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被扔进垃圾桶的戒指2019年的夏天,空气里飘着烤串的油烟味,
混着柏油路被晒化的气息,闷得人喘不过气。周明攥着那个银色戒指盒,
站在“西堤岛”西餐厅的玻璃门外,指节被硬壳硌得发红。盒子里的戒指内侧,
刻着他和赵曼曼的名字缩写“ZM”,是他找老银匠定做的——为了这枚戒指,
他连续加班四周,把加班费攒下来,又在周末去建材市场帮人扛了三天水管,才凑够定制费。
今天是赵曼曼25岁生日,他准备求婚。推开门时,冷气扑面而来,吹散了他额头上的汗,
却吹不散心里的紧张。赵曼曼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对着手机笑,
屏幕上是辆亮闪闪的保时捷卡宴,背景是市中心的豪华小区。她抬头瞥了周明一眼,
睫毛上的亮片晃得人眼晕,语气却像冰:“你怎么才来?张总都等我半小时了。
”周明把戒指盒放在桌上,指尖有些抖:“曼曼,我……”“别废话了。
”赵曼曼没看那盒子,反而把手机往桌上一扣,美甲划过屏幕发出刺耳的声响,“周明,
分手吧。”周明愣住了,旁边的闺蜜李娜嗤笑一声,
晃着手腕上的金镯子:“曼曼跟你耗了三年,够意思了。你看看你,月薪一万二,
除去房贷只剩三千,连个像样的包都买不起。我老公上周刚提的保时捷,
你这辈子能摸到方向盘不?”赵曼曼拿起戒指盒,打开看了眼,突然笑出声,
声音尖得像指甲刮玻璃:“银的?周明,你是觉得我只配戴这个?
”她扬手就把戒指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动作快得像扔掉什么脏东西,“你看清楚,
我要的是爱马仕,是市中心的大平层,不是你这种没出息的男人。
”周明的血一下子冲上头顶,耳朵嗡嗡作响。他看着垃圾桶里那点微弱的银光,
像看到自己被踩碎的尊严。“我以为你爱的是我这个人……”“爱?”赵曼曼站起身,
整理了一下新买的香奈儿连衣裙,裙摆扫过周明的裤腿,带着股昂贵的香水味,
“爱能当饭吃吗?张总今晚约了我看话剧,他可比你懂生活多了。
”她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走过他身边时,低声说:“跟你这种人纠缠,太掉价。
”周明没去捡垃圾桶里的戒指。他走出西餐厅,晚风裹着路边烤串的油烟味扑过来,
呛得他眼眶发酸。手机震了一下,是赵曼曼的朋友圈:“及时止损,奔向更好的人生。
”配图是她和一个中年男人的合照,男人搂着她的腰,背景正是那辆保时捷。
他在路边站了很久,直到夜市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红的绿的,映在他脸上,像场拙劣的闹剧。
那个他熬了三个通宵,用代码把两人第一次约会的照片转成图案刻在戒指内侧的心思,
终究成了笑话。第二章:夜市摊前的争吵辞职那天,周明把工牌放在桌上,没跟任何人告别。
他开发的“智能点餐系统”在公司内部评审时被毙了,技术总监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周啊,
接地气点,小餐馆哪用得上这玩意儿?能扫码付钱就不错了。”可他总觉得,
那些在油烟里手忙脚乱的小吃摊老板,
会需要这个能自动算账、接单、记会员的程序——就像他见过的,
卖烤冷面的大叔总把“加里脊”记成“加培根”,奶茶店的小姐姐对着会员本愁得掉眼泪。
为了糊口,他在夜市支了个小摊。一块折叠桌,铺块蓝格子布,摆着自己打印的小程序教程,
五块钱一本,封面上印着歪歪扭扭的“轻松当老板”。三天过去了,只卖出一本,
还是个老头买去垫桌脚。对面卖手工饰品的女孩倒是生意不错。她的摊子更简单,
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摆着串好的手链、耳环,大多是塑料珠子和合金配件,
却被她卖出了花。“妹妹你看这个,今年最流行的莫兰迪色,配你这件白T恤绝了!
”“大哥买串送女朋友啊,这珠子是我亲手穿的,独一无二!”她嗓门亮,眼睛弯成月牙,
总能说到人心里去,顾客抢着付钱。那天城管突然来巡查,电喇叭里喊着“赶紧收摊”,
女孩慌得把饰品往泡沫箱里塞,转身时没站稳,连人带箱撞翻了周明的摊子。教程散落一地,
被慌乱的脚步踩得全是脚印,有的页角都碾烂了。“你能不能看着点!”周明急了,
这是他最后一点本钱,找打印店老板欠了账才印出来的。“对不起对不起!
