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选三支一扶几年转正

省选三支一扶几年转正

作者: 歪倒

言情小说连载

长篇言情小说《省选三支一扶几年转正男女主角高远胡子贵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歪倒”所主要讲述的是:2006年6华南的气温仍逼近三十热浪一阵阵扑打着车站的铁高远提着行李站在站台上望着眼前这辆即将开往西南腹地的绿皮火他的手心有点脑子却异常清“黔州省乌蒙市珙桐县东升”他轻声念了一像是在自言自又像是给自己壮列车缓缓启车窗外的景色从钢筋水泥变成山丘阡三十多个小时车轮终于在一座叫“乌蒙站”的小站停了下站台上人烟稀偶有几个身穿蓝工装的工人从站台...

2025-07-01 18:23:58

2006年6月,华南的气温仍逼近三十度,热浪一阵阵扑打着车站的铁轨。高远提着行李袋,站在站台上望着眼前这辆即将开往西南腹地的绿皮火车。他的手心有点汗,脑子却异常清醒。

“黔州省乌蒙市珙桐县东升乡。”他轻声念了一遍,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给自己壮胆。

列车缓缓启动,车窗外的景色从钢筋水泥变成山丘阡陌。三十多个小时后,车轮终于在一座叫“乌蒙站”的小站停了下来。站台上人烟稀少,偶有几个身穿蓝工装的工人从站台另一头匆匆走过,火车带来的咣当声还未散尽,山风已悄然袭来,带着泥土、苔藓和陈旧烟火味。

乌蒙市没有机场,通往珙桐县还需五小时车程。东升乡,则是珙桐县最偏远的一个山区乡镇,山路多、地势险,车到县里之后,得转一辆老旧的中巴车,再经四十多公里的盘山路才能抵达。

高远坐在车尾,一路晕车,却始终没合眼。他在脑海里不断重复出行前查看的地图、资料——东升乡总人口不到两万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乡镇,主产玉米、马铃薯,基础设施匮乏,1999年全乡财政收入还不足百万元。

而他,是黔州省“三支一扶”计划首批被派驻的大学生之一。高远的选择,令身边所有人都错愕。

“你疯了?”同班的冯骏大笑,“你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跑西部干嘛?写材料的手写田野调查?!”

“回头你要是熬不住打退堂鼓,我第一个不笑你。”实习时机关科长喝着茶杯悠悠说道,“咱说句实在话,基层就那点事,琐碎又累,还不如留在城里考编轻松。”

可他终究还是来了。

东升乡政府,是一座建于八十年代的砖木结构二层楼,门前的铁皮牌匾上几个红字“为人民服务”已经褪色斑驳。山风带着小雨,吹得旗帜咧咧作响。

“小高同志吧?我是雷自强,乡党委书记。”迎接他的是一位约五十岁上下的干部,身材消瘦,头发稀疏,眼神却炯炯有神。

“雷书记您好。”高远一边握手,一边打量着四周的环境:院子里停着一辆已经锈迹斑斑的“北京吉普”,边上一口铁锅架在灶台上,一位身穿军绿色外套的后勤大姐正蹲着烧水。

“这儿条件差,你慢慢适应。”雷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里带着些无奈,“年轻人来得少,我们都盼着像你这样有文化的大学生留下。”

高远点点头:“放心吧雷书记,我来,是想好好干点实事。”

他被安排住在乡政府招待所二楼,楼道狭窄,地砖松动,晚上还有蚊虫乱飞。隔壁是雷书记的办公室,晚上能听见他一边打电话一边摁着计算器敲预算。下楼走几步是食堂,一日三餐都是大锅菜:苞谷饭、腌菜汤、豆腐干。

但高远并未抱怨。

第二天一早,他主动申请跟着乡长胡大平下村走访,前往三十里外的下岔沟村——那里是全乡最偏远、最穷的村庄之一。

“路不好走,咱们要坐摩托。”胡乡长递给他一顶安全帽,笑着补充一句,“摔不得哦。”

泥泞的山路仿佛一条缠绕着群山的肠道,每转一个弯都需要小心翼翼。车子经常陷入坑洼中,颠簸得人五脏六腑翻滚。两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村口。

村里有孩子光着脚在溪边跳石头,有老婆婆提着背篓走在田埂上,看见陌生人都愣了一下。高远记得那个午后,他们走访了一户留守人家,七岁的男孩给弟弟冲米糊,奶奶坐在炕上,咳得几乎直不起身。

“你是大学生?”老太太眼神充满疑惑,随后又露出些许欣喜,“唉,这些年不见年轻人咯,政府也没来几个。”

那一晚回到乡里,高远什么都没说,却在笔记本上写了两页纸:

“他们不是数字,是一个个站在命运尽头的人。有人需要来陪他们往前走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

乡政府的夜晚安静得出奇,雷书记在楼下咳嗽,高远在二楼灯下写材料。大雨将至,远山传来闷雷,像是远处野兽翻身。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医生宋如烟
  • 医生宋含烟最新更新内容
  •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类似的小说
  • 许思思宋含烟小说大结局
  • 教授家的小可爱小说阅读
  • 宋医生真香了
  • 宋含烟许思思关系揭秘
  • 宋医生咽清茶
  • 学校疯狂的事我们集体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