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桂花飘落满庭院》中的人物桂花林小满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都市小“爱吃肉肉的小吴”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桂花飘落满庭院》内容概括:1 药味里的秋天林小满推开出租屋门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屏幕上跳动着堂哥的名背景音里混着医院特有的消毒水他的声音带着急惶:“小奶奶情况不太你能不能……回来一趟?”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打黄得发脆的叶子撞在玻璃发出细碎的声林小满握着手机的手指泛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她来上海三在广告公司做策每天被KPI追着加不完的班、改不完的方早已成了生活的常...
1 药味里的秋天林小满推开出租屋门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
屏幕上跳动着堂哥的名字,背景音里混着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他的声音带着急惶:“小满,
奶奶情况不太好,你能不能……回来一趟?”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打旋,
黄得发脆的叶子撞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林小满握着手机的手指泛白,
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她来上海三年,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每天被KPI追着跑,
加不完的班、改不完的方案,早已成了生活的常态。上一次回家还是春节,
匆匆忙忙待了三天,临走时奶奶往她行李箱塞了一捆晒干的桂花,说泡水喝能安神,
她当时还嫌占地方,偷偷拿出来一半。“我明天请假。”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尾音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挂了电话,
电脑屏幕上的策划案只写了个标题——《秋季新品推广方案》,光标在空白处闪烁,
像她此刻慌乱的心。右下角弹出明天交稿的红色提醒,林小满盯着那行字,
突然趴在键盘上哭了,眼泪砸在字母键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连夜订了最早的高铁票,
收拾行李时翻出奶奶去年寄来的棉鞋。藏蓝色的灯芯绒鞋面,鞋底纳着细密的针脚,
是奶奶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的。鞋盒最底层还有一包桂花干,用棉布手绢包着,
打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甜香,是老屋后院那棵桂花树摘的。林小满把桂花干塞进背包,
指尖触到粗糙的棉布,仿佛这样就能握住一点踏实的暖意。高铁穿过晨雾时,天刚蒙蒙亮。
她给主管发了请假消息,对方秒回:“项目关键期,你走了谁接手?这个月绩效直接扣一半。
”林小满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最终还是关了对话框。
车窗外的风景从高楼林立变成田野阡陌,她想起小时候发烧,浑身烫得像火炭,
奶奶背着她走三公里夜路去卫生院。深秋的晚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奶奶的后背却暖得发烫,
棉布褂子被汗水浸得透湿,却一直哼着不成调的童谣哄她:“小满乖,月亮亮,
奶奶背你去看郎中……”到县城医院时,堂哥在住院部楼下等她。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
眼下带着青黑:“医生说奶奶是阿尔茨海默症加重了,这几天总说胡话,谁都不认得了。
昨天半夜把护士认成你,拉着人家的手说要给你留桂花糖糕。”林小满脚步顿住,
鼻尖猛地发酸,酸意顺着鼻腔爬到眼眶,眼泪差点掉下来。奶奶最会做桂花糖糕,
每年中秋前后,老屋的院子飘满甜香,蒸笼掀开时,热气裹着桂花的甜,能飘满半条街。
她小时候总蹲在灶台边,等奶奶把第一块糖糕塞进她嘴里,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吐,
奶奶就笑着拍她的背:“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病房门推开的瞬间,
药味混着消毒水味扑面而来。奶奶躺在病床上,头发稀疏花白,贴在凹陷的脸颊上,
手背上扎着输液针,胶布把皮肤粘得发皱。听到动静,她浑浊的眼睛转了转,看到林小满时,
突然挣扎着要坐起来,枯瘦的手在被子上摸索:“小满?我的小满回来了?
”林小满扑到床边,握住奶奶的手。那双手曾灵巧地揉面、摘菜、纳鞋底,现在却冰凉僵硬,
指关节肿得像小萝卜。“奶奶,我回来了。”她哽咽着说,奶奶的手在她掌心微微颤抖,
却突然又松开,茫然地看着她,眼神像迷路的孩子:“你是谁呀?我在等我家小满,
她最爱吃我做的糖糕,我给她留了一蒸笼呢。”林小满别过脸,眼泪无声地淌下来。
她总以为日子还长,以为奶奶会一直等在老屋,却忘了岁月最是无情,不等她攒够体面,
就先带走了她最想守护的人。2 消失的记忆林小满在医院附近租了间民宿,
老式居民楼的一楼,窗外有棵老槐树,叶子落得满地都是。她每天早上五点就去病房,
帮奶奶擦脸、喂饭、按摩手脚,护士说多陪伴能延缓记忆衰退,她就把小时候的照片带来,
一张一张给奶奶看。有天清晨,林小满刚削好苹果,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
奶奶突然眼睛发亮,抓着她的手腕就往门外走:“小满,灶上还蒸着糖糕呢,
快去看看别糊了!你最爱吃刚出锅的。”她掀开被子就要下床,枯瘦的腿在床边晃了晃,
差点摔倒。林小满赶紧扶住她:“奶奶,我们在医院呢,没有灶台,也没有糖糕。
”奶奶愣住了,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像被风吹灭的烛火。她缩回手,慢慢坐回床上,
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被子上的花纹:“哦……医院啊。我的糖糕呢?