”女孩一边捡自己滚得满地都是的珠子,一边抬头看他,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
“我赔你钱!你说多少?”“赔?你知道这有多重要吗?”周明的火气没处撒,
指着地上的教程吼,“这是我写的程序教程,能帮那些老板省多少事!
你卖这些破珠子能赚几个钱,赔得起吗?”女孩突然停住了,直起身叉着腰瞪他,
眼睛里全是不服气:“破珠子怎么了?我靠这破珠子供我弟上学!上个月刚给他寄了学费,
这月还想给他买双新球鞋!你呢?摆摊摆得像守灵,一脸丧气,谁买你的破书!
”两人吵了一架,声音大得引来了旁边的摊主。最后气呼呼地蹲在地上捡东西,谁也不理谁。
周明瞥见她放在旁边的账本,封皮是用烟盒糊的,里面记着“今日收入86,支出成本32,
余54”,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女孩也看到了他摊子里的平板电脑,
屏幕亮着,是花花绿绿的点餐界面,有“加辣”“少冰”的选项。“这是你做的?
”她凑过来,眼睛一下子亮了,像发现了新大陆,“能自动算账?还能记谁爱吃啥?
”周明点点头,没好气地说:“反正没人要。”“我要!”女孩突然拍了下大腿,
震得地上的珠子都跳了跳,“我表姐开了家麻辣烫店,在后厨煮菜,我表哥在前台收钱,
忙起来时顾客喊破喉咙都没人应,算账算到半夜还对不上,总少个十块八块的。你这东西,
能给她用不?”周明愣住了,手里还捏着本被踩脏的教程。女孩叫林晓,老家在河南农村,
来城里打工三年,在电子厂做过流水线,在服装店当过导购,攒了点钱想自己做点小买卖。
“我帮你跑客户,你这系统要是真好用,那些摊主肯定愿意掏钱。”她掰着手指头算,
声音清脆,“一家收五百块安装费,十家就是五千,比你卖这破书强多了!
”周明看着她被汗水打湿的刘海,看着她指甲缝里还沾着的胶水,
看着她说起赚钱时眼睛里的光——像株在石缝里也要往上长的野草,带着股不管不顾的劲儿。
他突然想起赵曼曼嫌他戒指廉价时的眼神,那眼神里的轻蔑,和此刻林晓眼睛里的亮,
像两个极端。“干!”他捡起一本被踩脏的教程,用袖子擦了擦封面,“不过得先改改,
得让阿姨们也能看懂,不能太复杂。
”第三章:第一单生意的烟火气林晓的表姐开在巷尾的麻辣烫店,是他们的第一个战场。
店面不足十平米,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红砖,墙角堆着装菜的泡沫箱,
地上总有些黏糊糊的汤汁。老板娘在后厨煮菜时,
蒸汽能把眼镜蒙上一层白雾;老板在前台收钱,左手记单右手找零,
忙起来时总把“微辣”写成“特辣”,顾客抱怨声不断。周明扛着笔记本电脑蹲在地上连网,
店里的Wi-Fi信号弱,他举着路由器举了十分钟,胳膊都酸了。
林晓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记事本,封面写着“客户需求”四个大字。
“表姐,你平时最头疼啥?”她往老板娘手里塞了瓶冰汽水,瓶身凝着水珠,“尽管说,
周明能搞定,他是程序员,可厉害着呢。”老板娘擦着汗笑,
围裙上沾着辣椒油:“头疼的可多了!记不住谁加麻谁加醋,
上次有个顾客说‘我每次都要加两勺麻酱’,我哪记得住?还有会员,
老顾客来了总说‘上次你说给我打折’,我也记不清;最烦的是算账,
每天收摊对账能对到半夜,少个十块八块都不知道哪去了,有时候怀疑是自己找错了,
有时候怀疑是顾客没给钱,闹心!”周明边听边敲键盘,
上的界面一点点变样:原本复杂的后台被简化成三个大按钮——“接单”“算账”“会员”,
字大得像老人机;菜品列表里加了“口味备注”,
顾客点单时能直接勾选“少麻少辣”“多菜少面”“加麻酱”;会员系统里不仅能存积分,
还能附上手写备注,比如“张大哥爱加醋”“李姐对香菜过敏”,旁边还画了个小笑脸。
林晓在旁边出主意:“要不加个‘扫码送卤蛋’?我看别家奶茶店这么干,人可多了。
”她还跑去找打印店,印了五十张传单,上面画着个卡通小人举着手机,配文“扫码点餐,
告别手忙脚乱,还送卤蛋哦”。系统上线那天,周明和林晓特意早到了一小时。
老板娘点单时手都在抖,对着屏幕上跳出的订单反复确认:“这就……成了?不用我记了?
”“成了!”林晓凑过去教她,“您看,这个是新订单,顾客要了两串鱼丸,少辣,加麻酱,
系统都记着呢。”没过多久,客人真的多了起来。有个穿校服的学生扫码时笑:“阿姨,