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最高的标准——创造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专题3——一个最高的标准——创造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本领。

无论是从钻木取火的远古到科技迅猛发展的数字化的今天,还是某一个人从一篇小小作文中的脱颖而出到事业生涯里的压倒群芳,无一不与创造力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

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优良的个性品质以及千金难求的灵感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点滴进步的驱动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是思维的最高水平,是培养一个聪明孩子的最高标准。

因为我们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能简单复制他人成果的机器人,所以我们渴望创造力,呼唤创造力。

然而,创造力到底在哪里?

怎样才能有?

其实,创造力并没什么奥妙玄机,它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正如佛罗里达州教育咨询服务专家波肯女士所说:“创造力在婴儿早期就开始展露了。”

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质,例如做一次“鬼脸”就不失为一次创造。

尽管在他接下来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创造力需要不断培养(本书在后面的章节里会陆续提到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但是,家长切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孩子的创造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进行,孩子身上“原生态”的创造往往最为宝贵。

在给出培养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前,我们有必要谈谈怎样呵护孩子“原生态”的创造力。

首先,让我们回放几个生活情景,看看孩子创造的火花常常是如何在刚开始燃烧时就被无情扑灭的,但愿能给家长一些警示和启发。

情景①: 幼儿园的课堂上, 老师:“雪融化了是什么?”

孩子:“雪融化了是春天。”

老师:“错!

雪融化了是泥水。”

读了上面的对话,谁会不为孩子感到悲哀?

不是为他缺乏基本的物理常识,而是为一双封闭的耳朵拒绝了一个诗一般浪漫而美丽的想象感到悲哀。

情景②: 上幼儿园的女儿:“妈妈,你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吗?”

妈妈:“苹果里面有又甜又水灵的果肉,还有吃到最后剩下的果核。”

女儿:“苹果里面还有星星!”

妈妈:“净说傻话,星星在天上,不在苹果里。”

星星为什么不能在苹果里?

如果改变一下常规的切法,把苹果横着放,拦腰切开,就会看到里面奇妙的图案:一颗清晰的五角星!

拒绝“傻话”,可能永远无缘一见隐藏在苹果中的秘密。

情景③: 下了美术课的儿子:“妈妈,看我今天画的画!”

本来喜笑颜开的母亲见了儿子“漆黑一片的作品”,眉头顿时锁了起来:“花那么多钱就学会了画这个?”

儿子:“妈妈,你听我讲……” 妈妈:“不用讲了,下个月不去学了!”

知道小男孩要讲什么吗?

他要讲:“我画的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动物园里的猴子趁着管理员睡着了,正在逃跑。”

有谁会想到这么“漆黑一片”的涂鸦作品中竟蕴涵着如此生动的故事?

而它不过出自一个西岁小男孩之手!

拒绝倾听,哪会领略到一幅烂漫童真的美妙风景?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孩子还会继续保持一颗炙热的好奇之心吗?

还会继续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吗?

而没有这些又谈何创造?

其实,一旦突破“拒绝”这道最难逾越的鸿沟,“呵护”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很多时候,它只需要: 一点儿勇气 二十几年前,美国一位母亲将一位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原因只是这位老师教自己的女儿认识黑板上的圆圈是“零”的意思。

这位母亲的理由是:老师残酷地剥夺了孩子创造的权利,在被告知圆圈为“零”之前,她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纽扣、泡泡、眼睛……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曾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轩然***。

孩子的母亲虽不免有些极端,但提高教育的质量有时确实需要点儿勇气,告不告上法庭暂不讨论,可没这点儿打破常规的勇气是很难助长创造力的,因为创造活动本身往往就是打破常规、独辟蹊径。

一点儿自由 沙滩上,妈妈和小男孩一起玩沙子。

小男孩正在往瓶子里装沙子,他先用小铁铲盛满沙子往漏斗里倒,接着用指头堵住漏斗口慢慢把漏斗挪到瓶口,让沙子流进瓶子里。

可尽管使劲用指头堵着,沙子从漏斗口漏下的速度还是太快了,每次对准瓶口时,沙子都剩不下多少。

可小男孩并不泄气,不厌其烦地装着。

终于,他在一次次反复中开窍了!

这回,他先把空漏斗口对准瓶子,再用小铁铲往里倒沙子,沙子一粒没漏,很快,瓶子就装满了!

这时,他身后一首不做声的妈妈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高兴地给儿子鼓起掌来。

妈妈给儿子鼓掌,我们是不是也该鼓鼓掌,给小男孩,也给这位没有因为孩子一开始的行为太过愚蠢而横加干涉的妈妈。

一切是那么自然,一点儿自由而己,却成全了一次创造。

一点儿肯定 晚饭后,一个小女孩画了一个方方正正的苹果交给了她的妈妈。

妈妈看后并没有批评她画错了,而是充满好奇地问:“苹果不是圆的吗,你怎么画成方的了?”

小女孩回答道:“爸爸刚才把苹果往桌上放,不小心没放稳,苹果滚到地上摔烂了,我想苹果要是方形的该多好呀,那样就不会到处乱滚了。”

妈妈听后高兴地说:“太棒了!

但愿你将来能培育出方苹果。”

谁敢说若干年后不会有方苹果问世呢?

一句肯定,很可能会造就奇迹的诞生!

一点儿勇气、一点儿自由、一点儿肯定,对于家长来说是那么地轻而易举,可对于孩子又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给孩子一个可以让他勇敢、自由、自信地发挥、创造的空间吧!

当你急着快点儿回家,孩子却老是磨磨蹭蹭地找影子玩时,别抱怨他不懂事,总长不大——因为,形态各异的影子或许正被孩子当成天上飘动的乌云或是快乐飞翔的小鸟;当孩子执意要把太阳涂成蓝色时,别因为担心他的认知错误而忙于纠正——因为,难道蓝色不会是孩子想象中海里太阳的颜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