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的爱情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喜欢”这个词语的含义的。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开始对异性之间什么情啊、爱呀,
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我记得那会儿我们班里就有一对情侣。当时我知道这个消息时,
吃了一惊,觉得这两人简直 “胆大妄为”。我不敢想象如果被老师或者家长知道了,
会有怎样可怕的后果。因为那时候普遍的观念是很保守的,而我又是一个“好学生”。
其中的女主角小雨恰好和我关系不错。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娇小可爱、古灵精怪的小女孩,
很讨人喜欢估计当时班里就有很多男生也偷偷对她有好感。
但我是万万没想到她居然如此“前卫”和 “开放”。10多岁的年纪,
好像正是情窦初开的阶段。班里的男生女生要是走得比较近,或是经常一起玩闹,
其他同学就会拿他们起哄:说XX肯定喜欢那个XX,不然为什么总是和TA一起回家。
非要闹得当事人“脸红耳赤”“连连摆手”“疯狂解释”才肯罢休。
虽然有着保守的观念不敢像小雨一样谈恋爱,但我和几个玩得好的女孩之间,
生性格好”或是“哪个男生成绩好”之类的——羞涩中带着对异性间朦胧情愫的好奇与向往。
而男生也同样如此。我记得有段时间,突然流行起用钢笔在手臂上刻字,
男生把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刻在手上,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爱。当时我只觉得,
用钢笔尖刻进肉里不得疼死吗?难道就是越疼才显得越爱吗?后来,
大家偷偷在传小雨的男朋友小池把小雨的名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有人问小池,
坦坦荡荡把自己的手臂露出来给大家展示——一条精瘦的手臂上满是星星点点的褐色小疤痕,
连在一块儿勉强看得出是几个汉字。我看了一眼就赶紧扭头,怪吓人的,
心里觉得发毛后面长大了,我才惊觉,这和自残有什么区别呢。而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
如果一个男生愿意把你的名字刻在手臂上,那算得上是“真爱”了。
2 秘密交换有一天放学后,我们几个女孩在路上聊着天,不知怎么就说起班里的男生来。
忘了是哪个大胆的女孩提议:每个人都说出一个班里自己喜欢或者比较有好感的男生,
必须都说!且不能说“没有”。这仿佛是一场“秘密”的交换,
每个人都要交出自己的“把柄”给对方。小果喜欢的男生大家早就知道了,是小雨的表哥,
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小旬。据我所知,班里的同学几乎都知道这件事了,包括小旬。
但是他好像并没有任何回应或是做出任何表态至少在我所了解到的事实中。
而更加“刺激”的是,这份暗恋的曝光仿佛也是出自小果自己。
我那时暗地里其实非常敬佩小果的胆大与坦诚,感觉她没有一般女孩儿的自卑或羞涩,
也丝毫没有被他人知晓自己“秘密”的尴尬与难堪。亦或是,
她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她对小旬的喜欢,让小旬看到她的心。这种行为,
在那个时代、那个年纪,实在难得和小雨敢于“先人一步”谈恋爱的行为一样。至少,
我认为我是决计说不出口的,我的“传统观念”和我背负的“好学生包袱”牢牢束缚着我。
我从小就是老师眼中“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家人心中的乖孩子。
即使我内心也藏着那么一个小少年。然而,早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除了惊讶和意外,
我也不禁感到一种宿命的巧合与淡淡的忧伤——因为我内心有着隐秘喜欢的人,也是小旬。
在朋友小果公开承认自己喜欢小旬之后,我就愈加将自己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了。
