出来牌子。
从衣柜里拿出一个饼干盒,里面有这几张毛票,最大的是一张大黑石,剩下的全是一块,几分几毛;拿着那张大黑十,径直来到新街口百货商场;这是一家国营百货商场,售货员都是入了编的,现在售货员可是八大员之一。
来到“永生”柜台,柳岸明左挑挑,右瞅瞅,这略显古早的国产钢笔,就一种颜色,看了半天没有看上眼的;“喂!你赶紧看,后边的同志还等着买呢!”女售货员鼻孔朝天,不知哪来的优越感。
柳岸明默不作声,转身来到“英雄”的柜台,英雄的颜色有几个挺好看,灰色、紫红、金色,柳岸明打量着。忽然蹙眉一皱,这个世界就是在这么小,小到今天上午柳岸明已经见了这个他深爱着的女孩两次;柳岸明收回目光,努力想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总阻挡不了她内心真实的想法,于是匆匆选择了一支最经典的“英雄100”暗钢钢笔,花了几块钱,可是让他心疼不已,这钱没赚到,反倒是入不敷出了。
柳岸明转身决绝离开百货商场,再也不敢看叶知秋一眼;可此时他并没有发现自己少了点什么;只是缘分到了,是挡也挡不住的!
“哎哎!同志你包没拿!”叶知秋拿着柳岸明那军绿色书包,跟着追了出去,炽热的阳光下,她还是那么好看,那么动人;柳岸明听着相濡以沫五十多年伴侣的声音,想起往事,眼底瞬间弥漫上了一阵雾气。
“好,同志谢谢你!”柳岸明落荒而逃,他再也不想让妻子再陪他过前世的生活了,在出人头地前,他不想耽误妻子;抹了抹滴在脸上的泪水,撒丫子跑了。
柳岸明叼着一根从街上买来的小豆冰棍,回了家;七月的北京城真的热,一家子人住在大杂院里真的是能热死人,好在家里有一个电扇;来到大屋,柳岸明吹着风思绪万千,半个下午,写了五六千字,总字数已经一万多字;他这几天了解到,现在的政策是著作稿是每千字:2-8元;那些专职作家大部分靠在文联的工资生活,这稿酬说白了就是一个鼓励资金,而且出书的手续真是很繁琐,没点关系还真是不行。
到了晚饭,柳治国从工厂回来了;“爹,你有没有朋友在宣传和文化部门工作啊?”柳岸明在开饭前问了老柳一嘴。
柳治国有些迟疑:“你问这个干嘛?”柳治国思虑一下道:“我老班长就在市委宣传部,新闻和出版处任处长。”
“我写了一本小说,想着出版。”柳岸明摸着头,实话实说道。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干爹居然在市委宣传部;柳治国掐断9分钱一包的经济烟,被后劲一呛,咳嗽几声;显得有些震惊,“你这半拉不大的小子,能写出什么,给我看看!”柳治国说道。
柳岸明让老柳进屋,无非,这北京七月的天太热了,这搁外边像是闷在火壶里一样。到了屋子里,柳岸明将本子拿来,“高-山-下-的-花-环”柳治国一字一字的念到,这个名字并不能让读者知道书的主旨与内涵,更可以引领读者向下读,激发读者的兴趣。
看了有五分钟,老柳夸赞道:“这个引子写得好!这是一部关于对越反击战的书籍?”老柳毫不吝啬夸赞,一口气将整个小引看完了;随后又看了六七千字正文,着实精彩;就在此时,柳母大喊一声:“开饭了。”
夏天,应季的蔬菜多;像北京的冬天也就吃吃白菜、土豆了;饭菜朴素,玉米面饼子、一小碟凉拌菜、棒子面粥。柳岸明啃着玉米面饼子,大口吸溜着粥,着用脑子就是要补充体力,吃遍了前世的大鱼大肉,吃点粗糙的棒子面,仿佛也是一种享受。
饭后,柳岸明回屋继续创作,九点钟,柳岸明创作完来到家门口透透气,一九八一年盛夏的夜晚,印象中,小时候的夏天极其热,冬天极其冷,星空更是极其美。
这时,他定睛一看,他那个痞子二哥;他这个二哥,可让老柳夫妇很是着急,1969年,大姐和二哥都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了革命老区插队;随着那场风暴落幕,八零年北京知青回乡,知青找不到工作,好吃懒做,整日酗酒、抽烟、乃至聚众斗殴。老柳愁啊,平生第一次用关系,给这个不争气的二哥找了一个在皮鞋厂学徒的工作,可他整整一年多了,甚至都没转正,整天挥霍那十几钱的工资,让老柳都无可奈何,柳岸明感叹一声,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