给小满留的……”她喃喃自语着,眼泪顺着眼角的皱纹滑落,在松弛的皮肤上冲出两道浅痕,
“我怎么什么都记不住了……连小满爱吃的糖糕都忘了做……”林小满把苹果递到她嘴边,
声音哽咽:“奶奶记得我的名字就好,糖糕以后我做给您吃,做一大蒸笼。
”奶奶像个孩子似的点点头,小口咬着苹果,果肉渣粘在嘴角,却吃得很认真。
中午回家取换洗衣物时,林小满顺路回了趟老屋。钥匙插进锁孔时,
铁锈摩擦的“咔哒”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推开木门,院子里的桂花树落了一地金黄,
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细碎的声响。葡萄架的枯枝缠在竹竿上,去年晒的玉米还挂在屋檐下,
只是蒙了层厚厚的灰,像落了场早雪。堂屋的八仙桌上,放着奶奶没织完的毛衣。
藏青色的毛线团滚在地上,针还插在衣片上,领口处歪歪扭扭地织着“小满”两个字。
她想起夏天视频时,奶奶举着毛衣跟她炫耀:“你看奶奶还没老糊涂吧,这字织得多好看。
上海冬天冷,穿这个暖和。”她当时还笑着说“网上买更方便,款式也好看”,现在想想,
那些随口的敷衍,都成了扎在心上的刺。厨房的灶台积着半指厚的灰,
角落里放着一个豁口的粗瓷碗,碗底还有没洗干净的糖糕残渣。林小满蹲在灶台前,
手指拂过冰冷的锅沿,仿佛能看到奶奶佝偻着背添柴的样子。火光映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锅里飘出甜香,她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嘴里念叨着:“快好了,小满放学该回来了。
”手机响了,是主管的电话,语气带着不耐烦:“林小满,客户上午就要方案,
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再不来这个项目就给别人了,
你这几年的努力……”林小满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听着风吹过桂花树的沙沙声,
低声说:“我辞职。”挂了电话,她靠在门框上,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
曾经拼了命想留在大城市,以为那里才有光鲜的未来,
可当故乡只剩下一个生病的老人和一座空屋时,
那些加班换来的绩效、熬夜改的方案、为了合群挤出来的笑容,突然变得轻飘飘的,
不如老屋飘来的一缕桂花香实在,不如奶奶递来的一块糖糕温暖。
3 月光下的糖糕奶奶的病情偶尔会出现短暂的清醒。那天晚上,林小满给她擦手,
奶奶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眼神清亮得不像病人:“小满,你是不是为了我辞职了?
”林小满慌忙摇头,把苹果块往她嘴里塞:“没有,公司放长假呢,正好回来陪您。
”奶奶却笑了,皱纹里盛着月光般的温柔:“奶奶老了,没用了,别耽误你的前程。
你从小就好强,想在大城市扎根,奶奶知道。”她抬手想摸林小满的头发,手却在半空停住,
眼神又开始涣散,“我记得你小时候,非要爬桂花树摘花,摔下来磕破膝盖,
哭着说再也不吃糖糕了……结果第二天就忘了疼,又蹲在灶台边等……”林小满趴在床边,
听奶奶断断续续地说往事。那些被她遗忘的细节,奶奶却记得清清楚楚:她第一次考满分时,
奶奶把奖状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逢人就炫耀;她上初中住校,奶奶每周三都步行去学校,
给她送装着糖糕的保温桶,桶外面裹着厚厚的棉布,怕凉了;她考上上海的大学,
奶奶偷偷塞给她一个红布包,里面是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说“在外面别受委屈,
没钱了就跟家里说”。“奶奶,我给您做糖糕吧。”林小满突然说,声音带着哽咽。
奶奶眼睛一亮,像个期待糖果的孩子:“好啊,要放多多的桂花,跟后院那棵树上摘的,
香得很。”第二天一早,林小满去镇上买糯米粉。老街的石板路被雨水打湿,
青灰色的石头泛着光,卖粮油的铺子飘出熟悉的香味。老板是个胖阿姨,系着蓝布围裙,
见了她笑着问:“是林家丫头啊?好久没回来了。你奶奶上个月还来问我,糯米粉涨价没,
说要给你做糖糕呢。”林小满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原来奶奶生病前,
就一直惦记着她爱吃的味道。她买了五斤糯米粉、两斤白糖,又去后山摘了些新鲜桂花,
用清水洗干净,放在竹筛里晒干。阳光透过桂花的缝隙落在她手上,暖融融的,
像奶奶的手掌。在民宿的小厨房里,林小满学着奶奶的样子和面。糯米粉里加水,
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揪成小剂子,擀成圆饼,中间包上白糖和桂花。她记得奶奶说过,
糖要放得刚刚好,太甜腻,太淡没味道;桂花要晒干水分,不然蒸出来会发苦。
蒸笼冒起白汽时,香气漫了满屋子,钻进鼻腔,甜得人心里发颤。
林小满小心地把糖糕取出来,用筷子戳了戳,软乎乎的,和记忆里的味道很像。
她装了一饭盒,快步往医院跑,塑料饭盒撞在腿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像她急切的心跳。
病房里,奶奶正坐在床上发呆,目光盯着窗外的桂花树。闻到香味,她立刻转过头,
眼睛亮晶晶的:“是糖糕!我的小满回来了!”林小满把糖糕递到她嘴边,奶奶小口咬着,
嘴角沾了点白糖,像个偷吃的小孩,眼睛里却闪着泪光。“好吃吗?”林小满问,
声音有点抖。奶奶用力点头,含糊不清地说:“跟我做的一样……小满长大了,会疼人了。
”林小满别过脸,眼泪滴在饭盒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原来长大这么快,
快到她还没来得及好好报答,奶奶就已经记不清很多事了;快到她终于学会了做糖糕,
却只能看着奶奶一点点忘记味道。那天晚上,奶奶睡得很安稳,嘴角还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