没有先宣明自己的感情,被朋友捷足先登,“后来”的我仿佛就丧失了喜欢的权利。
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感告诉我,如果我也对大家说:“我也喜欢他。”那么,
我和小果可能不会再继续当朋友。甚至,
得我是在故意和她“抢”?而其他同学也会不会认为我在明知自己的朋友喜欢小旬的情况下,
还说出“喜欢”的话是不道德的?即使我可能比小果还先喜欢上小旬。但是,
先诉之于口的人,就好像拿到了喜欢小旬的“合法权利”。而我的喜欢,
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接着说我们之间的“秘密交换”吧。当时我是既兴奋、又紧张的。
因为小女孩儿免不了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八卦心,况且还是自己朋友们的“八卦”;然而,
我又很惶恐,因为我藏着一个不能见人的秘密,唯恐被她们发现。并且,
我又得迅速找出一个“以假乱真”的秘密交给她们。以至于在进行“秘密交换”时,
朋友们挨个悄悄说出自己“喜欢”或是觉得“有好感”的男生名字,我无法百分百投入其中,
但又不得不装作很认真地在听,并随着大家的发言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又或是随声附和。
背负着“巨大秘密”,大大减少了我八卦的热情和因此获得的快乐。此刻,
正在脑子里疯狂检索班里男生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终于,轮到我了。
因为紧张,我感觉我的脸有点发烫我想,她们大约会以为我因为害羞。
我假装有点不太好意思地开口,“哎,你们应该都知道吧,就是小浩,只是有点好感而已啦,
你们不要告诉其他人。”朋友们纷纷露出一副“我就知道”的高深莫测表情。
我那时心情有些复杂:有对小浩的愧疚,也有骗过她们的窃喜,
还有被迫隐瞒暗恋的淡淡酸涩。3 绯闻男友按照现在的话讲,
小浩姑且算是我的“绯闻男友”吧。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喜欢把班里成绩好的或者长得不错的人拉来配对。而我和小浩都是好学生,
时不时会一起讨论问题。当然,这个还不足以被大家“拉郎配”。更主要的是,
由于我俩都在镇上住,离学校特别近,回家的路线一致,有时会一道走。再加上,
我们俩都有个好学生的习惯——放学了不想马上回家,要先在学校把作业写完再回去。
我都忘了是谁先养成这个习惯的。放学了,大部分同学往往一溜烟跑了。等到后面,
教室里经常就只剩下我和他在各自座位上安安静静地写作业,偶尔会讨论一下题目。
写完了再顺道一起回去。但我可以指天发誓,我对他绝对没有半点意思,
留在学校写作业只是因为我在学校写得快。而写完作业后,回家就可以不用带作业,
能够放肆玩儿了。可是群众们不相信呀,经常拿他打趣我,
任凭我怎么解释都不信果真是“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后面我就“累“了,
懒得再解释汗~群众们却认为我这是默认了。我心想,清者自清,随他们怎么说去。唉,
如今我拿他来当挡箭牌,着实不太好意思,
但只有这个答案才能让她们信服或许只有这个答案她们才“喜闻乐见”吧。
掌握了彼此秘密的女孩们,仿佛贴得更近了,因为似乎每个人都有“喜欢”,每个人都一样,
而且这种喜欢是“正常”且“合法”的。4 我的喜欢再说小旬。哎,
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的。他是学校一位数学女老师的孩子,
那个女老师在六年级的时候还教过我们班的数学。那时候,
我们对于教职工的孩子有一种隐秘的羡慕,仿佛他们是“皇亲国戚”,
地位相比其他普通小孩子是要高一等的。这种感情既来源于我们对老师极高的崇敬与爱戴,
也来源于对教职工子女在学校里所受种种优待的羡慕。
他们可以免费吃教职工特有的丰盛饭菜,他们几乎被所有任课老师认识,而且态度和蔼亲昵。
有时会在还没放学时就被当堂老师告知“你妈妈/姑姑/舅妈说下午要去×××,
让你现在就背上书包去找她。”然后在大家歆羡的眼神中收拾书包提前离开。
老师们偶尔给他们开开小灶等等额外照顾都是很平常的。
“皇亲国戚”的身份确实是让我对小旬多看一眼的因素之一,但我并非如此“肤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