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夜邂逅
那天晚上,我正在加班改第八版的设计稿,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
头像是一只修长的手握着建筑图纸,很有艺术感。我习惯性地点开看了看,昵称叫“深海”,个人资料写着28岁,建筑师,所在地显示和我同城。
说实话,最近工作压力太大,老板一天改十几次需求,我都快抑郁了。看到有人主动加我,虽然不认识,但心情莫名好了一点。我点了同意。
几乎是秒回,他发来第一条消息:
“看你的朋友圈,你一定是个很温柔的人。”
我愣了一下。我的朋友圈最近发的都是加班到深夜的吐槽,还有各种工作相关的抱怨,哪里温柔了?
“你确定你看的是我的朋友圈?”我回复道,“我最近都在骂老板。”
“哈哈,正因为这样才觉得你温柔啊。能在深夜还保持这种幽默感的人,内心一定很柔软。”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暖。说实话,很久没有人这样理解我了。
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他说自己是建筑师,刚来这个城市不久,还在适应新环境。我问他在哪家公司,他说是个小设计院,不太出名。
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很会聊天,总能准确地接住我的每一个话题,而且说话很有趣。当我抱怨甲方总是改需求的时候,他说:“我懂,他们就像小孩子搭积木,搭到一半就想推倒重来,但忘了你已经在那堆积木上花了多少心血。”
这个比喻让我笑了很久。
我们聊到凌晨两点才结束。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在期待他的消息。
果然,上午十点左右,他发来了消息:“昨晚聊得很开心,今天工作顺利吗?”
我有点奇怪,建筑师不应该这个时候也在忙工作吗?但我没多想,回复说还行,就是老板又要改设计稿。
他很快回复:“要不要看看我在做的项目?”
然后发来一张建筑图纸的照片,看起来很专业,是一个住宅小区的设计图。我不懂建筑,但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
“很厉害啊,你设计的?”
“嗯,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还在修改阶段。”
我们继续聊了一会儿,他突然问我:“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
“嗯……有阳台,采光好,最好有个小书房。”我想了想回答。
“那你一定会喜欢我正在设计的这个户型。”他发来另一张图,“看,这里有个朝南的大阳台,还有独立的书房。”
我看着那张图,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他在为我设计房子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会聊天。他的作息时间很奇怪,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在线,有时候大白天又会突然消失几个小时。我问他是不是经常加班,他说建筑师的工作就是这样,项目紧的时候需要熬夜。
但是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第一个疑点。
那天中午,我正在和他聊天,他说正在工地上检查施工进度。我随口问了句:“现在工地还在施工?不是午休时间吗?”
他停顿了很久才回复:“哦,这个工地比较特殊,中午不休息。”
我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深想。直到晚上,我和做建筑的大学同学吃饭,随口提到这件事。同学很肯定地告诉我:“哪有工地中午不休息的?特别是夏天,安全规定都不允许。”
我心里开始有点怀疑,但又觉得可能是我同学不了解所有情况。
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
一周后,我们聊到这个城市的一些地方。我提到市中心新开的那家网红咖啡厅,他竟然说不知道。
“你不是本地人吗?那家店最近很火啊,就在市政府对面。”
“哦……我平时不太关注这些。”他的回复显得有些敷衍。
我试探性地问了几个本地的标志性建筑和路名,他的回答都很模糊,要么说“不太熟悉那一带”,要么就是“好像知道”。
但他明明说自己在这个城市工作啊?建筑师难道不应该对城市建筑很了解吗?
我开始仔细观察他发来的照片。他从来不发自拍,偶尔发的几张生活照也都是侧脸或者背影,而且拍摄角度很专业,构图也很好,像是摄影师拍的。
有一次,我夸他拍照技术好,他说:“随便拍的,可能是角度好吧。”
但我学过摄影,那些照片绝对不是“随便拍的”。无论是光线的运用还是构图的安排,都显示出专业水准。
最让我在意的是他的消费水平。
那天我随口说想要一个新出的限量版香水,但是太贵了,要三千多。他二话不说就给我下单了,说是“送给辛苦工作的你”。
我既感动又困惑。一个普通建筑师的收入,能这么随意地送三千块的礼物吗?
我试探性地问他收入情况,他说:“还行吧,够生活。”
“建筑师的收入应该不错吧?”
“看项目情况,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他总是这样模糊地回答。
还有一次,我们语音聊天的时候,背景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好像在说“阿墨,你的咖啡好了”。
我立刻问:“刚才是谁在说话?”
他停顿了一下说:“哦,是咖啡店的服务员。我在外面。”
但那个声音听起来很亲昵,而且叫的是“阿墨”,不像是对顾客的称呼。
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但又不知道该怎么问。而且说实话,尽管有这些疑点,我还是很享受和他聊天的时光。他总是能理解我的情绪,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
我们聊了一个月,感情升温得很快。他开始叫我“晚晚”,我也开始叫他“墨墨”,虽然我还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